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陣綠色可持續,陶氏爲塑料證言

老百姓常常會有這樣的認知:“塑料是白色垃圾”、“環保主義就是儘量不使用塑料製品,尤其是塑料袋”……但這些認識是存在很大誤區的。首先,“白色汙染垃圾”是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汙染環境的一種稱謂;其次,這些廢棄塑料之所以會成為汙染物,與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處理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塑料,我們的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都充滿著塑料製品,從食品包裝到電子產品、從無紡布製品到衣服鞋子、從汽車到建築,塑料已經成為越來越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那麼,如何讓塑料更加環保,是塑料行業乃至大眾市場熱切關注的話題,全世界的科研人員正在減量增效、可回收、再利用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在想方設法讓塑料製品更易回收、讓廢棄塑料可再利用。

作為全球知名的材料供應商,陶氏長期致力於應用科學技術打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期望通過可持續的產品技術,推動地球和社會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變化。旗下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部門的高層也在前段時間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橡塑展(Chinaplas 2018)上向媒體和公眾介紹了該業務部門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長期努力。

助陣綠色可持續,陶氏為塑料證言

左一: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基礎設施、消費品及交通運輸亞太區銷售總監 姜鎬星(Ho-Sung Kang)

左二: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華北區銷售總監 魏東

左三: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亞太區商務副總裁 李明壯(Bambang Candra)

左四: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亞太區業務傳訊負責人 陳卓為

左五: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華南區銷售總監 張文山

左六: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電線電纜亞太區銷售總監 蘇哲宏

左七: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亞太區可持續發展與諮詢負責人 張寒博士

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亞太區商務副總裁李明壯(Bambang Candra)表示:“我們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的多種多樣的,總得來說我們現在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通過材料的使用減少食物浪費;增加軟包裝的可循環性;回收再利用廢棄材料。”

從流程上面,陶氏通過創新包裝技術,實現對食材的保護價值,無論是延長保質期還是保護其完整性,通過這些方式來降低食物的浪費。

減少食物浪費——陶氏包裝解決方案助食材延長保質期

“以肉類包裝舉例,傳統的塑料盤和保鮮膜需要17克包裝材料,但只能實現4天的保質期;氣調包裝可以實現6天保質期,但需要用到30 – 40克包裝;真空密著包裝使用13-19克包裝能夠達到21天的保質期。”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亞太區可持續發展與諮詢負責人張寒博士介紹說:“而通過陶氏創新型包裝技術的隔熱收縮袋僅需要3克包裝,且能將保質期延長至35天。該新型材料最多可節約82%的包裝材料,與傳統塑料盤和保鮮膜相比將食物保質期延長了近10倍,不僅大大減少了包裝浪費,也降低了食物浪費的概率。”

網購雞蛋不愁碎——陶氏增強型聚乙烯(EPE)發泡解決方案讓快遞包裝又輕又安全

陶氏的增強型聚乙烯(EPE)發泡材料(俗稱“珍珠棉”),可以說是專為中國及亞太市場蓬勃發展的電商行業而推出的。採用陶氏先進技術的增強型聚乙烯發泡材料,產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抗壓強度提高20%左右,抗撕裂強度提高几乎一倍以上,原來需要包5-6層卷材的商品,現在只需包3-4層即可,並仍能保持包裝的完整性。該技術通過減少包裝用料帶來倉儲空間和運輸成本的節省,通過降低能耗和減少填埋量為環保做出貢獻。有了這項技術,網購雞蛋也輕而易舉。

“目前,我們合作的客戶既有京東、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平臺,也有國內一些大型的包裝集團。我想在幾個月後,會繼續跟大家分享一些在電商物流方面的更多突破性解決方案。” 李明壯介紹道。

助陣綠色可持續,陶氏為塑料證言

食品飲料、家用及個人護理行業越來越注重商品及材料的可持續性、回收及包裝簡化。陶氏也深知此道,其創新技術能夠幫助客戶和品牌商將包裝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無論是從性能還是美觀等方面皆是如此,並在循環經濟上也有重大突破。

陶氏雙向拉伸聚乙烯(TF-BOPE)——可循環的軟包裝解決方案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關注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也是一樣,我們將側重於研發更多可持續解決方案。比如,我們最新研發的雙向拉伸聚乙烯(TF-BOPE) 可實現軟包裝中的全聚乙烯(ALL PE)結構。這是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因為目前的軟包裝中包括多層不同的聚合物和添加劑,這些聚合物和添加劑在再循環過程中不相容,需要複雜的分解流程。陶氏創新的全聚乙烯包裝結構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了一種既不破壞美觀、又不影響產品質量和性能的選擇。這些包裝在生命週期結束之後也可以 100% 回收再利用,為品牌商創造更多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李明壯自豪地說道。

助陣綠色可持續,陶氏為塑料證言

對於在終端回收上的挑戰,陶氏也一直致力於出臺不同的項目來提高產品的回收率和回收的便捷性,最終希望能夠提升回收之後材料再利用的價值。

廢舊塑料也有春天——陶氏在印度用塑料鋪了一條路

李明壯介紹說:“我們不僅將可持續發展視為我們自己的責任、工作的一部分,也希望能夠喚醒整個社會對於環保的意識,所以陶氏一直在強調,塑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使用它之後如何回收,如何保證塑料不會危害環境。為此,陶氏通過和眾多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希望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打造一個循環經濟。”

最新的一個合作案例是跟印度本土的一個合作伙伴合作的“變廢為路”項目,將廢舊的塑料產品用做鋪路材料,通過一系列聚化過程,使得複合的鋪路材料耐久性比原有材料延長兩到三倍。張寒博士表示:“在短短地幾個月時間裡,我們收集了將近100噸的廢棄塑料,而且這些廢棄塑料是一些目前不可回收的軟包裝。雖然這個數字很小,但是如果將100噸廢棄塑料轉換成軟包裝,大概相當於2500萬件的小包裝,這個數量是非常驚人的。陶氏在這個項目中起到了帶頭作用,不僅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更主要的是我們幫助合作伙伴來執行這個項目,同時我們將價值鏈中的不同的合作伙伴連接起來。我們希望通過成功實施這一項目,來促使更多的企業或者合作伙伴加入到‘變廢為路’項目當中來,開闊思路,更好的利用這些廢棄塑料。”

在陶氏獲得成功之後,印度的政府宣佈他們將繼續做至少25個類似這樣的項目。陶氏這個項目的成功,也說明了經過合適的處理,塑料不僅不會變成垃圾,變成汙染,還能夠變廢為寶。

除了包裝行業,陶氏在交通運輸領域也提供了一系列產品技術,包括陶氏熱塑性聚烯烴(ENGAGE™ TPO)和三元乙丙橡膠(NORDEL™ EPDM),幫助汽車製造商滿足輕量化、耐用性、安全性及提升美觀等多種行業需求。“現在大家越來越喜歡開大車,比如SUV,如果這些大型車不進行更多輕量化設計的話,它們在燃油經濟上的表現會很差,所以助力汽車及其它交通運輸工具的輕量化,是我們產品的價值。” 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基礎設施、消費品及交通運輸亞太區銷售總監姜鎬星(Ho-Sung Kang)介紹說:“此外,靠電池驅動的電動車對輕量化的要求更高。因為電池特別的重,所以在電動車中大量使用塑料製件是電動車輕量化的一個必然選擇。只有這樣,汽車才能夠在減輕重量的時候去進行更長的巡航里程。”

陶氏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擴大塑料製件在車身當中的應用,將範圍從車身內部擴大到整體車身,以達到汽車輕量化的目標。

助陣綠色可持續,陶氏為塑料證言

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陶氏包裝與特種塑料長期致力於塑料材料及其應用的可持續發展,並取得了卓越成效。未來,也將繼續用實際行動為塑料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