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後,無補貼光伏項目的「先頭部隊」來了

“531”新政后,无补贴光伏项目的“先头部队”来了

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關於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批准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針對無需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開展市場化交易工作。

5月31日發佈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鼓勵各地根據各自實際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各類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在政策發佈的三個多月後,東營市先行試水。因東營項目申請“具有一般性”,在國家能源局的覆函中明確,對於不許國家補貼的項目,各地可按照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政策,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接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實施。

東營成為“先頭部隊”的原因何在?這個具有一般意義的無補貼光伏項目又能否在全國建設推廣?

文丨 姚金楠

中國能源報記者

土地、電價、消納等條件缺一不可

“其實我們也和其他省份有過接觸,但整個談下來,覺得東營是最適合的。”參與此次項目建設的中智(泰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某告訴記者,東營無補貼光伏項目的規劃用地屬於未利用的鹽鹼地和灘塗,具備大規模建設的條件。

“項目一期規模是50MW,二期再增加100MW,目前國家能源局批覆的規模是500MW。就規劃而言,並不只500MW,但也需要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此外,項目選址不僅用地條件好,而且與當地一些高耗能的工業企業鄰近,具備近距離消納的基礎。“而且當地的工業電價水平也是比較高的,峰谷價差也合適。我們在前期接觸中發現,像江蘇、廣東等地,雖然有大用戶,電價水平也不錯,但是土地受限。而有的地方土地沒問題,電價又太低。無補貼的項目要滿足土地、電價和消納等多方面條件。所以即便國家能源局發佈了相應的文件,並且要求各省可以申報500MW嘗試,但各地條件不均衡,很多地方確實不好推廣。”

無需補貼並非平價上網

涉及項目的具體電價,張某表示,目前具體的電價正在和用戶、電網及相關政府部門溝通協商,也有了相應的價格區間,現階段尚無法對外公佈。“但可以明確的是,這是用戶側的無補貼市場化交易項目,屬於隔牆售電,並不是平價上網。”

據張某介紹,項目針對的是當地的石化、冶金等高耗能用戶,“雙方協商一個可以相互接受的價格和電量,在成本允許的範圍內向電網繳納一定的過網費就可以進行交易。電價是市場化的電價,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平價’或是標杆電價。”對於過網費的收取,張某也表示,山東省發改委處於對項目本身的支持正在和當地電網協調。為此,記者幾次通過電話與山東省發改委和經信委進行溝通,但相關負責人員均表示,目前尚有多處細節需要協調,無法對外公佈相關信息。

“對於直供電,無論是火電還是光伏,過網費是明確要收取的,作為電源,必須要承擔電力系統的平衡成本。”國家電能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表示,在傳統的火電市場中,誰承擔了調節平衡的義務,這筆錢就給到誰,並不是電網收取的。

據記者瞭解,在東北的輔助服務市場,有專門的賬戶,誰付出誰受益,形成了一個自平衡的機制。“光伏要參與到電力市場交易,也必須承擔平衡義務和成本。這不是過網費解決的問題,這部分費用也是必須支出的”。李瓊慧表示。

另一方面,張某透露,此次無補貼項目確定的是異質結的技術路線。“項目能夠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批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選擇了異質結這樣的高新技術。而且當地政府也希望藉此做成一個試點和示範項目,幫助新技術落地並逐步實現成本降低。”

自備電廠基因的推動

對於東營的率先行動,除有利的外部環境外,李瓊慧也有自己的看法。“東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仔細盤點當地的工業企業,就會發現自備電廠在東營非常普遍。在自備電廠內建起的光伏項目,一直以來都很難拿到國家的補貼,這一點在山東非常突出。”

李瓊慧指出,目前國家對於光伏電站的電價補貼都是通過電網進行結算的。但由於自備電廠是內部計量,光伏項目的運行情況電網公司並不掌握,所以很多時候根本拿不到國家補貼。“其實,很多自備電廠不是不想拿補貼,而是根據現行的政策,長期都拿不到。況且,當前國家電力改革的方向也是逐步取消自備電廠,所以無補貼光伏項目在當地也是有特定基因的

。”

此外,李瓊慧也認為,目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不具備完全擺脫政策保障而“裸進”市場的條件。“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哪一個國家完全取消可再生能源補貼,我們現行的電價補貼是統一收取可再生能源附加,統一支付。而很多國家是通過市場機制將電價‘順’到用戶側,其實只是變‘明補’為‘暗補’。我國的電力用戶長期以來通過目錄電價購電,而且用戶在購電用電的層面,火電和光伏是沒有差異的。所以即便順價給用戶,可能也需要一個相應的辦法制度,而這個制度本身可能就帶有補貼性質。”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