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向遠處看

對於憂鬱時,我只有一句話要說:“向遠處看。”憂鬱者幾乎都是讀書太多的人。人眼的構造不適應近距離的書本,目光需要在廣闊的空間得到休息。當你仰望星空或眺望海天相交處的時候,你的眼睛完全放鬆了。如果眼睛放鬆了,頭腦便是自由的,而步伐就更加穩健,那麼你的全身上下,包括內臟,無不變得輕鬆、靈活,但是你不必嘗試用意志的力量達到放鬆全身的目的。當意志專注於自身的時候,效果適得其反,最終會使你十分緊張。不要想你自己!向遠處看。 憂鬱確實是一種病,醫生有時能猜到病因,開出藥方。但是服藥以後需要注意藥力在體內的作用,還要遵守飲食規定,而你在這方面花費的心思正好抵消藥方的效果。所以高明的醫生會叫你去請教哲學家。但是你在哲學家家裡又找到了什麼呢?一個讀書太多、思想上患近視症因而比你還要憂鬱的人。 國家應該像開辦醫學院一樣開辦智慧學院,在這種學校裡教授真知: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詩意。由於人眼的構造上的特點,廣闊的視野能使眼睛得到休息,這就為我們啟示一個重要的真理:思想應解放肉體,把肉體交還給宇宙——我們真正的故鄉。我們作為人的命運與我們的身體的功能有很深的聯繫。只要周圍的事物不去打攪它,動物就躺下來睡覺,一睡就著。同樣情況下,人卻在思想。他的思想使他的痛苦和需要倍增;他用恐懼和希望折磨自己。於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他的身體不斷繃緊,無休止地騷動,時而衝動,時而剋制;他總在懷疑,總在窺視周圍的人和物。如果他想擺脫這種狀態,他就去讀書。書本的天地也是關閉的,而且離他的眼睛、離他的情緒太近。思想變成牢籠,身體受苦。說思想變得狹隘或者說身體自己折磨自己,其實是一回事。野心家做一千次相同的演說,情人做一千次祈禱。如果人們想使身體舒適,那麼應該讓思想旅行、遊觀。 學問能引導我們達到這個境界,只是這種學問沒有野心,不饒舌,不急躁,只要它把我們從書本上領開,把我們的目光引向遙遠的空間。這種學問應是感知和旅行。當你發現事物之間的真正關係時,一件事物能把你引向另一件事情,引向成千上萬種別的事物,這種聯繫像一條湍急的河流把你的思想帶向風,帶向雲,帶向星球。真知絕不限於你眼皮底下的某一件小事;這是理解最小的事物怎樣與整體相聯繫。任何一件東西的存在理由都不在它本身,所以正確的運動使我們離開我們自身,這對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眼睛同樣有益。通過這種運動,你的思想在宇宙中得到休息,而整個宇宙才是思想的真正領域。思想同時與你身體的生命取得協調,而人體的生命也是與其他一切東西相聯繫的。基督徒愛說:“我的故鄉在天上”,他無意中道出一個重要的真理,向遠處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