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窃书算偷书吗?——不算。

那么听书能等同于看书吗?——当然也不能。

古人有书非借不能读也,今人有书非有声不能阅也。

当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传统的纸媒由线下转为线上,音频技术的提升,知识付费理念普及,中国有声书的表现越来越惊人,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3.7亿元增加2018年的45.4亿元。

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超过78亿元,庞大的市场需求助推了喜马拉雅FM、企鹅、蜻蜓等综合音频平台的迅猛发展。

再不是传统媒体和出版商们笑傲江湖、独占鳌头,有声书也开始风生水起,分庭抗礼。

今日话题:

看书PK听书:看书比听书好?

正方PK反方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正方:阅读是一种主动行为,节奏自己掌握,你会认真挑选,大致浏览,不合适就放弃;而听书更像是被动地接受,你无法知道后面的内容是怎样的,只能被牵着耳朵走。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反方:听书更愉悦、轻松,工作已经很累了,学习何不轻松地学。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正方:纸质书可以收藏,是实实在在的书,可以反复翻阅,还能做笔记。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反方:买下来的有声书也是一种线上收藏,可以反复听,还能一 键分享给朋友。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正方:对一目十行的阅读达人来说,听书太慢了!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反方:听书可以全场景、多线程操作。刷牙时、打扫卫生时、健身时...就算你双手双眼全部被征用,也还能用耳朵对抗无聊,高效利用碎片时间。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看书好?还是听书好?大家各执一词,各有所爱。

那么就价格来说,是听书划算还是看书划算呢?

解读君打开喜马拉雅付费有声书排行榜,排行第一的是《我的老千生涯》,

一共1557集,每集十几分钟,一集0.15喜点,即0.15元,减去免费的前50集,这部有声书一共需要226元。解读君咨询了下喜马拉雅的客服人员表示这本书还未完结。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解读君再打开当当网,搜索了下纸质书的价格,四本书共定价133.8元,但折扣后在50元—90元之间。这两者的价格差距实在不小。

业内人士表示,有声书普遍在0.2-0.4元一集,价格评估具体看书和营销,比如明星读书的价格就水涨船高,部分有声书确实比纸质书高很多。

但有声书依然火爆,消费者不知道比较价格?

躲不完的套路听不完的书解读君有一极品领导,偶然登陆喜马拉雅,被一部叫《极品狂少》的有声书吸引。

两毛钱一集,开始时觉得甚是有趣,就一直听了下去,却明显感觉内容越来越水,一直听到670多集还没有结束。

这才发觉是中了商家的圈套,算了算670集一共134元,如果一直听下去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少。重点是后面越来越敷衍的内容让人觉得根本不值这个价格。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如果平台一开始就告知这部有声书的完结本总价,几百元的大数字一定会吓走相当多听众。

可一开始,它只告诉你一集0.2元。0.2是个容易让人放松的小数字。你也许就想先试试看,但小说不听个结局实在尴尬,你不得不付出几千个0.2,被一点一点地蚕食了钱包。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类网络小说采用连载的方式,小说的开头往往精彩有悬念,吸引听众,同时它们会关注该书的付费率。

如果不断有人充值付费关注此书,那么作者就会一直写下去,尽力拖延章数,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如果一开始这本书的付费率低,他们就会直接放弃,匆忙潦草结尾,更多的是根本没有下文。

无论是拖延章数,以次充好,还是看不到结局都使听众的权益受到侵害。

大众对于知识付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承载知识的载体多样化是社会的进步,创造知识以及传播知识的人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酬劳。

但现在的问题是,有声书平台把关不严,内容参差不齐。读者在付费之前完全是瞎子摸象——全看运气。

有声书,闷声不响拉你入坑


资本的嘴脸总是不大好看,它们熟谙用户的痛点和痒点,执着地追求满足用户的欲望,让他爽,像毒品一样让你乖乖地奉上钱包。

这其中的路数九曲十八弯,寻常人就喜欢被追逐、被殷勤伺候的那些手段,绕来绕去也不知道自己其实被拐了。

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是必然,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整洁,有声书也要经历扩张、制定规则、整改等一系列过程。且等市场逐步规范,尘埃落定后, 我们能够用更合理的价格听到更多更好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