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奈,叫“妈在,娃就特别作”!

关注回复 “拿礼物”

送你40个游戏教程陪娃玩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妈在,娃就特别作?

荐妈终于找到一篇文章,非常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了:那是因为娃爱我们呀!而且我相信娃大了,这种“作”是会消失的,到时就变成甜了。哈哈哈,等待那一天的来临!

——荐妈

前阵子收到一个妈妈给我的留言,说婆婆总是说,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娃儿都好好的,妈妈一在家娃就变得不听话真的是“神烦”,好想翻白眼

看到这个留言的时候,我“会心”地笑了,真的,妈妈当下的心境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

但我想说, “妈妈一回家娃就不配合”,表面上看似乎会让人觉得是娃儿在跟我们作对,甚至会让人以为是不喜欢妈妈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并不是!!!

我是不好意思回应说,“娃在我面前作”是因为“娃和我亲!”

因为对妈妈很依恋,娃儿会想要“发嗲”

“娃的矫情”说明他深深爱着你,这和恋爱中的男女有相通之处:当一个人越是爱对方,就越是希望多多引起对方的注意,大家都要“发发嗲”,不断要做些小动作来确认对方对自己是否足够在意。这些都是人的本能。

这种情况在我出差一阵回家后特别明显。就比如,原本我们一家吃饭,OK都坐在我的对面。但有一次我好几天没见他,回到家吃晚饭时,他就提出要坐我边上。

我还没来得及说,结果OK爸和我妈就一同表态,吃个饭那么多事,一直坐这里,不是挺好的,干嘛妈妈回来就那么作。赶紧吃好,妈妈可以陪你玩。

我说估计小家伙是想我了。话音刚落,OK哇地放声大哭起来,怎么劝都停不下来。

这下可好,我妈立马埋汰起我来,你看,就说你在他就特别作,你不在他吃饭睡觉样样好。一边埋汰,还一边向我爸求证,“你说是不是?是不是?”

我的妈呀,那一刻真的好无语,有没有

(当然后来,我还是很坚持同意了OK的请求,不就换个座位嘛。干嘛非得为难人家呢~)

有一种无奈,叫“妈在,娃就特别作”!

因为对妈妈有着无比的信任,

娃儿会在妈妈在的时候更加任性

妈妈在和不在时反差大,娃儿的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他们会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一作到底"。

在《美国育儿百科》里面就有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保姆告诉你他们表现得像个天使时,其实是因为,他对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但在你的面前,孩子会很想尝试各种事情,哪怕是耍无赖耍混,甚至是危险或者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哭的凄惨,你会怜惜;遇到麻烦你会帮他解决。

我有个朋友家里原先是老人带的的娃,后来因为老人生病,家里就请了阿姨。阿姨白天总是拍些照片来告知朋友她女儿表现很好,在外面玩得很开心,吃饭也吃得多。

每次朋友回去,女儿一开始也总是和妈妈又是亲又是抱,但过了开头的十几分钟高兴劲,只要朋友转身去忙自己的事后,小朋友就开始不对劲。

比如不让跳沙发就非要跳沙发,阿姨稍一阻止她就尖着嗓门拼命哭,生怕妈妈听不到;

再比如洗澡时,明明肥皂水没进眼睛里,非要大喊大叫说阿姨把水弄她眼睛里了。

后来朋友终于从女儿的哭声听明白了,原来都是哭给她听的呢。

往后朋友就和女儿说好每天回家的时间,并且告诉她妈妈回家一定会陪她完成哪些事情,打那以后女儿的“戏精病”也就没了。

有一种无奈,叫“妈在,娃就特别作”!

娃在妈妈面前的情绪是正常释放,

妈妈是他们的避风港

除了会在妈妈面前去试探底线而表现得特别作之外,另一方面,有时候娃儿会选择妈妈在的时候发泄他们的负面情绪。

通常如果娃儿白天是由不那么亲近的人带的,比如阿姨,或者这个人在他的心里的地位没有妈妈的地位高,他就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等到了妈妈面前,他们就会尽情地释放自己。

这就好像我们自己一样,小时候在外面受了点什么委屈都能憋住,可是一见到妈妈就再也忍不住了,所有的情绪都会一泄而尽,因为妈妈的怀抱是孩子心灵的庇护所。

所以如果妈妈回到家后娃儿变得特别作,反而需要好好地抱抱他们,让他们先把负面情绪发泄个透。发泄完了,心情舒服了,自然一切就顺了。

有一种无奈,叫“妈在,娃就特别作”!

娃这个时候“作”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你的态度

当然妈妈们累了一天回到家,如果娃儿偏偏又要作天作地的,也真的是挺添堵的,而倘若他们还特别任性无理,我们到底要坚持原因守住规矩,还是应该宠一下?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还是应该先满足。

当娃儿在妈妈面前提要求也好、发泄情绪也好,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确认妈妈会答应他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这时他提出一定要吃巧克力,并不是他真的想吃巧克力,而是要确认妈妈会答应他。

这样的时刻并不是讲道理、做规则的合适时间,在不破坏大原则的情况下小小地满足一下娃儿的要求,再谈个条件,通常娃儿是能接受的。要吃巧克力,可以的,咱们先吃一半,然后咱们把饭吃完再吃剩下的;要妈妈喂饭可以的,妈妈喂你5口,剩好的自己吃好吗?

总之,得到了妈妈的允许、热情的回应,娃儿的内心的小情绪也就都放下了。

来源:妈咪OK(ID:mami-ok)

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