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提按是書法筆法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大篆,再到秦朝小篆,書法運筆基本上都是平移,所以人稱“篆只一筆”;秦漢之際隸書出現以後,書法行筆開始有了波挑,即“隸有波磔”;魏晉時期,楷書發展成熟,書法筆法進一步豐富,盡現於“永”字八法之中。唐代張懷瓘《玉堂禁經》中說:“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至此,書法用筆形成了平移、使轉、提按三大筆法系統,而其中的提按賦予了書法點畫的萬千變化,賦予了書法線條的風骨血肉,賦予了書法筆墨的生動靈氣。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在平移、使轉、提按三大筆法系統中,唯有提按是由兩個相互對立的元素所構成,它類似自然之道的陰與陽,彼此相生相剋,把毛筆柔軟彈性所產生的豐富表現力,發揮到極致,帶來了書法無限可能的審美表現力和迷人的神采氣韻。在書法家運筆的過程中,提與按交換進行,貫穿於一點一畫一字乃至全篇的始終。

劉熙載(書慨)曾經這樣強調書寫中的提與按“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辯按尤當於起筆處,辯提尤當於止筆處。書家於提按兩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墜、飄二病。”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遼寧省博物館藏)

不過,書寫時提筆行走,書法自出靈氣,但是若不注意停蓄按鋒,則線條必然輕漂浮滑;而駐筆按鋒時,書法頓挫厚重,但是若不及時提筆,則線條必然板滯臃腫。所以,提與按是緊密聯繫的,它們之間的轉換交接必須在瞬間完成,而且要恰到好處,看起來就像是江河行地,行於所當行,又止於不可不止。要做到這樣,一定要經過長期練習,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絕非虛語。

古今書法大家無不精於提按,對提按細心琢磨,行筆時十分講究,哪怕是寫草書也是要“作草如真”,“點畫分明”,決不拖泥帶水。你看,明代祝枝山的草書《唐人詩卷》的運筆,平移時勻淨均衡,提按時輕重分明,使轉時流暢迅疾,絞動時盤桓虯曲,帶來書法的生動氣韻。而且,每一位書法家處理提按的方式和偏好各有不同,有的輕靈,有的沉重,有的平順,由此形成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褚遂良提按靈活,他的《陰符經》也就生動活潑;顏真卿提按鮮明,他的《勤禮碑》便是剛健雄秀;趙孟頫提按平順,他的《仇鍔碑》也就豐潤婉通。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不僅如此,提與按調節著行筆的快慢、用墨的濃淡、線條的粗細、字勢的收放,就像是跳動的脈搏和呼吸的節奏。正因為這樣,提按往往超越一般筆法的意義,成為書法家表達性情的閥門。當他情感激盪時,提筆行走,直抒胸臆,但是又寓按鋒於起、收、轉、折之間,避免平鋪直敘,例如張旭《古詩四帖》;當他心情沉重時,按鋒蓄勢,稍加思索,提筆再起,點畫鏗鏘,準確到位,例如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好的書法就是這樣筆隨意轉,得心應手,心手雙暢。

我們只要用心去注意一下,目前從(報紙、媒體、網絡等)可以看到很多缺乏提按的作品,將行筆簡單化、直白化,很多筆畫就像是用刷子刷出來的感覺一樣,毫無含蓄的韻味可言。這是一個用筆技巧差的現狀,導致其作品質量差。

那麼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在學書法中對於提、按的理解

觀察很多人的運筆,在提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色,也有很多練習者對於提按走偏的,很多人在提按的時候,要不就是筆提的虛了空了,要不就是按的重了沉了,其實真正的提按是富含活力的線條,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方為其道。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提按涉及到一個人的控筆能力,其實提筆的時候,應該是筆尖或者說筆心是按在紙上的,只是筆肚進行了離開紙面,按的時候不是死按,而是保持筆的彈性範圍進行按,這樣能夠隨時恢復筆形,進行下一筆的入筆。

我們在寫撇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書寫節奏,就是在書寫中通過筆的提按變化會有粗細點出現。不同的提按變化,呈現出來的觀感是不一樣的。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我們可以從蘭亭序中也可以看到同一類型筆畫的不同節奏。例如單人旁撇的不同形態,這種不同就體現在了書寫中不同的提按點。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通過書寫的速度快慢加對筆的壓力控制,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當書寫快了的時候,如果技法不熟練的話就會出現節奏單一的特徵。其中提按的點相應的會少一點。

怎麼理解書法中的“提”和“按”

知道這一點,我們在實際書寫中就可以嘗試運用。不僅是毛筆字,硬筆書寫也可以。在毛筆的書寫中,通過觀察字帖筆畫的外形的粗細變化,來了解它的提按點,讀貼能力就會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