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在過去一百年中,亞裔作為整體在美國的社會境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受排斥者變成了“模範少數族裔”。用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Jennifer Lee的話來說,現在亞裔美國人給人的形象是聰明、幹練、勤奮,但在一個世紀以前,他們卻被認為充滿愚昧、汙穢和疾病,不可同化。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轉折點發生在1965年美國移民法改變。1965年美國移民法取消了種族限制,優先考慮家庭團聚,並開放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技能勞工移民。這一舉措為亞洲和拉丁美洲移民湧入美國打開了綠燈。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截至2016年,亞裔美國人已經高達2141.9159萬人,其中華裔508.1682萬、印度裔412萬、菲律賓裔391萬,構成了美國亞裔的“三駕馬車”。

亞裔進入美國後,充分利用美國高等教育優勢,在各個專業領域找到了一席之地。幾十年下來,亞裔已經成為美國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族裔。伴隨此而來的,是亞裔收入的急劇上升。今天,亞裔家庭平均收入水平,在美國四個種族群體中位居首位。

根據統計網站Statista的2018年數據,2016年亞裔美國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81431美元,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數為65041美元,西班牙裔家庭收入中位數為47675美元,非裔家庭收入中位數為39490美元。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從平均收入水平來說,亞裔已經完全擺脫了以往的貧窮形象,晉升富足群體之列。但是,在亞裔家庭收入高的背後,卻隱含著內部急劇分化的現實。

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Rakesh Kochhar表示:“亞裔經常被描述為美國成就最高的群體,但是他們明顯也是經濟上最分裂的。很大一部分亞裔的收入,遠遠低於低收入白人。”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1970年時,頂層10%亞裔收入是底層10%亞裔的6.1倍,在各個種族中差距最小;2016年,頂層10%亞裔收入是底層10%亞裔的10.7倍,成為貧富差距最大的種族。2016年,頂層10%非裔收入是底層10%非裔的9.8倍,頂層10%白人收入是底層10%白人的7.8倍,頂層10%西班牙裔收入是底層10%西班牙裔的7.8倍。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在亞裔內部各個族裔中,印度裔家庭收入中位數最高,菲律賓裔次之,接下來是日裔、華裔、越南裔、韓裔、印度尼西亞裔等。華裔人數在亞裔中所佔比例最大,但是在平均家庭收入上,似乎尚不及印度裔和菲律賓裔。

由於戰爭、文化和地理原因,美國亞裔內部本來就存在著巨大的裂痕。伴隨著經濟收入差距擴大,這種裂變越來越突出。進入21世紀後,一個要求“亞裔細分”的立法運動愈演愈烈。自2016年以來,包括加州、華盛頓州、明尼蘇達州在內的多個州議會通過亞裔細分法案,決定在統計醫療、教育和福利等人口數據時,不再沿用傳統的“亞裔”大類,而是細分為華裔、印度裔、菲律賓裔、越南裔、韓裔、日裔等。

儘管很多美國人認為,亞裔細分只是出於人口統計或精準扶貧的需要,但是日漸擴大的亞裔內部收入差距,恐怕是推動亞裔各個族裔漸行漸遠的最大動力。一種頗有影響力的觀點甚至認為,亞裔細分就是源於低收入亞裔群體的不平衡心理,這些群體希望與高收入亞裔群體剝離,以便爭取類似非裔、拉丁裔那樣的權利優待。

在美國四大種族群體中,白人主導政治、經濟、媒體和娛樂,西班牙裔和非裔也能參與其中,發揮巨大影響力。而勤奮、低調的亞裔缺乏真正維護自身利益的“硬實力”。如果亞裔內部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亞裔細分運動繼續將會向全美蔓延,亞裔在美國各個領域中的影響力恐怕會遭到進一步削弱。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美國是全世界意願最高的移民目的地,對於很多華人新移民來說,初到美國可能都會有些陌生和不適應,特別是有些移民還是國內富裕階層的人,到了美國突然面臨重新尋找財富和找到生活新的節奏的問題,很多人確實會有些不適應。

還有很多原來對美國瞭解不夠多的新移民,到了美國之後發現,美國人並不如想像中有錢,並且美國人對於金錢的態度與我們華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在美國,到底有多少錢才算是真正的富裕階層呢?或者換句話說,過著什麼樣生活的美國人才覺得自己是富人呢?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前天,我們《北美華人家園》在頭條發了一篇文章《移民美國:不來後悔一輩子,來了後悔到現在》(點擊可查看)引起了很多身在北美的華人同胞的認同,在後臺,我們也收穫了大量留言。

網友“小南瓜”給我們留言說:“來美十幾年非常享受其單純美好又簡單幸福的生活。隨意,任性和自由,是我熱愛美國的三大主導原因!……至於錢,其實在美國只要夫妻正常工作,夠吃夠用就沒問題。富有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美國有太多國內花錢也買不到的好處……”

這種觀點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對於某些人來說,有錢不僅僅是有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拿這些錢幹什麼?

“如果你不去思考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那麼你只是死得富有”

許多美國人把“沒有壓力的生活”和“無憂無慮”作為他們心目中“財富”的定義。乍一聽起來,這和錢的關係並不大,直到你意識到金錢、換句話說缺錢是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

美國人不願承認金錢可以買來幸福,在近日公佈的第二次“嘉信理財現代財富指數”(Modern Wealth Index from Charles Schwab)調查中,只有11%的受訪者選擇“擁有大量金錢”作為他們衡量財富的定義。而大多數受訪者選擇的是那些更為高潔的概念作為他們財富滿意度的衡量標準,他們並不忌諱用數字來代表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滿意度。

調查顯示,在今天的美國,要想做到經濟狀況寬裕,平均需要140萬美元,高於一年前的120萬。那麼“富有”的淨值是多少呢?平均240萬美元,這與全年網上針對1000名年齡介於21歲至75歲的美國人調查的結果是一致的。

實際上不同代際的人對於財富的理解也會稍有不同,一般來講,美國主流社會希望以三個代際來對人進行劃分,即:千禧一代;X一代和嬰兒潮一代。

“千禧一代”(Millemmials)一般指1984年到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X一代”(Gen X)指1966年到1980年出生的一代人;“嬰兒潮一代”(Boomers)指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一代美國人。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從下面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年齡越輕的人對於富裕階層的標準越低,千禧一代最低,而嬰兒潮一代在富裕的定義上對於財富的要求最高。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實際上,上述調查只是各個年齡階層的人對於富人財富的理想數據,但在實際生活,這些美國人可完全沒有奔著富人的財富目標去,美國人期待不用圍著錢轉的生活,因為60%的受訪者都是“月光族”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這些數字中透露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雖然18%的受訪者將富有定義為買得起想要的東西,還有17%的受訪者將其定義為“與親朋好友的友愛關係”。

這與資產管理公司United Capital的首席執行官喬·杜蘭(Joe Duran)對“富有”的表述一致。在創建並賣掉他的第一家公司後,他表示:“我意識到金錢不過和汽油一樣,它只是可以讓你有更多選擇的一種資源,但如果你不去思考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那麼你只是死得富有,而非活得富有。”

嘉信理財的調查要求受訪者從下列內容中選出與他們心目中財富最接近的一項內容。在被問及是什麼讓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富有”時,調查發現:

回答最多的是能夠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比例高達62%。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除了能夠花時間陪家人外,富裕被大家認可的另一個標準就是“自由支配時間”,佔受訪者比例為55%,受到了各個階段大多當數人的認可。

而具體在一些日常的表現中,一些生活中的小小例子也被認為是“奢侈”的表現,比如:

“外出就餐或點外賣”被41%的受訪者定義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富有”;

成為Netflix,Spotify或亞馬遜Prime會員也會讓33%的受訪者感到“身價倍增”;

此外“享受醫保”、“能夠在經濟上資助親友”和“一覺睡到自然醒”也都被認為是幸福和富有的標誌。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上述的調查是針對全美國範圍的調查,在一些城市具體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情況接近。

最近另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波士頓居民認為,需要超過250萬元才能被視為富裕人士。

雖然如此,但是在投資公司Charles Schwab本週公佈的2018年度現代富裕指數(Modern Wealth Index)最新民調中顯示,超過半數的波士頓居民依靠每月薪資勉強度日,而波士頓地區(按照人口普查劃分,延伸至部分新罕布夏州南部地區)家庭年收入中位數,近期已經升至8萬2380元。

不過,報告也顯示,在波士頓富裕的概念,部分人認為並不只是有錢。該公司在問卷中詢問居民一個人是否富裕的定義,最主要的答案是生活無壓力、與家人和朋友建立愛的關係,能夠買得起任何想要的東西。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嗯,這點是挺相似的,無論是波士頓的數據還是全美的數據,總之,美國人對於物質和金錢上的要求,相比華人來說似乎更很容易滿足:生活無壓力、有時間陪家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就算是“月光族”……

嗯!這就已經是美國富人了!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藍旅假期歡迎各界人士來美參觀考察

美亞裔家庭平均收入,多少錢算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