「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爲何要反對聖人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這章可以說是上一章的延續,在上一章中,老子對仁義、孝慈、忠臣的概念性質進行了闡釋之後,在此章提出了堅定的、毫不含糊的觀點: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先來看第一個“絕聖棄智”,【道德經】全文共出現“聖”字有三十二處,但是其餘三十一處皆為“聖人”二字連用,且均為尊崇之意,只有此處“聖”字單獨使用,而為貶斥之名。難道老子他老人家手滑了?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為何要反對聖人

【道德經】五千言,如此精煉,怎麼可能手滑。我們知道印刷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但是,印刷術直到宋代才開始出現。那麼,在宋代之前,文章的流傳靠什麼?抄,手工抄寫。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對照著抄,而是一人口述,一人抄寫。這就是古文多通假字的原因。我們就從“聖”字的演變慢慢講起。聖,古作“聖”,【說文】聖,通也。通什麼?

我們再把這個字形推到甲骨文時代,“聖”字下面是沒有王的,就是口和耳。我們說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把我的想法告訴你,口說耳聽,以達到彼此間的心意相通。所以古時,“聖”字與“聲”字通用,口耳交流必然有聲。這從帛書版【道德經】此句的甲乙本的不同寫法可以印證,一本用“聖”字,另一本用“聲”字。因此,這裡的絕聖棄智的“聖”就是聲音的意思,就是要叫你不要去聽從那些所謂的聖賢的理論。這就是十四章的“聽之不聞名曰希……是謂道紀”。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為何要反對聖人

接著我們再看下“智”,“智”古同“知”。“智”是後於“知”才出現的字,東漢許慎的【說文】中沒有“智”,有“知”字,所以你看到的【道德經】中的“智”字都應是“知”字。【說文】知,詞也,從口從矢。段玉裁謂之“出於口者疾如矢也”。出於口者之詞,象箭矢一樣快速。我覺得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象箭矢一樣銳利。“棄智”就是你頒佈政令不要象箭矢一樣快速、銳利,要慎重。

為何這樣說?我們再看這個“詞”字。許慎為何不用“語”、不用“言”,而偏偏用“詞”字來解釋。這是有道理的,古時,這三字大不同。【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段玉裁說:“言、言己事,為人說為語。”大家都知道【論語】,【論語】的體例是問答體例,一問一答,論難曰語,至少要兩個人才能論,所以稱之為【論語】,而不叫【論言】;【道德經】就是直言,是老子自己一個人在表達觀點,所以我們稱【道德經】“五千言”而不叫“五千語”。那詞呢?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為何要反對聖人

【說文】詞:意內而言外也,從司從言;從言不必說,何謂從司?還是看【說文】,司,臣司事於外者。段玉裁解釋:“外對君而言,君在內也,臣宣力四方在外。”就是說君主監督使喚下臣。我們現在用的“司令”一詞還保留著這層意思。所以“詞”從司從言,就是君主在發號施令。君主發號施令那可不得了,弄不好一句話就是血流成河,生靈塗炭,所以一定要慎重。“棄智”就是要慎言,最好是不言,就如第五章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第十六章說:“致虛極,守靜篤”,也就是“無為”。因此,用【道德經】來解釋【道德經】,這才是看懂此書的正道。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是勸導君王不要妄聽妄言,這才是利民百倍之舉。那不妄聽什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但無外乎“仁義”和“巧利”,前者如儒家,後者如縱橫家。這些都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不是真正的道。就如第十八章說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為何要反對聖人

所以為道就要“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國語】第一篇,周穆王認為犬戎無仁義,以“不享之名”徵之,以至“暴兵露師,傷威毀信,故荒服者不至。”周厲王寵幸榮夷公,榮夷公教之以“專利”之術,以至“諸侯不享,王流於彘”。周王室的衰敗不正是 妄言仁義,妄聽巧利的結果嗎?又譬如現今的一個國家,以仁義道德為宣,卻奇醜之風盛行,好專營之利,以致竊國之盜蜂出。言仁義,往往是無仁義,言利民,往往是專利於私。老子所見透徹矣。

正如他下面所說的"此三者,以為文不足,令有所屬。"此三者:聖智、仁義、巧利。以文不足,在此有兩層意思,一為作為,作聖智、仁義、巧利之言或事,二為,非真也。文,紋飾也,用此三者紋飾自己的不足,正是因為自己沒有這些才要提倡這些,虛偽之為也。真正的道絕不是此三者,故令有所屬。這另外之屬就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素,未染色的絲,樸,未加工的原木,學,就是前面說的聖智丶仁義、巧利之學。為道應寄託於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三者。也就是要回歸本真,摒棄私慾,丟棄偽學,就此無憂矣。

綜合此章,老子其實還是在闡釋其守靜、自然、無為的觀點。常守此道須臾不離也。好,今天就到這裡,如有不同觀點或想法可在下方評論交流。如有興趣查看前幾章或後續更新請點擊【關注】,謝謝您的閱讀,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