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近日,記者見到李德儒時,他正在村黨支部附近和工人一起維修排水溝。“我到雷坡村後,每天和大家同吃同住,一起勞動,一起謀發展,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李德儒笑著和大家聊了起來。

雷坡村位於吳起縣東北部,距縣城40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270戶890人,有耕地面積2823畝,其中基本農田1880畝,建檔立卡戶35戶93人,未脫貧困戶5戶11人,以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多年來是一個典型集體經濟空殼村。

2016年7月份李德儒受吳起街道下派到該村任第一書記。“李書記駐村兩年,為我們辦成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事、大事,在他的帶領下,村上產業規模、基礎設施、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主任薛德傑說。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紮根基層辦實事 聾啞群眾忙“道謝”

“你的積分可以兌換衣架、洗手液、手套,看你家裡缺什麼,我給你拿。”回到村部,李德儒又在愛心超市忙著給貧困戶薛志伍兌換日用品。

薛志伍是在父親薛德清的陪伴下到村部的,看到這裡人多,他便拿起了手機給大家拍照,這一下讓薛德清打開了話匣子。

“志伍出院時雖然聽力稍有恢復,誰能想到一個聾啞人見了李書記他就一下子會說話了,清清楚楚地說了一句‘謝謝你’,這是兒子活了四十多年說的第一句話。”薛德清激動地說。

據瞭解,43歲的薛志伍夫妻兩人都是聾啞人,撫養兩個孩子,女兒今年考上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李德儒在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後,他抓住上級部門來村調研的有利時機,通過市上領導幫忙,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聯繫到了知名耳科醫師,10月份就免費為他做了左耳耳膜修復手術,現在他能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還能操作智能手機。

薛德清說:“志伍今年在合作社入股土地4畝,養驢4頭,養羊11只,一家人過得忙忙碌碌,今年秋季閒下來我就帶他去西安給他右耳做手術,以後他一定什麼都能聽得到。”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老百姓的信任越大,你的責任就越大,李德儒時刻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兩年來,他幫的村民辦成的實事數不勝數,他的憨厚朴實的作風和不忘初心的幹勁在得到全村的好評。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主導產業迅速崛起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面對雷坡村集體經濟薄弱,主導產業缺乏,李德儒經常翻閱資料,並帶領村“兩委”幹部和部分群眾深入志丹縣雙河鎮實地考察學習山地蘋果種植技術,徵求老黨員、村幹部意見建議,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和農民專業合作的發展新模式。

據瞭解,目前雷坡村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已建成了蘋果園600畝,並配套修建了果園沙石路及灌溉設施。去年5月份,村上成立了由村主任薛德傑擔任法人的吳起興軍農業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盤活土地資源300餘畝,今年指導幫助村民在集中連片土地種植穀米300餘畝,預計農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

“最近我村正在籌辦成立村集體經濟林專業合作社,將吸納全村所有貧困戶入股,拓寬他們的增收渠道,貧困戶朱存蘭最近不到十天時間賣沙棘葉就收入1200多元,都是上門收購。”李德儒說。

“李書記來了以後,我們周崾峴環境衛生變好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出行也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方仲和說。

雷坡村是純山地村,水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衛生較差。駐村以來,他把全村270戶農戶的基本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對存在的問題分類彙總,制定方案,逐一整改。並積極爭取縣上政策支持,鋪設接通周崾峴自來水管網,集中解決了42戶132人的飲水難題;硬化通組道路5.2公里,修建便民服務橋1座,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個,楊畔溝組、鳥灣組6.5公里農網改造也項目即將開工。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記吳起街道雷坡村第一書記李德儒

同時,他先後爭取到縣扶貧辦和街道辦資金支持,對周崾峴居民點髒亂差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將6戶零散豬圈整合成2座90平方米半封閉豬舍,修建公共衛生廁所2座,修圾屋1個,鋪設到戶磚路1.5公里。(縣委通訊組 徐志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