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骂冯小刚

我想骂冯小刚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那么,骂一个人呢?



大头这个人,附庸风雅,最爱装13,写文章总喜欢用一句诗词来开头。可是,这次想找一句骂人的诗词,搜遍百度,再越过山丘搜百度的师父,竟没找到合适的。

在古人眼里,诗词是美好的,用来写理想、写爱情、写肝肠寸断,却不会用来骂人。一旦诗词中夹带骂人的话,那诗词就不美了;一旦骂人融进诗词,那骂起来完全没感觉。

原来,骂人不是件美事。

人活着,除了吃饭生娃买房子外,是要追求美的。要不然,化妆品不会成为大市场,美容院早就关门大吉了。对“美”的拼命追求,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块心病。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骂人变成了潮流,那些吐着脏字恶狠狠的言语,从三好学生、四有青年、五好家属......嘴里喷薄而出。即便是那些站在台面上衣冠楚楚的家伙,骂起人来也不避脏字了。

名人骂人的典型代表,一是崔永元,二是冯小刚。

鉴于小崔同志已经升格为反恐斗士,对他的不敬很可能引发滚滚骂声,大头没有胆量去调侃他。

因此,苹果要捏硬的,大头就把炮口对准素以小钢炮著称的冯小刚,把从小到大积攒的冤屈喷出来。对了,今天我想骂冯小刚。


我想骂冯小刚,要从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说起,是他营造了崇洋媚外的氛围,教坏了青少年。

上中学那会,看了他参与执导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后来没留神又看了电影《不见不散》,两部作品看完,让年少的我对美利坚充满向往。

美国那疙瘩,不仅能致富,还能泡到美妞。在北京混不出人样的小混混,跑到美利坚就能风生水起。

不思进取的葛优,住在房车里堪比一室一厅;刚开始英语都不会说的徐帆,没几年就当了小老板。这尼玛,美利坚不是传说中的地狱吗,为何看不见水很深、火很热?


我想骂冯小刚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大头坚定了奔赴美国的决心,使劲学英语,嫌弃数理化。

可是熬到大学快毕业那会,风向变了,咱加入WTO了。谈判桌前,美国代表,那位金发碧眼的大洋妞,笑嘻嘻地握着一北京大爷的手,满面春光。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生产、我消费。

风向的转变,把美利坚那些淘金客都吹了回来,比如华谊老大哥王忠磊,回来创办了影视公司,打下演艺圈半壁江山;刘亦菲的干爹陈金飞,回来开发了北京著名的高档楼盘金菲公寓;还有大S老公汪小菲的妈咪张兰女士,回来开餐馆,开出一个“俏江南”。

不仅淘金客回来了,那些在美国有车有房的高知白领也回来了,李彦宏回来搞百度,张朝阳回来弄搜狐,就连办英语培训班的俞敏洪,也跑到美国拽回来一帮同学。

在美国只能当小老板,回来才能当大老板。年轻的大头,自然盘算着以后能当个大老板,算了,不出国了,还是留在这片热土好好干吧。

可是,多年来苦学的英语、花精力了解的美利坚,没了用处。冯小刚,你耽误了我多少青春时光啊。


我想骂冯小刚,因为他误导了青年人的择业方向。男怕入错行,多少热血男儿因为他的作品不要铁饭碗,去端泥饭碗。

新世纪最初的几年,大头临近毕业,盘算着是考公务员,还是跑到深圳干。百无聊赖之际,无意中看到了冯小刚的一部电视剧《一地鸡毛》。

陈道明和徐帆主演,讲得是某机关一群人的故事。尼玛,那种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生活遭遇,活脱脱人间斗兽场啊。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陈道明,在里面混了几年,就变成一个老于世故的滑头,拍领导马屁,跟同事斗心眼,与老婆蜗居在单位宿舍里,处处受气。

电视剧结尾,陈道明恍惚中逃出了那个圈子,跳入自由市场的大海里开心地游啊游,美滋滋。


我想骂冯小刚



这部电视剧,严重误导了大头的择业,那时候考公务员还不热,如果狠狠劲,说不定能进入某机关。可是,大头怕成为《一地鸡毛》里的陈道明,转头跑到了深圳。

没想到,风向变了,往后的年份里,人家的生活一年好似一年,福利待遇不需多言,妙笔生花的本领蹭蹭涨,动笔写写规划,就能关系那些老板的生计,影响数以亿计的钱。90年代的苦闷,一扫而空。

与此同时,跑到深圳大市场里玩耍,变得越来越难。创业潮过去了,特区不再是一块砖头掉下来砸死五个总经理的地方,变成了打工仔的集中地。慢慢的,去深圳变得迷茫;富士康跳楼的年轻人,三和街道游荡的大神,成为负能量的典型。

与机关干部失之交臂的大头,被冯小刚的《一地鸡毛》害苦了,我的前途,前途啊。


我想骂冯小刚,是他让我错过了十几年来最黄金的机会:房地产。一代穷屌丝致富翻身的机会。

还记得电影《大腕》里的经典台词吗?两个神经病摇头晃脑地在那里意淫: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 ?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我想骂冯小刚



4000美金,那就是房子的天价了,划下来两万多人民币。记住了,超出这个价,全尼玛是神经病。

于是,当房价只有1万多一平米时,大头手里分文没有。等到手头攒了点钱了,房价就已经超过3万了。自己告诫自己,别急,市场犯神经了,房价肯定要降。调控也及时到来,温暖的话语传进千家万户,宝宝心里暖融融。

房子不用急着买,手上拿着一笔钱,存银行太亏了,得找个地方升值啊。正好那几年股市火热,大盘从3000点涨到4000点,越过5000点,直逼6000点。

股市一入深似海,至今悔恨,空悲切。

冯小刚,你用神经病调侃房价,我们哈哈大笑之余,却被房价逼成了神经病。


我想骂冯小刚,看了他的《非诚勿扰》后,误以为美女会重感情,适合娶回家当老婆。于是想办法巴结美女,没事就去乘飞机找空姐搭讪,花冤枉钱不说,白白错过了门当户对、同是屌丝的村里的小芳。

等到被耍了好几圈,发现美女渴望的爱情,必须要Money撑腰时,才神色黯然地回村找小芳,可惜人家孩子都生两个了。

我想骂冯小刚,看了他的《唐山大地震》后,误以为“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在随后的玉树地震时捐了不少钱。没过多久,郭美美小姐横空出世,脸打得啪啪啪。

我想骂冯小刚,看了他的《1942》后,觉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从我做起,没事就吃吃吃,美好生活没盼来,人倒是吃成了胖子。

我想骂冯小刚,看了他的《我不是潘金莲》后,人到中年感受到世界的荒诞,电影里的范冰冰为告状活着,惹出了一系列麻烦,形形色色的人物丑态毕现。现实中的范爷听说麻烦挺大,形形色色的人物噤若寒蝉。

我想骂冯小刚,看了他的《芳华》后,那一排排旋转跳舞的姑娘,始终在脑海里回荡,中年油腻男,去哪里消解这份油腻呢。

突然想起有人说过:“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等到老了,贼心贼胆都有了,贼又没了。”

要不趁着贼还在,出门试试?幸好老婆管得严,及时没收了私房钱。

这句害人的话是谁说的?又是尼玛冯小刚的《一声叹息》。


我想骂冯小刚




冯小刚,知道我多想骂你吗?

你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冯氏喜剧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多年后,我们笑成了苦逼,可是你却成了富翁,住着大别墅,光个税就交了上亿元。为什么我们没钱,你有钱?

是的,现在骂你的,都是揣测,都没有实际证据。可是我们有崔哥啊,一抽屉证据等着你呢。

吃瓜群众,就等着崔哥亮出实锤,砸烂冯家店。

话又说回来,这都过去半年了,崔啊,你那些关于冯小刚的证据,啥时候亮出一份让我们开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