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華陰的一個傳說!

人們稱做“張官夫”的人,是清朝時期縣城南街村人。為了弄清關於張官夫的傳說,我走訪了城關村的李先生和董先生,他們兩個說的情況基本一致,現將其傳說記述如下。

張官夫是南街村人,清朝時期在成都做過都督。他在卸任之前斷了一場官司,這場官司是一個和尚狀告一個權貴人家。張官夫接受權貴人家賄賂,判和尚敗訴,激起和尚大怒,從成都暗中跟蹤張官夫來到華陰報復。

發生在華陰的一個傳說!

和尚來到華陰縣城南街,查看了張官夫的住宅。張官夫住宅坐北向南,面闊七間。前房兩搭簷,前門居正中。前房內兩側腰房對排,院子中間有花園。上房兩搭簷,房脊正中樹一花瓶,兩側雄雞引頸長鳴,意為吉祥如意,平安富貴。根據張官夫家的住宅看,和尚認為,張官夫祖上之所以能興旺發達,主要借的是杜峪穴。如果將其穴位壓制,張官夫家就會衰敗,以至於絕後。

和尚為了整治張官夫家,來時帶了很多錢財。首先在城外東南角購置了十畝地,建了一座寺院,寺院內修了一座塔,這座塔的位置就在龍脈的頭部。寺院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南寺村,這就是南寺村的來歷。和尚住在南寺,用香火錢,向西南方向沿著杜峪河,在龍脈的要害部位,再修了幾個塔,一直修到杜峪的山嶺上,據說山嶺上的塔跡還在。

發生在華陰的一個傳說!

自從和尚整治以後,張官夫家就慢慢衰敗了。張官夫膝下三個兒子,長子生育一個兒子,喚名張繼海,之後再不生育了;次子還沒生育子女就早亡了;三子還沒有成人就夭折了。張繼海一表人才,在國民政府擔任書記官,像個達官貴人之後,膝下無子,多年以後要了一個兒子。子不成器,四十多歲也不曾娶妻生子。一大家子人,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消亡了。

這雖是個傳說,但是,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做事不要違背天理,不要昧良心,不要喪失人性。否則,就會因果報應,自掘墳墓於後。得勢時,不要借勢欺壓人;有錢時,不要借錢羞辱人;有人時,不要借人逆天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轉眼也就是一瞬間的事。後人之所以能發揚光大,正是由於前人積德行善的結果。種善緣接善果,種惡緣接惡果。

1963年8月生,華陰市華山鎮王道一村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工作單位,華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華陰市作家協會會員。愛好寫作,酷愛民俗文化。曾在《陝西宗教》《渭南日報》《華山風》等刊物及網站發表百餘篇文章。編輯出版《華陰民俗》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