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星罗棋布着形形色色的老房子,建筑大师邬达克更是家喻户晓,但懂得保护和传承它们的年轻人并不多。

不久前,一群民间爱好者发起成立了一家上海老房子俱乐部,吸引了360名正式会员和260名非会员身份的爱好者,其中绝大多数会员为5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大师赉安有幸“回归”公众视野。

出人意料,被淡忘的大师“复活”了

永嘉新村所在地块是上海保护最好的历史建筑风貌区之一,新村对面的建筑当年均由赉安洋行设计,其中包括建业里、岳阳路170弄等,但长期以来,赉安这个名字对很多上了年纪的市民来说也颇为陌生 。日前,60多位市民聚集在位于永嘉路578号的“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里,聆听由资深老房子爱好者瞿凯主讲《赉安、邬达克的现代派建筑将上海同步带入摩登时代》。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我自幼习画,崇尚唯美主义。赉安设计的房子外观简单大气,面砖富有肌理感。你们看,就连好几栋建筑的入户门和楼梯上的铁艺装饰也都恰到好处 ,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行。你们再看,这套公寓不仅拥有180度视野的阳台,它的套房面积也很大。这种完美的设计特别合我胃口”,指着投影幕布上展示的盖司康公寓和麦琪公寓等老建筑的照片,瞿凯由浅入深地讲起了赉安的新艺术派风格等内容,眼前的听众无不聚精会神。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照片都出自拍摄了10万张老建筑照片的瞿凯之手。

不输专家,爱好者“跑”出珍贵资料

据了解,上海老房子俱乐部于今年6月中旬成立。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它已吸引了620名正式会员和编外爱好者,年龄跨度从19岁至90岁,在360名正式会员中,55岁以下的占到了 55%。

短时间内,为何这家民间社团的人气这么高?俱乐部理事长吴飞鹏表示,几位理事本身都是资深老房子爱好者,除了粉丝众多的瞿凯,还有人称“活地图”的上海石库门专家娄承浩、长期专注于老房子摄影的博客博主“高参88”、既会拍照也会写公众号的“老寿”等人,理事们用双腿“跑出”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由此吸引了不少对老房子感兴趣的市民前来听讲座和参加活动。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我曾在一家金融企业上班 ,办公地点是一幢花园洋房。1995年,单位在装修时拆除了原来的马赛克地砖,令我很痛心。我开始关注老房子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吴飞鹏表示,他此后开始走访上海的老房子,2015年后,辞职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中,他几乎每天都在外跑,直到患上跟腱炎后才不得不放慢脚步。

在十几年时间里,吴飞鹏先后拍摄了16万张照片。为了写好《赉安传》,他不仅在赉安设计的建筑最集中的高安路上来来回回跑了15趟,还亲自找到了赉安的外孙——法国雕塑艺术家安德莱,他陪同安德莱走访与赉安有关的多处建筑。吴飞鹏此后还远赴法国与安德莱交流赉安的生平和艺术喜好等内容,由此掌握了包括设计图纸等在内的诸多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留住故事,让更多人都爱上老房子

吴飞鹏认为,成立俱乐部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而是让他们真正读懂老房子,并由此唤起更多人保护建筑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上海的老房子爱好者不算少,各类平台上的相关活动也开展了10多年。我在每次活动中都会统计参与者的年龄结构,结果发现目前这批爱好者中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20岁到40岁这个年龄层”,在吴飞鹏看来,解决这一“断层”问题是重中之重。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为此,吴飞鹏和学者王心远策划了自5月起举办的“新村的老故事”——永嘉新村特展活动,特地选在一处老房子。吴飞鹏和志愿者们一同采访了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让他们口述家庭故事 ,并提供老照片。“我自己从小生活在老房子里,见证很多岁月变迁,对老房子的历史价值有更多体会,所以情结愈加浓厚。要让年轻人爱上老建筑,就得从让他们身处老房子开始”,吴飞鹏如是说。

与此同时,吴飞鹏还在为自编的《漫步上海老房子》的地图作内容补充。这本地图虽未正式出版,但却已是很多年轻市民徒步时随身携带的重要资料。“身为上海人的我们要加倍努力去传承好这方面的文化,所以俱乐部的工作可谓任重道远”,望着眼前的诸多老房子,吴飞鹏意味深长地说道。

故事|和老房子好好谈一场“恋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