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考上清華,她爲何被移出羣聊

全文字數1836,閱讀時間約4分鐘。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別人家的孩子”是多少小孩的噩夢?童年時期,我們不可避免地被家長們拎出來作比較,但輕熟之後,卻驚覺“別人家的孩子”分明是壓在父母肩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最近微博盛傳一起錄取通知書引發的“血案”:一個媽媽在同學群曬出女兒的清華錄取通知書,本以為會等來大家的豔羨和讚美,卻被班長踢出群聊,媽媽找班長理論,發現自己已被刪除好友。她委屈且不解:我不就是愛分享生活嗎?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曬清華錄取通知書確有炫耀嫌疑,但因此被踢出群聊,是否也太不厚道了?往下看,發現事出有因——這位媽媽頻繁曬她優秀的女兒,已經到過分的地步。和同學聚會,少不了對女兒誇讚一番,在群裡曬女兒學習的照片、筆記更是家常便飯。女兒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她第一時間就把照片曬群裡,非常驕傲地說: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班長不堪其擾,遂將其踢出群聊。

對此,廉小妹只想對班長的“殺伐決斷”點個贊。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Part1:別在我喝不起粥的時候,問我何不食肉糜

我窮得只能吃白飯續命,你卻在我跟前嚼紅燒肉還吧唧嘴。我騎著自行車在大冬天吹冷風上班,你卻暗搓搓炫耀愛車制熱就是好。生活中類似例子比比皆是,這種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炫耀還想要讚美?結果可想而知。

別在我喝不起粥的時候,問我何不食肉糜,這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高考原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女兒考上清華確實值得高興,發朋友圈無可厚非,發群就要考慮合適與否,試想,這要是被孩子發揮不好的家長看到,豈不是往人心裡扎針?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尤其是對於同一起跑線的同學關係,大家對彼此印象大都停留在同學時期的表現。這便是“錨定效益”(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當年我學習比你刻苦、成績比你優秀,可如今我的孩子成績一般,你的女兒卻考上清華,嘴上不說,心裡卻似擠碎檸檬,酸氣兒咬緊牙關嚥下去,回家還不都往孩子吐……

Part2:能活得讓人喜歡,就不要活得讓人妒忌

這句話出自臉大但腿細的高曉松。在《奇葩說》上,王石女友田樸珺說:“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今天這個社會,但凡能活得讓人嫉妒,就別活得讓人同情。”話音未落,高曉松就答:“但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不要活得讓人嫉妒。”

僅僅變了幾個字,境界大不同。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人類需求被分為五種,位列其三的社交需求意指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它與前兩種需求截然不同,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心理健康,導致對生活不滿及情緒低落。簡言之,你幸福嗎?除去前兩種需求,得看你的社交關係如何了。

被人喜歡,前提自然是彼此相處愉悅,過分炫耀輕而易舉便能破壞相處的好感。所以即便炫耀成功,顯示自己活得優越,又如何呢?遭受排擠也難活得幸福。

這位媽媽頻繁曬自己優秀的女兒,對同學的豔羨很是受用,但無形中逐漸也因炫耀被擠兌,她心中真正充實嗎?廉小妹覺得未必。

Part3:微信最令人反感人群,有沒有你?

作為時下應用最頻繁的社交軟件,微信早已和個人形象掛鉤,不合時宜的行為輕易便令彼此印象大打折扣。微信最令人反感人群,你踩雷區了嗎?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憤世嫉俗型: 又稱朋友圈魯迅、現實中的閏土、思想界阿Q。誰都看不上,又誰都管不著,特長是攻擊力爆表。房價漲了、空氣髒了、收入跌了,全能拿出來罵一通。對這種人只能敬而遠之,否則會喪掉你積極樂觀的氣質。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陶醉自拍型:一個不自拍的女人一定不愛美,一個經常發空洞無物自拍的女人一定缺乏內涵。頻繁曬自拍、曬娃已成為朋友圈被吐槽最多的兩大行為。這是為何?因為他們更專注自己,而非別人。你的孩子是真的可愛,但她不是我的寶貝。你長(p)得是真好看,但和我有什麼關係?不分對象、不分情況的曬,只會令人厭煩,曬娃曬成萬人嫌的范瑋琪無疑是這方面的典型,凡事過度勢必適得其反。

廣告刷屏型:大多是微商,朋友圈成廣告陣地。只在朋友圈刷屏本無可厚非,群發廣告、拉群發廣告輪番轟炸,消息界面十條動態九條廣告,讓人不勝其煩。倒不如一刪了之,各自歡喜。

女儿考上清华,她为何被移出群聊

養生雞湯型:每天早上打開微信,時常發現朋友圈被各種雞湯文刷屏:《人生不得不提的30個忠告》《這五種食物千萬不能吃》《它藏在每個四川人體內,夏天再不除,百病找上門!》……這部分人群以中老年微信用戶為主,他們往往剛剛接觸朋友圈,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對養生雞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警惕的是,雞湯文除了製造垃圾信息,內置廣告還會給網友帶來誤導,甚至是一場騙局。廉小妹得提醒家裡的長輩們注意了。

I 排版:袁嘉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