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网络思政社会实践队深入武理华师交流工作经验

2018年9月1日至2日,武汉理工大学化生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社会实践队分别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进行调研,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交流想法并交换工作经验,以期获得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感受和思考。

新媒体网络思政社会实践队深入武理华师交流工作经验

9月1日,虽然天公不作美,突逢降雨,但实践队员仍冒着大雨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与生科院新媒体工作站成员成功进行交流。交流会上,双方就学院宣传方面如微信公众号、QQ空间和微博的运营、新闻的撰写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在与华师生科院的交谈中发现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可取之处,如“生科青年说”“小红楼茶话间”等公众号,通过问卷的方法收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代表的想法表达出来,体现了新媒体下思政教育的交互性和鼓励作用。由此也可看出深入学生基层,了解学生想法是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政教育形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华师的“舆情收集”“松鼠树洞”,还是化生学院“小花生”形象,最终目的都是了解学生所想,选择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

新媒体网络思政社会实践队深入武理华师交流工作经验

次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实例调查对在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采访。根据采访材料发现,大多数受访者为16、17级本科生。作为与新媒体接触甚广的大学生,他们的态度尤为重要。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更愿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比如情感类、学术型、娱乐型等,针对学院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一些原创类、趣味性推送等广受好评。虽然一些学院新闻推送或团建活动内容会比较枯燥,但对于新闻撰写和团日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学们对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基本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进行教育。

新媒体网络思政社会实践队深入武理华师交流工作经验

两日的调查也浮现了同一个问题——一些略显正式的标题可能不会引起学生太多兴趣,导致新意的内容却浏览量不高,很多时候不能找到一个途径让表达的内容和学生想要阅读的内容向切合。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大多数人可能身为“标题党”,当面对直白的“说教型”标题时便失去浏览的兴趣,尤其处于学生阶段,兴趣点更难集中于思政教育内容,所以诸如国际形势、治国方针和一些社会热点等方面,更应该将一些宏大的观念通过事例具象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配合地更好。

总之,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为新生力量,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方式和方法,牢筑网络思政新阵地,推动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壮大,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