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日前,《上海市寶山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即將公示結束。

根據規劃草案,至2035年,寶山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10萬人。寶山區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244.3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218平方公里(不含戰略留白區面積),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3.5平方公里。

至2035年,寶山將基本建成上海引領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北部樞紐和沿長江協同創新發展的示範區;上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城區的組成部分;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實踐區、城市更新的最佳實踐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智造產業的重要承載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和世界一流的郵輪產業基地;創新創意創業相促進、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合、宜居宜業宜遊相協調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根據規劃草案,寶山將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的總體空間格局。

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一帶,即 “T”形濱江綜合功能發展帶:長江、黃浦江濱江地區與薀藻浜濱 水地區共同組成“T”形的濱江綜合功能發展帶。長江、黃浦江濱 江地區大力推進生產性岸線向生活性岸線轉變,以現代航運產業、 生態觀光旅遊功能為主。薀藻浜濱水地區以吳淞轉型地區的轉型發 展為核心,以商務辦公、文體休閒、科技研發功能為主。

兩軸,即滬太路承載發展軸:以滬太路及軌道交通7號線為發展走廊組織沿 線地區城鎮發展,由北至南串聯羅涇、寶山工業園區、羅店、顧村、 大場等城鎮、產業功能組團,打造南北向的城鎮產業發展軸。

寶楊路-寶安公路功能拓展軸:沿寶楊路-寶安公路由西至東串聯顧 村、楊行、淞寶等重要城鎮功能組團,以現代服務業為發展重點, 沿線集聚商務辦公、商業商貿等功能板塊,加速中部地區東西向聯 動發展。

三分區,即南片區——中心城(寶山部分): 以吳淞不鏽鋼地區轉型為主要抓手,積極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善軌 道交通網絡化支撐,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加公共綠地、公共空間, 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加強地區居住環境及就業水平。預留大場機場地 區作為遠期戰略發展空間。

中片區——主城片區(寶山部分): 以寶楊路-寶安公路為主要軸線,在推進實施外環綠帶、近郊綠帶和生 態間隔帶等結構性生態空間的基礎上,加快產業轉型和空間調整,適 當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產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強化軌道 交通支撐,與中心城共同發揮好全球城市功能作用。

北片區——羅店城鎮圈: 以滬太路、薀川路、月羅公路為主要發展軸線,以羅店鎮為核心,統 籌片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區域城鎮人口布局,促進城鎮圈內產 城融合。同時促進郊野地區建設用地結構優化,加強土地的複合利用, 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生態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吳淞地區將成為市級副中心

規劃落實“市級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三級公共中心,形成“1+9+X”的 公共中心體系,即1個市級副中心,9個地區中心,X個社區中心。

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郊環以南地區以吳淞市級副中心為核心,重點建設大場、張廟-廟行、淞寶、顧村、高 境-淞南五個地區中心,通過軌道交通網絡的串聯,實現公共中心資源的均等化配置和 高效覆蓋。郊環以北地區以羅店地區中心為主,月浦鎮、羅涇鎮地區中心為輔,依託公共交通網絡,實現城鎮圈內公共服務設施的有效共享。

其中,吳淞市級副中心以楊行樞紐為核心,依託吳淞地區整體轉型,是面向寶山主城區、羅 店城鎮圈及北部近滬地區的綜合型市級副中心,同時兼具航運、文化、科技創新等全球 城市功能,規劃服務人口約100-150萬。

吳淞市級副中心建設以產業用地轉型為發展主導方式,功能上重點培育人工智能、 科技研發、信息金融、節能環保、郵輪全產業鏈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空間上注重外環線 內外的功能聯繫,重點強化薀藻浜兩岸的生態環境建設,形成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綜合 交通為支撐、濱水生態為紐帶,獨具濱水老工業區城市更新魅力的世界級城市公共活力 區。

大場-南大地區中心主要面向大場鎮及南大地區,定位為具有文化科創為特色的地區級公共中心。該地區中心以祁連山路、環鎮北路交叉口為核心,圍繞上海大學佈局地 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圍繞南大地區佈局商業商務職能,實現兩地的聯動發展。地區發展 重點突出“生態和智慧”發展特色,生態建設突出水綠聯繫、綠網互生、生態圍合,利用 已有的外環生態綠帶,注入體育、文化、藝術功能;產業發展以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生物 醫療為主導,圍繞上海大學實現產、學、研在空間的集聚、整合和重組。

羅店城鎮圈為綜合發展型城鎮圈

根據“上海2035總規”明確的發展要求,規劃確定羅店城鎮圈為綜合發展型城鎮圈。羅店城鎮圈由羅店鎮、羅涇鎮、月浦鎮組成,以羅店鎮為核心引領,輻射帶動其他兩鎮。羅店城鎮圈規劃總面積134平方公里,規劃常住人口約46萬人。

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羅店城鎮圈內鼓勵設施和服務的共享互通,優先選擇交通區位良好的地區設置市、 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新增市、區級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在羅店鎮美蘭湖地區集中佈局,加速人口向羅店鎮鎮區聚集,形成城鎮圈內的公共服務核心。

規劃重點提升局域公共交通網絡和慢行交通環境,以羅店鎮為核心佈局城鎮圈內局域線網絡,實現城鎮圈內交通出行30-40分鐘可達。城鎮圈與主城片區主 要通過局域線快速接駁進入市域公共交通網絡。

產業發展以寶鋼精品鋼產業基地和寶山先進製造業產業基地為核心,以先進製造業和科創研發為導向,重點培育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引導人口向羅店鎮進一步集聚,適度增加羅店鎮住宅用地供給, 嚴格控制羅涇鎮、月浦鎮住宅規模。新增住宅圍繞產業基地佈局,以中小套型和租賃住 房為主,重點滿足就業人口居住需求,提升有針對性的配套設施服務水平,推進產城融合。

嚴格保護陳行水庫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加速推進近郊綠環建設,重點 落實嘉寶市級生態走廊、羅薀河-潘涇、羅北路和練祁河3條區級生態走廊的保護要求, 逐步完善以潘涇、羅薀河、練祁河等骨幹河道為骨架的濱水綠帶空間。結合生態廊道和近郊綠環推進郊野公園建設,城鎮圈內部啟動白鷺公園、羅涇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形成網絡化的綠道和生態格局,提高城鎮圈內生活和環境品質。

將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

從產業功能佈局看,寶山將形成東部片區(國際航運中心北部片區)、南部片區(科技商務集聚區)、中部片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片區)、北部片區(先進製造業片區)。

寶山2035總規:形成“一帶兩軸三分區”空間格局

從產業發展引導看,寶山先進製造業的規劃將統籌考慮104區塊和195區塊的產業功能整合,提升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用地績效,鎖定需長期保留製造業功能區域。規劃至2035年,寶山區工業用地規模為29.5平方公里(不含留白用地內的工業用地)。

現代服務業將統籌全區商辦設施發展規模,對重點商務集聚區繼續高品質、高質量開發建設,對存量和規劃保留的商辦設施進行優化和提升,強化產城融合。規劃以吳淞市級城市副中心為核心,形成吳淞市級商業商務集聚區。結合地區中心, 形成地區級商業商務集聚區。結合工業、研發等功能,佈局研發商務集聚區和產業配套 商業商務集聚區。按照15分鐘生活圈的要求進行佈局的多個社區級商業中心,主要服務社區居民,定位以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中心。

現代農業規劃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的基礎上,總體構建以糧食和蔬菜種植為主,以水果、花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作物種植為輔的農業產業結構,結合村集體用地,考慮休閒觀光農業發展。

寶山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0%

在生態空間總量不減少、確保溼地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不減少的基礎上,寶山將大力推進公共綠地和林地建設,構建寶山區溼地、農田、林地、綠地相互融合的生態基底,強化城 市森林體系、生態廊道體系、城鄉公園體系、城市綠道體系,形成“江海交匯,水綠交融, 文韻相承”的總體生態格局。

規劃至2035年,寶山區生態空間佔寶山區總陸域空間比例不小於25%,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0%。

規劃生態廊道總面積約26.4平方公里,規劃生態間隔帶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沿外環線兩側形成外環綠環,總面積約12.2平方公里;沿郊環 G1501兩側形成近郊綠環,總面積約13.6平方公里。推進寶山區楔形綠地建設,形成大場楔形綠地和吳淞楔形綠地,總面 積約4.8平方公里,沿長江、黃浦江、薀藻浜等濱水地區形成濱水綠帶,寬度按照20 米-100米控制。

至2035年,寶山區骨幹河道形成“十橫十五縱”的總體佈局, 水面率力爭達到8.9%, 生態、生活岸線佔比不低於60%。“十橫”為羅薀河(原新川沙河段)、顧涇、練祁河、馬路河、湄浦、沙浦、薀藻浜、西走 馬塘、走馬塘、新河南浜。“十五縱”為黃浦江、羅薀河、界涇、荻涇、潘涇、楊盛河、北泗塘、新槎浦、桃浦、西彌 浦、龍珠港、東茭涇、西泗塘、南泗塘、小吉浦。

與此同時,寶山區將形成覆蓋全區的“一帶、二環、三 網、多片”的林地佈局結構,構建功能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其中,一帶為濱江生態與水源保護林帶,主要指寶山區沿長江2公里寬度範圍內的生 態防護林帶;二環為外環與郊環兩側林地,二環沿線林業綠化建設是寶山區重要的生態 骨架。三網為水系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多片為遍佈全區有一定規模的城市(鎮) 公園、社區公園、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生態片林和經濟果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