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导读

为什么有人常常读圣经,参与查经聚会,却很少从神的话语里得着喜乐与力量呢?本文作者慕安德烈认为,我们需要培养谦卑受教的心。「『神赐恩给谦卑的人』,这句话的含意比我们所以为的更广、更深。」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1

乐意受教的心

学生的第一样美德应该是乐意受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意识到自己一无所知,随时准备放弃自己的思想或做事的方式,附从导师的看法,而且安静地信靠导师,相信他知道也愿意指示学生如何去学习、去认识。

柔和谦卑的灵会很小心地听,要知道导师的意思是什么,并立刻、急速去实行。如果学生里面的灵是这样,却还学不来,那么错在导师。

基督既是我们的导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大大失败,很少真实地在属灵的知识上长进?我们听了那么多圣经,也读了那么多圣经,也多次表示我们相信圣经是生活的唯一准则,然而为什么神话语的能力没有彰显在我们身上?在祷告室和查经聚会里,我们发出那么多真诚而热切的请愿,然而为什么我们很少从神的话语里得着喜乐与力量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为什么有那么多耶稣的门徒们自以为他们真渴望认识并遵行神的旨意,然而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承认:他们并没有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如果他们已找着这问题的答案,生活必然已改变了。

而本文开头即提出了答案:「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许多人认基督为救主,却不认他为导师。他们相信他是为羊舍命的好牧人,却不大晓得他每天牧养群羊的实况——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羊听见他的声音就单单跟随他。他们不大晓得什么是跟随牧人。

因此,首要之事是从他得着羔羊的性情,并追求像他那样心里柔和谦卑。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基督的门徒花了三年的时间在他的学校里,才预备好领受圣灵的浸,使他所给他们的一切奇妙应许得以实现。唯有在主耶稣的亲身教导之下,藉着柔和谦卑的心,每天等候、领受并跟随主的教导,才能使我们真正在心里得享安息,卸下所有的劳苦、重担、紧张、失败、失望。取而代之的是属天的平安,知道基督已承担了一切。

2

清晨的祈求

如果我们负基督的轭,学习他心里柔和谦卑的样式,再加上受教的态度,拒绝倚靠自己的智慧去认识或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天从早到晚,他的灵会充满我们整个生命和生活。

早晨的时光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态度,想办法从老我的捆绑中被释放出来,让神的话占有你的整个心思意念。天天要记得让这些话引我们到基督面前,让他亲自教导我们、开启我们。唯有这样,才能带来裨益。

每天我们需要经历这位活生生的主耶稣——「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西1:19),我们一切的生命与救恩都汇聚在他里面。当他就近我们、掌管我们时,我们就能领受他的教导。

晨更时,我们必须明确地祈求并培养这种受教的态度,乐意去负他的轭,学他的样式。受教的态度即是一切。如果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即基督耶稣的灵,确实「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如果他在我们里面的整个生命与作为就是一种神圣的教导,那么我们整个生命的表现必须是一种神圣的受教。

唯有如此,我们每天读神话语的时光与日常生活,才能完全照着主耶稣所能成全的样式。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抛弃以往所学的,通常是学习新功课最重要的一步。

以往错误的印象与偏见,乃学习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障碍。除非这些障碍被挪去,否则教师的劳苦终归徒然,他所传授的知识不过触及表面,在表面底下的深处,学生仍旧被他第二天性所引导。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去发现障碍,并帮助学生能看清且挪除。

除非我们准备抛弃以往所学的,否则真实而忠诚地学像基督的功课无法完成。因着遗传、教育、传统,我们对于宗教和神的话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拦阻我们得着真理的实际。若要学基督的样式,必须愿意把我们所相信的每一样真理置于他的检视之下,接受批判与校正。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谦卑乃基督徒生命中最根本的德性。「自卑的必升为高」是神国绝对的律。正因为我们没有遵行此律,所以虽然想在恩典、信心、属灵知识、对灵魂的爱、祝福的能力各方面更上一层楼,却总是感到失望。我们不相信他的救恩以谦卑为起点,也以谦卑来成全。「神赐恩给谦卑的人」,这句话的含意比我们所以为的更广、更深。

温良柔顺乃谦卑的一种形态。晨更时,我们把自己当作在基督的学校里学习的人,那么学习者身上最特出的标志应当是温良柔顺。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几乎没什么谦卑可言,让我们听这声音说:「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更多福音内容点蓝字查看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为什么我常常读圣经,生命却没有长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