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平:我沒有替誰去背黑鍋

王勇平: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

■2011年7月24日,時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佈會後“揮手”離開。

王勇平: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

王勇平,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2011年7·23溫州動車事故新聞發佈會上,王勇平因“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這是一個奇蹟”兩句話成名,成為輿論炮轟的對象。退休前夕,王勇平接受記者採訪。這是7·23事故新聞發佈會後,他第一次直面媒體,披露當時那場發佈會前後內情。

據新京報

“我沒有拒絕任何一個問題的回答”

記者:現在回憶2011年7月24日那場新聞發佈會,你自己怎樣評價?

王勇平:關於那場發佈會,社會上的評價已經很多了。我怎樣評價並不重要,我只能說,我盡到了我的職責,做了我該做的事。

記者:你當時瞭解事故的詳細情況嗎?

王勇平:在調查結果還沒有定論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事故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我連事故現場都沒來得及去,只能公佈一些當時能夠掌握到的事故發生概況,更細緻、更深入的情況都還不清楚。

記者:對於你的標誌性語言“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這是一個奇蹟”這兩句話,你後悔嗎?

王勇平:從後來發生的情況看,或許換一種表達可能更好些。“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它是有語境的。當時網絡上盛傳埋車頭是掩蓋證據,掩蓋事實。我回答說我下飛機時,問接機的同志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們給了我一個解釋,說掩埋車頭是為了便於繼續搶險,因為當時搶險現場狹窄,有一個泥潭,必須先填埋後才有助於繼續的救援。事實上,這是舉世皆知的事故,任何方式也掩蓋不了。其實話說到這裡也就可以了,可是為了得到媒體朋友的信任,我又補充了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至於“這是一個奇蹟”,這個話是回答關於小伊伊的提問。提問說在鐵道部停止救援後,在吊車時發現一個活著的小生命。當時列車已經經過了多次地毯式的搜救,並且生命探測儀也顯示沒有生命跡象了,我們不可能在還有生命的情況下停止救援,事實上鐵道部一直也沒有停止搜救,即便是起吊列車時,也是分層起吊的,這才有可能發現倖存的小伊伊。小伊伊頑強的生命力讓我感到是一種奇蹟。所以我就做了這樣的答覆。

記者:你在會上有短暫的保持微笑狀態,這是你的習慣嗎?

王勇平:我認為當時表情始終是凝重的。至於網絡將我某個瞬間說話的表情截屏定格,認為代表了我當時的心態,這是不客觀的。發言人面對媒體保持微笑是一種尊重,也是我的習慣。但這是一次有著重大傷亡的事故發佈會,我的心情始終很沉痛,至於我出現了習慣性的微笑表情,我確實沒有意識到。媒體以此認為我漠視逝去的生命,我無法接受這種觀點。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悲劇人物”

記者:很多人認為,那次發佈會應該由鐵道部的更高層來主持。

王勇平:有這個說法。當時事故的救援、善後等相關工作繁多而複雜,鐵道部領導需要集中精力去做好這些工作,所以讓我先去發佈。

記者:你們是怎麼決定誰去參加發佈會的?

王勇平:我下飛機後就接到上級有關部門領導的指令,要求立即召開發佈會。我向部領導彙報,當時很多情況還沒有搞清楚,我們提出來能不能稍微晚一天再開發佈會?但是有關部門要求當天晚上必須開。部領導問我有沒有把握?我說我剛剛到,情況不掌握,我沒有把握。過了一會兒,領導又問,你究竟有沒有把握?我說,我沒有把握,但是領導讓我上,我盡力而為。

記者:有人說你替別人背了黑鍋,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王勇平: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我沒有替誰去背黑鍋。在那種特定的情況下,讓新聞發言人出面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的,我沒感到特別的委屈。

記者:你覺得自己是個悲劇性人物嗎?

王勇平:我認為我的人生是很充實、有意義的,我從來就沒有感覺自己是悲劇人物。

記者:但你確實經歷了挫折。有沒有反思過,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王勇平:我也經常反思自己,對自己也有很多不滿。就這次事件來說,我對發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預料不足,主觀上太過自信。尤其是一些個性化的語言,在那種特殊的場合下表現是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