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怎么才能变的有钱?古人曾经给出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说人要想致富,就得多读书。这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一直都是管用的。士农工商,读书人始终排在第一。

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但近些年来,这个传统似乎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总有骨头里挑刺的人会说,世界首富XXX是辍学的,XXX也是辍学创业的,还有XXX的CEO、脸书CFO都是辍学创业最后成功的……那么多世界闻名的富豪都是辍学的,说明读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有用嘛!谬论!

读书无用,事实真的如此吗?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份基于大数据的报告,却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答案。先看两幅图。首先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

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美国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从左到右分别为:年份、本科以下,本科及以上。

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结果,最高学历群体比最低学历群体平均收入高了整整六倍!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

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都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

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 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网络没有学历门槛,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

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答案一目了然。

最黄金的机会在18-45岁,把握不住天壤之别


人这一生都在打工,政府、事业单位员工在为政府、事业单位打工,企业老总、个体户在为企业、店面打工,而公司、企业员工是在为公司打工,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是:他们都在为自己打工。

很多人他们本来起点基本相同,但成长时的路径却慢慢发生着变化,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下80、90、00后正在崛起,第一批90后甚至已经步入中年危机,他们面临的是付不起的首付、拿不出的彩礼,他们大多为三个月一交的房租发愁,按照工资的进度,可能再过10年才能买得起房和车,可那时的房价又是一个未知数。而同样是80、90后,有的还在为生计徘徊挣扎,而有的人已经席卷大量资本收割离场。

有位国外的学者说:现代社会,平均每几年会出现一次大势,每一次都会造就一批成功者,这波势能会推动着历史、经济进程加速前进,个人命运也与大势紧密相连。而我们人生中前几次因为年纪太小,多数人没有办法把握,后两次由于年纪太大没有精力把握。

最黄金的机会会在18岁到45岁之间出现 ,期间只要抓住一次就可以赢得整个人生。少部分人是后知后觉,大多数人是不知不觉。(过去20年的几次大势明显突出:80年代的高考,90年代的房产大潮,2000后的互联网浪潮,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热皆是如此。) 当然,通往成功的路径很多,但如果路径不对,那么后果会不堪设想。刘放曾说:“这些年,原以为自己的生活随心所欲,没想到,我在追寻自以为对的路上,硬是把自己围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硕士、本科、中学,学历真的会影响收入吗?

985/211也好,专科也好,高中也好,读书就是有用!有学历就是能挣钱!我们的社会曾经流行过,“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不可否认。

但大家真正理解过这两句话的含义吗?它们是80年代初期改革刚刚开放时,对体制中工作的知识分子待遇没有个体商贩好的一种 调侃,本身就在讽刺这种情况的不正常。

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一切商业行为都还处于蓝海阶段,只要有胆子有眼光,谁都能赚钱;不过转眼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整整一代人过去了,所有领域都进入了高度竞争的时代,不用多说,大家也能体会到。

说比尔·盖茨、乔帮主、马克伯格都是辍学的,你也先看看人家辍的是什么学……你先能考上哈佛,再谈谈辍学这事儿吧。

说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这个情况确实有。但你那是没看到,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更多,高中毕业没有关系甚至很难进入正规单位,只能出来打打零工。

说清华北大毕业的出来卖猪肉,这个也是真的,清华EMBA毕业的陈生和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陆步轩,二人联手打造“壹号土猪”品牌,到15年年销售额过十亿,新三板上市,如今早已身家超过百亿……

“在你还没有成功,在你还在努力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说你有多苦。当你成功的时候,苦也不需要你自己来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