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蘇童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蘇童是當代知名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並榮獲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在一次媒體活動上,蘇童就分享了自己對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理解。

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蘇童作品《妻妾成群》

在蘇童看來,當人們想到現實主義文學的時候,注意力會集中在“現實”兩個字上,認為這類作品應當描寫現實生活、反映真情實境。但實際上,一部描寫生活的小說未必描寫現實。因為文學作品中的“現實”總是閃爍不定,處於和大家‘捉迷藏’的狀態,不容易被發現,如果在作品裡描寫大量的日常生活反而容易造成誤會。

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張藝謀電影《大紅燈高高掛》

蘇童認為,好的現實主義作品繞不開“當下”兩個字,但這並非把讀者帶往熟悉的、喧囂的鬧市,而是將一個偏僻、遭人冷落的地帶展現在公眾面前,從那裡發現某些被遮蔽的小事物,而這些才是生存的真相。

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蘇童作品《紅粉》

蘇童以短篇小說《巨型收音機》為例進行解釋。在這部作品中,一對喜歡古典音樂的中產階級夫婦,買到一個能收聽隱私的機器,瞭解到不少頗為體面的家庭的難處和問題。在蘇童看來,一個作家的寫作有可能便類似這種收音機功能,能讓人們聽到最神秘的、室內的聲音,這也是一個作家生命中所作小說的真相之一。

蘇童:文學作品當中的“現實”總是在和讀者捉迷藏

蘇童作品《我的帝王生涯》

此外,蘇童還表示,小說的現實很像開放的建築工地,可以通過多重的讀者參與、批評家闡述得到擴大與再生,極具延伸性。因此,今天的現實一定會成為明天的文學。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