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声泪俱下晕倒在地,为何闻听张飞死讯,只说了四个字?

尛萘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似是“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只不过是在乱世中刘备起事之初,为达“匡扶汉室”之伟业赖以关张勇力拢其心也。随着领土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刘备与关张所谓“君”“臣”之间就远远重于“手足之情”了。


《三国志》

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说关羽善待士兵,而“扛上”,张飞则反之。所以关羽在“上层”人员不好,张飞则很得领导的赏赐。刘备“三顾茅庐”视诸葛亮“如鱼得水”,而关羽却十分不服气,以至于到后来常常不听从诸葛亮计策,关羽率先得罪了诸葛亮。关羽的专横跋扈、心胸狭窄,也引起了刘备的不满。
关羽降曹时,唯对“汉寿亭侯”

情有独钟,虽是汉献帝赏赐,其实还是曹操,关羽在曹营常常撑起“汉寿亭候关云长”大旗。刘备和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表面用激将法,实则是试探关羽与曹操的关系,果不然关羽放了曹操。无论在什么年代,投降了敌对方,都是让人起疑的,关羽让刘备起了疑心。刘备封“五虎上将”,关羽居然直言:“汉中王封我何爵?”当听到自己被封五虎上将之首后,便把其余4位“罗列”一遍,关羽像是在评定一样,而对于黄忠,关羽怒道:“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显得对刘备极其不尊重。关羽与黄忠曾斗百余合,武艺不向上下,黄忠力斩夏侯渊,夏侯渊曾与关羽大战50余合,关羽十分嫉妒,可见关羽的心胸如此狭窄。费诗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关羽才欣然接受,关羽把自己的地位看做和刘备一样。费诗回去后一定会和刘备说起这事,做为即将登基称帝的刘备应该怀疑关羽有“不臣”之心。

关羽镇守重镇荆州,诸葛亮留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如“分兵拒之,荆州危矣!”而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后,威震天下,关羽更加骄横。孙权派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上门提亲,关羽竟然说道:“吾虎女岂肯嫁犬子乎”,显示对孙权极其的藐视和污辱,孙权怀恨下夺荆州之决心。孙权上书关羽大赞其威武,关羽更是飘飘然了,便把守荆州兵力悉数调去攻打襄樊,孙权便谴吕蒙星夜夺取了荆州。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就是关羽狂妄的屡屡要治其罪。糜芳和傅士仁一开始就跟刘备东征西战,从没有背叛之心,可见关羽骄横到何种地步!

襄樊之战打了半年多,成都不发一兵一卒,直至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父子“归神”。不言而喻,诸葛亮和刘备到底是安得什么心?


刘备痛哭关羽,实则哭荆州,再深远一点讲,刘备借复仇之机攻占东吴。如果不借关羽之死进攻东吴,那么就违备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和“联吴抗魏”的战略构想,即使这样,诸葛亮仍然没有参与刘备攻吴。当刘备大军进入东吴领地时,孙权将杀害关羽的潘璋部将马忠交与刘备,刘备仍然不肯罢休,非要荡平东吴不可,也足见刘备的用意。

刘备听到张飞被害,只说了4个字:“噫!飞死矣”,也可以看出张飞在刘备心目的地位。虽然张飞在上层很有人员,但毕竟是“臣子”,已经老了,况且攻打东吴的借口已经找到。刘禅后来娶了张飞二女,没有娶关羽之女,更说明关羽当时己经让“刘备集团”讨厌,以至于对待关羽的家人连法正的家人都跟不上。


适情雅趣


刘备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他刚刚起步的时候,自己什么都没有,和关羽张飞结义,关羽是个逃犯,本就被追杀,随时可以去不顾性命的厮杀,张飞在当时是有钱人,刘备身无分文,结义之后张飞卖了家产跟着自己的好大哥,就连娶糜夫人都在刘备算计之中,刘备穷困潦倒,糜夫人却出身贵族,因为自己这个夫人,刘备才有了钱来做大事。

刘备最大的优点就是会拉拢人,并且非常能装,这一点和曹操有很大的区别。关羽死后刘备大哭,我们不知道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张飞死后刘备非常平淡,足以看出当初哭关羽也是有点装样子的意思,与其说是哭关羽,不如说是哭荆州。

荆州是战略要地,想要夺得天下必须取得荆州,关羽不仅失败还被杀,失去荆州,等于失去取得天下的机会,刘备怎能不哭?当然刘备对自己的好兄弟肯定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张飞的死说白了对蜀汉没有任何的影响,刘备完全可以找个替代张飞的人。

张飞死后,刘备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非常的平淡,我们不知道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最起码应该哭一下,即使是假装的。或许是从刘备成为主公开始,他们的关系早已不是当年的兄弟关系,而是君臣关系。

张飞死后,对于刘备来说就是损失了一个大将,只死了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其他损失,刘备作为一个主公才会这么的平淡。当然如果从个人感情来看,刘备得知张飞的死讯,肯定也是非常悲伤的,毕竟曾经三人生死与共,从无到有,刘备不是个木头,怎么可能没感情。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刘关张情同手足,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后来大哥刘备打下西川,吞并汉中,晋级为一国之主,关羽和张飞作为大哥的左膀右臂,劳苦功高,关羽受封前将军,张飞受封右将军,二人皆假节钺。“假节钺”三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关羽和张飞可以代表刘备,在不请示不汇报的情况下行驶升赏杀伐的大权。正如费诗给关羽说的那样:汉中王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

刘备漂泊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打下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在曹操东征西讨肃清各路诸侯的间隙,终于逮住了一个翻身的机会。刘备坐在成都的大殿上,想到当年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他说的那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恍若隔世,那些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日子,不堪回首。二弟关羽镇守荆州,三弟张飞镇守阆中,刘备此刻,应该可以关起门来睡个安稳觉了吧,他都快六十岁的人了。

可是刘备还是睡不安稳。因为襄樊之战,关羽兵败身死。关羽的死,太意外,太突然,刘备想不到,诸葛亮也想不到,没有人会想到,几个月前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汉寿亭侯、前将军,会被东吴吕蒙轻易算计,丢失西蜀咽喉重镇荆州不说,而且败走麦城在逃亡的路上被籍籍无名之辈擒杀。关羽败亡的原因,我们已经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关羽的死,打破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平衡。

关羽被东吴所擒,义不屈节,与子关平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消息传入成都,举国震动。刘备听罢关羽被杀,大叫一声,昏绝于地。关羽的死对刘备打击很大,刘备与诸葛亮,从隆中决策三分天下一直到进取西川站稳脚跟,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一意外状况——作为跳板的荆州丢了怎么办?以巴蜀为大本营,以荆州为基地,往东吞并东吴,向北征伐曹魏的战略部署,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成为无法付诸实践的一纸空谈。

对西蜀而言,无论是折损镇守一方的上将,还是丢失战略要地荆州,代价都大得难以承受。

入川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就已经准备走一步险棋,没有后手着。成败在此一搏,必须因此才会坚定不移地贯彻“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外交策略,只要东吴不对荆州下手,刘备就有入主中原,兴复汉室的机会。这盘棋,刘备和诸葛亮懂,曹操与孙权也懂,处于三国交界的荆襄之地,注定要爆发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关羽,就是西蜀的一道屏障。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有信心,作为蜀国首屈一指的上将,关羽能守住荆州。

可惜,关羽让刘备和诸葛亮失望了。当初刘备被曹操追打得如同丧家之犬,抛妻弃子,丢盔弃甲,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投降曹操,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的下落,挂印封金,断然拒绝曹操的笼络,千里万里再次追随刘备。关羽的忠义,赢得了刘备的绝对信任。刘备称王,关羽封侯,问题也许就出在“假节钺”这三个字上,因为情同手足,因为誓同生死,刘备赋予关羽太大的权力。

骄傲自恃,成了关羽致命的弱点。代表刘备的关羽犯了两个错误:其一不与东吴修好,破坏了战时联盟;其二战略判断失误,在未请示的情况下发动襄樊之战。这两个错误所导致的结果:其一,吴蜀联盟破裂;其二,荆州丢失;其三,关羽身死。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当刘备听到关羽被杀的消息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刘备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米未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这是演义中刘备得知关羽死讯后的描写,为了给关羽报仇雪恨,刘备兴兵伐吴。

张飞在阆中听闻关羽被东吴所害,旦夕号哭,血湿衣襟。咬牙切齿,怒火填胸。每天谴使入成都,劝谏刘备兴兵报仇。刘备都六十岁的人了,御驾亲征,调兵遣将,择日出师。张飞在阆中焦急地等待着,下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因为心中焦躁烦闷,每日饮酒,鞭挞士卒,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账下两个败类,因为不能完成张飞的军令,惧怕责罚,竟然趁着张飞酒醉昏睡,杀死张飞,割了首级投奔东吴而去。

《三国志》记载,张飞被账下将校所杀,消息飞报刘备,刘备听闻张飞的死讯,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关羽的死,出乎刘备的预料,张飞的死,刘备似乎早有预感。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曹操的谋士程昱等人都说关羽张飞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关羽善待士卒而轻视士大夫,张飞则敬爱君子不怜恤下人,刘备就曾经告诫过他:三弟性情焦躁,酒后暴怒,经常鞭打手下的人,又把他们留在身边,这是自取其祸,今后务必宽容待人,不可如往日。

刘备看人很准,对于张飞的死,他并没有太震惊。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张飞正是死于小人之手。相对于二哥关羽的悲壮,张飞的死很窝囊。当然在演义之中,张飞死后,刘备同样“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将这笔账也算在东吴孙权的头上。

刘备之所以痛哭张飞,仅仅是出于兄弟君臣之情。刘备痛哭关羽,更多的则是“关羽死,荆州失”所导致隆中决策落空后的绝望。关羽死后,荆州已失,刘备为何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苦苦劝谏,一意孤行讨伐东吴?因为与东吴和解已无可能,荆州必须要重新夺回来!可惜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夷陵之战再次失败,刘备率领倾国之兵,依然没有挽回关羽所铸成的错误。

如果关羽不死,荆州不丢,三国的历史是否将会改写?隆中决策,三分天下,兴复汉室真的能够成为现实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悬念,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君臣佳话,才会如此动人。桃园结义固然情深义重,然而刘备那句——孤有孔明,如鱼得水。更加高山流水一般令人倾心。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博书


事实并非如此,《三国演义》明确记载,刘备得知关羽和张飞死讯时,都是一样悲痛,“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只是描述张飞死讯时刘备表现比较简略而已。

我们首先看看关羽死时,刘备的表现:

“玄德听罢,大叫一声,昏绝于地……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众官又再三劝谏,玄德方才 进膳,传旨川中大小将士,尽皆挂孝。汉中王亲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

由此可见,刘备得知关羽死讯时,确实哀痛非常,痛哭流涕,以致于哭昏过去好几次,三天不进食不喝水,足见刘备对关羽的感情是很真挚的。

再看看张飞死时,刘备的表现:

忽侍臣奏曰:“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差人赍表至。”先主顿足曰: “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众官救醒……先主哀痛至 甚,饮食不进。

刘备听闻张飞死讯,只说了一句“噫!三弟休矣!”看似一点都不悲痛,但后面还有一句“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刘备又哭昏了,而且也是饮食不进。

事实上,相对关羽之死,刘备对张飞之死是有预感的。张飞临行前,刘备曾叮嘱他:

“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此后刘备又曾夜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刘备连夜派人咨询诸葛亮,诸葛亮回话说:“合损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蜀国的上将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人,带兵在外准备征战的只有张飞,结合对张飞脾气性格和了解,以及临行前的叮嘱,还有诸葛亮的解释,想必刘备心里已经有数,所以刘备在得知张飞部下送来紧急奏报时,便已知道必是张飞遭遇不幸,等打开奏表,果然不出意料。

一般来说,人们对已有心理准备的悲痛消息,反映比毫无准备的突如其来会淡定一些,而且在面临多个噩耗时,后面噩耗的打击力度要弱于前面一个。

关羽之死让刘备悲痛欲绝,身体精神接近崩溃,等他再得知张飞死讯时,尽管是悲上加痛,但已经到达悲痛的极点,甚至是麻木,自然无法有更悲痛的表现。

另外,由于关羽和张飞之死时间上十分接近,作者在关羽之死时已详细描述刘备的悲痛表现,再到张飞之死时,没必要再度重复描写,这也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是又死兄弟又少大将又丢地盘,怎能不痛哭流涕?而张飞的死,有关羽在前面做铺垫让刘备麻木,因此反应只是“噫,飞死矣”四个字。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刘备军事集团既定战略方针的破产。根据诸葛亮初出茅庐时《隆中对》里的战略部署,是以益州为大本营,荆州做桥头堡,形成对长安、许都两线的钳形攻势,天下有变即可消灭曹魏政权。但东吴攻占荆州,等于将蜀汉政权困死在了益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魏、吴进去难,蜀汉出来也难!这也是诸葛亮、姜维北伐曹魏次次无功而返的原因——出蜀后勤运粮艰难,缺乏荆州方向得心应手的策应进攻。

如此战略要地丢失,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基业突然破产,死的又是结拜兄弟➕五虎上将之首的二弟关羽,怎么能不叫历经坎坷、双鬓斑白的刘备痛哭流涕、几近昏厥。而张飞的死,虽然也有兄弟感情和痛失良将的情怀,但毕竟没有丢城失地,因而刘备也只是发出了“噫,飞死矣”四个字。更重要的是,以刘备对张飞性情的了解,他对张飞的死其实早有预料,噩耗传来也不感到意外,只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罢了。


张飞喜欢和豪门贵族交往攀关系,早年迎娶曹操大将夏侯渊的女儿,进西川时也能耐着性子做出“义释严颜”的超常发挥。但对底层士卒,却时常流露出性情暴躁的一面,酒后鞭打怒骂的情形时有发生,可偏偏又不做防范仍然让他们侍奉在身旁。刘备屡次提醒他的这位三弟,张飞当面说记下了回去就又忘了,还是照旧鞭挞士卒,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由此可知,刘备做为一个立志打天下的政治家,心底里最看重、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地盘和基业。但他也善于以情动人、以义感人,不像他老祖宗刘邦一样为摆脱项羽威胁连亲生父亲也要分一杯羹,因此在历史上名声也要比刘邦好得多。


竹山清溪涧


刘备得知关羽死后崩溃,而张飞死后为何只说四个字,孔明看破不说》:

公元220年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蜀汉的根基动摇,要知道荆州乃是战略位置最重要的一块地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讲述了荆州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刘备扼守益州天险以防曹魏,然后从荆州出兵直接可以威胁许都,这就是荆州的重大作用。荆州在刘备手中,那么蜀汉就拥有对曹魏的钳形攻势,互为犄角,如此蜀汉北伐将便利不少。

而关羽大意失荆州,随后败走麦城,直到被东吴给俘虏。面对关羽这个俘虏,孙权非常怨恨,因为关羽曾经数次羞辱孙权,更是把江东当成一群鼠辈,一怒之下孙权便处死了关羽。可惜关羽一代虎将,竟落得如此下场,真令人叹息!

刘备当时正拿下汉中,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蜀汉当时拿下了益州和西川、加上荆州,这简直是统一天下的资本。但是这时候关羽被杀、荆州被东吴攻取的噩耗传来,刘备瞬间崩溃,直接晕厥过去。刘备醒来之后,立马要提大军去讨伐东吴,不过当时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实行,因为蜀汉刚刚取得益州地区,根基不稳。所以讨伐东吴一直拖到了第二年,可以说刘备报仇真是十年不晚。


要知道在讨伐东吴之前,刘备还称了个帝。到了第二年张飞哭着来找刘备,刘备才又热血沸腾,下令要御驾亲征,讨伐东吴逆贼。张飞自然是非常支持,立马回到军营中,为了体现兄弟之间的感情,张飞特意命令手下制作丧服,自己的部队要穿着丧服去报仇。但是张飞这时候又犯了大骂军士的毛病,要求这些制作丧服的军士必须按时完成,军士表示做不到时,张飞便气急败坏的鞭打了军士。

被鞭打的军士为了生路便暗杀了张飞,取其首级投降了东吴。而刘备得知张飞死讯后,只是顿足说道:“咦,三弟休矣!”然后刘备便痛哭起来,并表示一并报仇,都是孙权小儿导致。但是刘备这反应却着实令人难以相信,本来刘备应该是对兄弟一视同仁,而这次却对张飞之死反应如此。如果说刘备哭张飞不卖力,是因为这种悲伤时建立关羽死的悲伤之上,所以才如此,但是关羽死了一年多了,难道刘备悲伤还没过?

而对于这件事情,其实孔明时看破了的,刘备哭关羽是真的,而哭荆州更是真的。对于刘备这种过多了没地盘日子的人,固然知道荆州的重要性,所以刘备在着两层的悲伤之下,顿时刘备就晕厥崩溃了。而张飞被害时,刘备只是哭张飞,或者刘备恨张飞不能和自己一起为关羽报仇,更有刘备时在哭自己,失去了荆州后,又痛失一员大将。面对刘备的讨伐东吴,诸葛亮知道这是意在拿回荆州,所以诸葛亮没有说破,也没有誓死阻止,因为诸葛亮明白荆州在手,蜀汉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但是上天却没有站在蜀汉这一边,或者说汉室气数已尽,刘备七十万大军被陆逊十万打败。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以蜀汉失败,实在出乎诸葛亮的意料,或许当时诸葛亮比刘备还后悔。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终日以泪洗面,就这样一命呜呼。而经历这次惨败之后,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资本。


小司马迁论史


刘备听闻关羽被杀声泪俱下晕倒在地,听闻张飞死讯,只是说了四个字,其实只是博眼球的断章取义,标题党而已。我们都不是现场怪,又怎么知道二人死时刘备的真实反应是什么?

而正史是一种记录文学,不会加入个人的猜测和主观臆断,正史中对人物情感和对话的内容,如非必要都不会记载。更何况,陈寿写《三国志》时,刘关张都已经死去多年,又怎么知道实际情况,自然对不了解的不加记录,只是写下流传下来有据可查的内容。

反倒是《三国演义》这种小说,对此写的非常详细,但这只能说是罗贯中的脑洞而已。却被有些人用来解释历史现实,甚至还用来配合阴谋论,就非常的可笑。

关羽的死,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这样写道: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孙权占据江陵后,俘虏了关羽军中将士的妻子儿女,因此军队溃散。然后孙权派将领攻击关羽,斩杀关羽及儿子关平在临沮。之后关羽追谥为壮缪侯。儿子关兴字安国继承爵位,少有名声,被诸葛亮器重,弱冠便为侍中、中监军,但数年后去世。有关统继承,娶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死后没有子嗣,以关兴庶子关彝继承。

全篇都没有记载刘备对关羽死后的表现。

而在《先主传》中的记载则是:

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

只有这么两句话而已,上面只记载了孙权袭杀关羽取荆州的事实;第二句是刘备称帝后因为愤恨孙权袭击关羽东征,秋七月,率军讨伐东吴。孙权请和,刘备盛怒不同意。

而关于张飞的死,则是因为有前因后果,因此才会被记录下来,但是大多数自媒体可能根本没有读过《三国志》,又或者是刻意的把前面给忽略了。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张飞长得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因此起初曹魏谋臣程昱等人都称关羽、张飞是万人敌。但是关羽善待士卒却对士大夫傲慢,张飞尊敬君子却不体恤士卒百姓。因此刘备就经常告诫张飞说:“你用刑过度了,又天天鞭笞士卒,却又让他们跟随在左右,这会招致灾祸的。”张飞总是不以为然。

后来刘备伐东吴,张飞率领士卒万人,准备从阆中与刘备会师于江州。临出发时,属下的张达、范强杀了张飞,带着他的头顺流投奔孙权。张飞营中的上表报告刘备,刘备听到张飞都督有表上奏,就感叹了一声:“哎,张飞死了。”

所以真实的是张飞没有听到张飞的死讯就已经猜到了说出了这句话,和听到张飞死讯后再说,意思相差是很大的。陈寿记载这则更多的是说明关羽张飞的性格,以及刘备知人善任,用人之明。

至于还有些人说刘备为什么没看奏表就知道张飞死了,更有阴谋论说是刘备害死张飞的。但实际是,日常如果上表肯定是张飞上表,都督是不会越级上表,即使张飞忙,也是让人代写,自己署名后还是以自己的名义上表,这是古代官场的规则。但是突然,张飞的都督绕过了张飞直接向刘备上表,再加上当时一定是急奏。以刘备对张飞和其他人的了解,自然就猜到了是张飞出了意外,不足为奇。

得到了《先主传》时,关于张飞的死记载更是简单:

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

就这样一句没了。

所以现在所谓分析刘备在关羽、张飞死后的表现代表了什么什么,证明了什么什么,全都是扯淡。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关羽、张飞只是和无数少年一样,早年依附刘备,并且应该长得特别威猛雄壮,成为刘备的贴身保镖,形影不离,不避危险,感情像兄弟一样好。而张飞比关羽小几岁,所以将关羽当兄长一样对待。

但实际上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所以三个人感情好倒是真的,但是却根本没有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誓言。刘备在他们两个死后表现悲伤是正常的,但是过分纠结就是没有必要了。


Rick潘维镛


首先,我先说下结论,题主说的应该是《三国演义》的情节,但是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并不存在题主说的这种情况!

我们来看刘备得知关羽后的具体表现,当刘备听到关羽与关平父子被吴将所抓获后,誓死不降,最终被斩,刘备听了之后,大叫一声,然后就晕倒了。

等过了半天,刘备才醒过来,诸葛亮劝解说:主公不要过分伤心呀,生死有命,而关羽平时性格就比较刚猛骄傲,才有今天的祸事,而你要保重好身体呀,慢慢考虑如何报此仇呀。

刘备说:我和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时候,就说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关羽死了,那我岂能独享富贵呀?

没多久,就见到关兴哭着过来了,刘备见了,又哭晕在地,大家再次把刘备救醒,刘备一天哭了三五次,三天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只是一直在哭,衣襟都湿了。诸葛亮和群臣们一起劝解刘备。

刘备说:我和东吴,誓不两立。刘备就决定伐吴,而诸葛亮建议此时不是伐吴的好时机,但是刘备还是坚持要伐吴。而赵云也出来劝阻,他认为伐魏是公,兄弟之仇是私,希望刘备以天下为重。

刘备说:如果他不能为关羽报仇,虽然拥有天下,又有什么意思?于是刘备下令起兵伐吴,而且让人前往阆中通知张飞,一起伐吴。

张飞下令军中三日内要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而张飞的部将范疆与张达说:白旗白甲,一时难找不着,希望多宽限几天。张飞十分生气,就把两人绑到树上,打子五十鞭子。

张飞还说:如果不能准时办妥,我就会杀掉你们两个人示众!范疆和张达觉得这个事情肯定办不好,又气愤张飞的行为,两个人就趁着张飞喝醉然后把张飞的首级砍下,然后连夜投奔东吴去了。

张飞的部将吴班到成都,刘备顿足说:“噫!三弟休矣”等到吴班到跟前,将张飞的事情一汇报,果然是张飞的凶信。刘备又是放声大哭,昏绝于地,然后张苞也来了,刘备又大哭了一场,也仍然进不去东西。

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题主说的,刘备听到关羽死的时候大哭一场,而在听到张飞死的时候,只说了四个字,刘备在面对两个人的死讯的时候是一样的。



历史简单说


关羽死后刘备声泪俱下晕倒在地,而张飞的死,刘备却显得平静了许多,只说了“噫,飞死矣”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研究过。刘备一生坎坷,得到诸葛亮以后,才有了完整的战略。而之后进取益州,汉中击败曹操之后,终成三国鼎立之势。在这期间,关羽得到了成长,此时的关羽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将帅。也掌握了蜀汉进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地方。而关羽被曹孙联军合力击败。最终被杀,而且失去了荆州要地。刘备的痛哭,一方面是因为关羽的死,而更重要的是失去荆州的痛,失去荆州对于刘备而言就失去了进取天下的可能。所以对于关羽死亡的痛哭,是双方面叠加的后果。



首先来说张飞的死对刘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毕竟张飞不如关羽,张飞率军1万由阆中出兵。因为鞭挞范疆张达,导致他们二人趁夜暗杀了张飞。张飞的死只是刘备个人的事情。张飞死后完全可以让其他人接手军队,对于蜀汉政体而言没有多大的损失。只是刘备感情的缺失。蜀汉实力上来说根本没有损失。



说实在话,张飞后期的能力我觉得都不如魏延。刘备很有识人之明。汉中让魏延去守,肯定是魏延能力要相对好一点。汉中的位置也是蜀汉除去荆州之后最重要的地点。


我是越关


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可以说是悲痛欲绝,哭晕在地。

他是真的悲伤和气愤,简称“悲愤至极”。

关羽是刘备的二弟,也是受了刘备委托留守荆州的主帅。无论是关羽本人和他守备的荆州,都是刘备的心头肉。

关羽死了,荆州丢了,这就是“雪上加霜”。刘备既对关羽的死感到悲伤,又对关羽丢了荆州感到“愤怒”。

这样,哭晕在地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相对于关羽的死,失了荆州才是刘备心里最大的痛。

正值刘备在益州和汉中节节胜利刚刚打开局面,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诸葛孔明的既定战略双管齐下以定中原的节骨眼上,关羽居然把荆州搞丢了,还搭上了性命,这让刘备心里拔凉拔凉的。

于是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起兵伐吴,这个举动其实也说得过去,至少荆州还是要抢回来,至于能不能抢回来,顺便为关羽报仇另说。

毕竟,刘关张桃源三结义,一个头磕下去,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同年同月同日死不能较真,但是为磕头兄弟报仇是必须的,刘备“仁义”。

可是过了不久,张飞也死了。

张飞是自己作死的。张飞这个人,脾气很大,但是他的脾气只向部下发作。用一个贬义的词就是“媚上欺下”。这个定论是《三国志》给出的。

刘备知道张飞的这个毛病,也提醒过他,但是显然张飞没当回事。

关羽的死,对张飞打击很大。他积极主动的要求为二哥报仇雪恨,并且有些迫不及待。

张飞本来就喜欢喝酒,严格的说是喜欢酗酒。喝完酒就拿部下撒气。关羽的死让他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不能自拔,他酗酒越来越厉害,同时对部下的打骂责罚也越来越狠。

终于,有活不下去铤而走险的部下对他动手,趁张飞烂醉如泥,割下他的脑袋,投奔东吴去了。

张飞的死讯传到刘备那里,刘备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意思是说:唉!张飞死了!

这看起来和关羽死的时候刘备捶胸顿足哭倒在地晕厥过去的场面差的很远。

很多人觉得,刘备和关羽感情深,对三弟张飞的感情一般般。

其实必然。哭关羽实际上是悲的成份小于丢失荆州的难过的成份。晕倒在地与丢失荆州“急火攻心”的关系更大些。

而对于张飞之死,刘备应该是有思想准备,同时刘备的痛苦已经麻木了,所以张飞的死,刘备更多的是感叹:唉!不听劝啊!

两位兄弟先后去世,而且都与东吴有关,尽管东吴杀了投奔过来的杀死张飞的两个人,但是孙权和刘备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刘备不顾一切的带上自己大半老本去讨伐东吴,但是这种复仇的心态下,就会不顾一切,忘掉危险。

终于,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再一次受到了羞辱。

两位兄弟死了,荆州丢了,报仇不成又挨了一闷棍。刘备的命也就到头了。

关羽张飞走的不远,刘备还追得上,到了那边,还是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