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說曾經「照亮」杭州傳統工業半邊天的「洋火棒兒」的故事……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你還記得最近一次使用火柴是什麼時候嗎?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可能你會說:“現在誰還用火柴啊!”的確,如今要想在杭州城裡買上一盒火柴或許都是件難事兒。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光華火柴廠(老照片)

火柴工業是我國工業史上最早的民族工業之一,最早辦廠於廣東佛山。但在此之前火柴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所以民間習慣稱之為“洋火”。而杭城火柴製造的歷史則要追溯到清宣統元年(1909)。當時由趙志誠、馮暢亭、湯壽潛、王薌泉、蔣海等人共同籌資5萬銀元在杭州海月橋畔創辦工廠,定名為光華火柴公司(以下稱光華廠),取光復華夏之意。

在百餘年的漫長征途中,光華廠經歷了清朝末年、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公私合營、文革、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時期。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有三潭印月圖案的火柴盒

雖然光華火柴廠建立起來了,原料技術也都解決了,但當時帝國主義用商品輸出的手段進行經濟侵略,洋火到地完稅後,在內地行銷完全免稅,而稅局對國貨則到處設卡收稅。光華廠依靠湯壽潛的聲望,向浙江勸業道要求免稅,幾經奔走,才由財政廳通令各地局所免稅兩年。由於光華廠獨家免稅,這就創造了和同業以及日貨競爭的有利條件。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杭州火柴廠百年曆史上使用過的部分火花

光華火柴廠自取得免稅之後,逐漸擠走了傾銷的日貨,幾年之後,工廠基礎越發鞏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得原料中斷、外貨銳減,光華廠在這樣的形勢下,開啟了它的黃金時期。一戰結束後,股本增加到50萬元,員工達1200多名。民國二十三年(1934),面對洋貨的低價傾銷,光華廠加入了“火柴大王”劉鴻生的大中華火柴公司。

抗戰勝利後,杭州僅剩下閘口發電廠、光華火柴公司等十家工廠和作坊。1955年公私合營後正式更名為杭州火柴廠。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杭州火柴廠曾風光無限,最興盛時期,全廠職工1400人以上,年銷售火柴超過80萬盒,買火柴要憑票甚至開後門才能買到。2003年,杭州火柴廠從復興路海月橋搬遷到了淳安縣千島湖文昌鎮,從此淡出杭人的視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