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有出路嗎?

MRLOKI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年輕人才是未來——普通常識!


中國電影市場上的事實證明,只有甯浩,徐崢,黃渤鐵三角,真正的在幹實事,為中國電影未來帶來一定希望。


因為,甯浩等人推出的“壞猴子72變計劃”非常成功,再從時間上算,“壞猴子72變計劃”在2016年才創立推出,據今不過短短兩年。再加上徐崢和黃渤,連同自己導演,推出作品近十部,扶持新銳青年導演四至五位,幾乎佔據中國當下新銳青年導演的三分之一。


如果鐵三角新銳導演計劃未來同樣成功,新銳導演的人數,甚至佔據到中國青年導演一半以上。

原因是中國新銳青年導演,在市場上有著一部,到兩部成功的作品。如果不算上港臺青年導演,數量本身就不多。

吳京《戰狼系列》,陳思成《唐人街探案系列》,韓延《滾蛋吧腫瘤君》《動物世界》,忻坤玉《心迷宮》《暴裂無聲》。畢贛《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程耳《邊境風雲》《羅曼蒂克消亡史》等。

一個導演的第二部電影,是決定這位導演能否在行業真正立住的作品——《心迷宮》《暴裂無聲》導演,忻鈺坤!


其它諸如《黑處有什麼》《二十二》《岡仁波齊》《長江圖》《塔洛》《嘉年華》《八月》《不成問題的問題》《老獸》《清水裡的刀子》《我心雀躍》《喜喪》等等。這些新銳導演也都很有才華,但未來能否再進一步,後續拍攝第二部作品,或者商業性重的作品,仍然需要電影市場的檢驗。


這些導演和作品來看,最終證明了一點,FIRST青年電影展,成為近年來中國青年導演,出道最佳平臺,渠道和跳板。


其它聲勢最浩大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莫過於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的“青蔥計劃”,上一次活動,主辦方邀請到李少紅、馮小剛、管虎、張一白、滕華濤、李玉、張揚、徐崢、大鵬等近60位知名導演及百名業內巨擘到場,盛況空前。


時間也很近,在2015年,但是三年過去了,直至現在在電影市場上,未有一部商業性較重的作品孵化出來。再與甯浩,徐崢和黃渤扶持新銳導演計劃力度相比,只能說,未來可期!

總而言之,與佔據中國娛樂影視圈大量人脈和資源,幾乎沒有多少建樹的大小影視公司,與那些知名大佬相比。埋頭幹實事的甯浩,徐崢,黃渤鐵三角,又何嘗不會是中國電影未來的希望呢。


更多關於中國電影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中國電影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美國電影票房從100億人民幣到100億美金經歷了30年。而中國,2010年票房100億人民幣,2017年已達到了559億,所以大家預測2020年就可以跨越100億美金。”深創投執行總經理劉綱曾預估,我們只需要10年時間完成美國30年的發展軌跡,因此中國電影產業還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塊“肥肉”吸引了不少資本的關注,包括VC/PE機構。2009年,一壹影視文化股權投資基金正式設立,號稱是國內“首支以影視文化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2013年開始介入影視文化投資的東方富海,也已設立了專門影視文化基金。2015年,深創投聯合多方發起了北電紅土影視文化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人民幣。如今,幾乎所有的大中型VC/PE都設立了影視投資部門,或者乾脆成立影視子基金公司。

目前,VC/PE 投資中國電影產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影片或影視機構的單獨投資。2014年,經緯創投投資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這部製作成本6000萬元的電影,經歷8個月的投資製作之後,實現超過6億元的票房回報,成為VC/PE機構投資電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種則是瞄準了影視文化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公司。2017年大火的《前任3》,上映18天票房累計超19億,其背後營銷推手和聯合出品方自在傳媒功不可沒。值得一提的是,自在傳媒的背後投資方是本土老牌PE機構同創偉業。資本的進入,令中國電影行業各個環節生機勃勃。

粗略一算,中國電影行業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才不過短短15年,卻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市場,堪稱傳奇。回過頭來看,這股市場化的力量不可謂不強大,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如今,八一電影廠成為了歷史,而中國電影正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新歷史。


投資界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問出這個問題一定是覺得中國電影如今粗製濫造,渣片橫飛的亂象讓人失望到了極點。不錯,這個現象確實存在,而且存在很久了。演員用流量小鮮肉堆砌,劇情把看故事的觀眾當傻子,特效連五毛都沒有。幽靈場、密鑰延期更是屢禁不止。

中國電影已經成了所有一切服務於資本的階段,所有的目的都為了能賺錢而去。流量鮮肉能吸引粉絲群體帶來票房,所以把資金的90%都投入到了演員的身上,那麼本應花在特效的錢自然消失了。為了貼合演員的形象和資本的湧入,編劇更不可能像國外一樣奉為第一。這是資本第一導致的。

但如果你說中國電影沒救了,這是不可能的!如今好的中國電影大部分都是在資本缺乏的階段創作的,而票房和口碑完全不成正比。

以去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為例,豆瓣國產電影top10裡僅有《湄公河行動》破10億,《百鳥朝鳳》的驚人一跪也不過換來8000萬,畢贛的《路邊野餐》更是隻有600萬。

當然你可以說是排片量導致的,但我更覺得是觀眾自身對影片的品味導致。一部片子的票房歸根結底還是由觀眾決定,粗製濫造的影片沒人看自然導致排片量減少,會給好影片以一定的位置。可我看見的是觀眾瘋狂湧入口碑不好,特效不好的國產“大片”。

觀眾的品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從觀眾平時觀看的小熒幕就可以看出大熒幕如今現狀的原因。如何去引導觀眾,讓觀眾自動抵制爛片。這才是中國電影的出路。

關於電影類型,我同樣想說幾點。中國因為電影技術的不成熟,沒有好萊塢電影流程的積澱,想拍出堪比好萊塢的商業片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好萊塢方面慢慢學習經驗,把資本投入到技術,才有可能完成。但你說一個合格的商業片,我想《捉妖記》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至於有深度的電影,還是應該放在底層生活。唯有真情的故事才能引起共鳴,比如我很喜歡的賈樟柯。寫實主義必定是中國目前好電影的發展方向,別想著科幻片或是大製作了。


沒天賦的演員34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過來影響精神,電影在觀眾看來,只是娛樂,在上層建築看來,則是宣傳機器,所以這個問題必然會上升到制度問題,因此無解,按現在的環境,既然供需雙方的訴求不匹配,作品就永遠不會和觀眾的需求相匹配,所以,在觀眾看來只會越來越爛


理性的二環路


製片方沒有幾個懂電影的。從劇本創作到拍攝製作,漫長而艱辛。需要的是認真的態度,正確的理念,專業的審美,極致的追求,缺一不可。放眼國內的從業者裡也就能勉強組建一支這樣的團隊了,但現實卻是但凡有點兒能力的都各自為政,自建公司獨立為王直奔錢途而去!


非亞飛


中國電影之路從中國引進電影開始就一直在路上。出路也在於中國電影融匯世界電影藝術,這是一個進程也是一個過程。如果不從一個曾落後的國家來說,而從一個崛起或者是一個正在走復興的國家來說。中國電影將伴隨著華夏文明的復興立足於世界文明一樣,而立足於世界電影之林。不偏執的去看待的話,中國電影一直在發展,好與壞共存,事物都是這樣的,陰陽互立。這符合中國這樣具有文化傳承的國家。一切的興衰都伴隨著這個國家的文明跌宕起伏,或高潮,或低谷。我們具有包容,學習,融匯等特質,善於學習優秀的文化,融合優秀的文明。中國的電影人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模仿。也存在盲目追求電影的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有如何,當下便是現實。你說不足也有,你說缺陷也有,弊端也非常明顯。但是這不影響一些真正的電影人對於中國電影的思考。那些追求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善於炒作的作品,終究是曇花一現,要被電影歷史所淹沒的。悲觀看待的話,當下自有悲哀之處。樂觀看待的話,要為中華文明之復興之引領做準備,為之努力。當下的不足不能懈怠。為迎來電影藝術的文化輸出做準備。前途應當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