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永外“耕读空间”开启邻里生活新模式

昔日景泰路闹市区变身文化区,永外街道将利用腾退空间开办多个生活、文化类实体店

东城区永外“耕读空间”开启邻里生活新模式

低垂的竹帘、典雅的茶器、青翠的绿萝,20多位放暑假的孩子端坐在麻席上,规规矩矩地跟着老师学习礼仪。7月30日,评书表演艺术家王玥波手摇折扇坐镇永外“耕读空间”,和孩子们讲起老北京的规矩。

这处坐落于景泰路上的“耕读空间”面积不大,仅70多平方米,但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能有个静心读书的地方实属难得。“这片儿原来可乱了,有开美甲店的,有卖手机的,每天用大喇叭无限循环播着广告,我们在楼上关着窗户都听得特清楚,更甭提还有一排开墙打洞的小门脸。”提起过往,住在附近的刘利群老人难免抱怨几句。

“这一年来,街道不但封堵了那些违规的小门脸,还建起了这么有文化味儿的‘耕读空间’,真是为我们居民打造出一块属于自己的文化阵地。”看到书架上一本本簇新的各类图书,刘立群越说越开心。

居民有了自己的文化路

“景泰路本是永外地区的文化路,但长期以来被一些小门脸占据着,与珐琅厂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形象十分不符,也给来参观景泰蓝博物馆的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永外街道工委书记陈卫兵说:“现在经过对景泰路的整治,珐琅厂的门口变成了文化浮雕墙,墙下还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绿地花园。我们就是要把这条文化路还给老街坊们,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阵地。”

当天,永外街道自行编写的红色书籍《永恒的记忆,不熄的烟火》正式对外发布,书中记录了辖区内20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的故事。“耕读空间不同于我们的文化中心、图书馆,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红色基因传承血脉相融的互动平台,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同时又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阵地。”陈卫兵表示,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街道编写了这本红色基因传承的书籍,免费向辖区居民发放,并陆续将书籍送至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特色书店推动融合发展

“7月17日,北京市的实体书店经营者收到了一个‘大礼包’。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陈卫兵说,正是在这份意见的指导下,我们规划了“耕读空间”的服务功能。

“耕读空间”负责人张建华说:“耕读空间”的书店内容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风格,结合永外特色的文化底蕴,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服务社区老人、儿童及亲子的主题式阅读设计书店的图书内容。“耕读空间”的核心团队始终认为,传统文化不是一个与现代当下生活割裂的精神消遣。我们希望通过“耕读空间”,做一个传统文化研究者和大众之间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也让学者、专家、居民、网民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阅读社群。

目前,“耕读空间”内藏书3000余册,包括古典名著、儿童绘本、小说等多种类型的文化书籍。“除了阅读,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各类课程、沙龙、活动等让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逐渐形成以共同爱好为平台的交流中心,促进家庭的和谐,社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张建华说。

摆放在“耕读空间”前台上的课表十分显眼,因为时值假期,所有课程都是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深度体验读书会、亲子心理学沙龙、手工制作古建影背墙等丰富的内容令家长们迫不及待地加入报名行列。据了解,“耕读空间”计划向永外地区居民发放不少于2000张的惠民卡,可用于借书、购书、参与讲座等。

下一步,永外街道将结合地区“疏整促”工作,通过腾退空间再利用开办多个生活类、文化类的便民服务实体店,让永外居民更好地享受到疏解整治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