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定位PK:東莞

珠三角城市定位PK:東莞/中山/珠海 各有何特色?

東莞

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三國時期建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有“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等美譽。2015年4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ICLEI世界大會全球200餘城代表聆聽“東莞聲音”。

2017年12月,被國家民委辦公廳確定為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18年,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東莞名列其中。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24位。

珠三角城市定位PK:東莞/中山/珠海 各有何特色?

中山

中山市是中國5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

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發祥於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源頭,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80多萬人。

中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珠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

2017年,中山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

珠三角城市定位PK:東莞/中山/珠海 各有何特色?

珠海

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麵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珠海為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佈的“幸福之城”,有“浪漫之城” 的稱號。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6月14日,中科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顯示,珠海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排名第七。9月19日,珠海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佈《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將定位以廣州、深圳為主中心,把珠海、汕頭、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