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车“防为上”

有一个故事,大意如下:一个剑术高超的剑师想把他的三个儿子培养成剑道高手。为了择其优而教之,一天,他想了个办法来考他们。他分别在三个儿子的房门上放了一把扫帚,并将门虚掩,然后躲在暗处看他们的反应。

大儿子开门后扫帚掉了下来,他纵身一跳过去了;紧接着二儿子进门,当他发现扫帚落向他的时候迅速拔出剑并把扫帚挑开了;三儿子最后一个慢条斯理地走近房门,他看见了门上的扫帚,于是伸手将扫帚取下来放在一边,走进了卧室。

于是剑师问他们为什么。大儿子说自己步伐快,能快速避险;二儿子说我艺高人胆大,能击败偷袭他们的对手;三儿子一言不发。可剑师对三儿子大为赞赏,并说他是真正的可造之才。原因很简单,他不仅能预先感知危险,而且能不动声色地化险为夷。

可以说,这个故事与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强调了“预防为主”的观念。拿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来说,翻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交通事故案例,不难看出,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轻视隐患、疏于防范造成的。他们和故事中的老大、老二一样,有的仗着开车时间长,技术水平高,经常违章驾驶,冒险蛮干,为安全行车埋下祸根;有的缺乏安全责任,对车辆维护保养不放在心上,经常“病”车上路,由此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有的平时不采取事故预防措施,而是心存侥幸,麻痹大意,什么交通法律、法规,什么操作规程,什么人命关天,统统不放在心上,直到哪天事故发生了,方知问题严重、“大事不妙”,可惜此时已追悔莫及了。

《申鉴.杂言》里有一段话,“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结论是“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笔者认为,要确保行车安全,也必须牢固树立“防为上”的思想,只有把防范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才能避免或减少灾祸的降临。因此,诚望广大机动车驾驶人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像剑师的三儿子那样,对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孙全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