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十周年,從2008-201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北京奧運會十週年,從2008-201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2018年8月,北京2008年奧運會舉辦10週年。

清楚的記得“感動中國2008年度人物”特別獎授予給了全體“中國人”。主持人說:“2008年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悲愴和喜悅,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國人用堅韌、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北京奧運會十週年,從2008-201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那一年,是祖國極不平靜的一年,也是多災多難傷痕累累的一年,南方雪災、中國股市下跌、拉薩打砸搶暴力事件、膠濟鐵路火車相撞事故、5.12汶川地震、舉辦北京奧運會、舉辦北京殘奧會、舉辦亞歐首腦會議、三鹿奶粉事件、世界金融危機、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等。每一件事,都牽動數億國人的心臟,每一次,都記憶猶新。從那之後,一句不知出自何處的“乾了這碗黃河水,此生無悔入華夏”就慢慢火了。

這一年的中國,傷痕累累自己包,打碎牙齒往肚裡咽,即便這樣,中國人還是挺著脊樑渡過了!十年之後再回首,雖然依然情緒激動,但卻多了一份淡然和自信。

2008年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元年”。

所謂“中國元年”就是這樣在天災人禍、喜憂參半中開始的,奧運會是這一年的喜事,但也招來西方輿論的集體打壓。奧運聖火傳遞在英法美等國的大城市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聖火在巴黎傳遞的過程中甚至被熄滅了5次。2008年究竟是“中國元年”,還是中國崛起遭遇重大挫折的轉折點,當時是看不透的。

北京奧運會十週年,從2008-201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進一步成長起來,招來的風雨也聚集了更大能量。中國發生的越來越多的事情被西方媒體集體揪住,並用來證明中國從根本上就錯了。中國實力增加了,“中國威脅論”風頭更勁。中國經濟遇到困難,“中國崩潰論”一副“言之鑿鑿”的猖獗。

十年之後,中國又被推向風口浪尖。2008年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8年中國不僅早已是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是世界上兩個GDP10萬億美元以上的國家之一,中國今天的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60%以上,大約是日本、德國、英國的GDP之和。

但是今天又有人預言中國將被美國的貿易戰壓垮,被中國國內的經濟及社會問題絆倒。這種論調驚擾了一些中國人,甚至有人悲觀地預言:如果搞不好,中國30歲以下年輕人的這輩子就洗洗睡吧。

一組數據對比看看十年來祖國的巨大變化:

1.國內生產總值

2008年中國GDP總量4.22萬億美元,排世界第3,佔美國的29.46%;2017年中國GDP總量11.0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佔美國61.11%;

2.出口總額及貿易差

2008年中國出口總額14305.59億美元,貿易順差2979.78億美元;2017年中國出口總額22635.22億美元,貿易順差4225.4億美元;

3.人均收入

2008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可支配收入47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2018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

4.高鐵

2008京滬高鐵剛開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京津城際鐵路剛通車運營。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左右,佔世界高鐵的60%以上。

5.軍費

2008年中國軍費849億美元;2018年1918億美元;

6.教育投入

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為14500.74億元;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2557億元。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註定面臨著解決不完的問題。如果不瞭解中國抗擊困難的歷史,不瞭解中國政治體制下這個超大型社會克服、消化問題的獨特能力,是很容易被來勢洶洶的各種問題嚇倒的。

北京奧運會十週年,從2008-201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我們無法預測中國的下一步經濟社會發展呈什麼樣的軌跡,但非常確定的是,今天的中國有了更多把握這一軌跡的主動性,中國的國家命運在更大程度上掌握在了我們自己手裡。

如果你覺得今日生活困難、面對挑戰還在膽怯,不妨拿起2008年時的勇氣,祖國以今非昔比,你也是時候去尋找一下當年的自己。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西安大學生新鮮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