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安置3000余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加收入1.2万元——公共服务岗位“兜底”就业脱贫


九月初秋的清晨,薄雾轻笼。

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56岁的贫困户李茶美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提着铲子早早出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清扫、管护村活动室到八标砂石厂约4.5公里的通组路,是李茶美的岗位职责。“每天要扫一次,看见有白色垃圾要捡干净,保持路面整洁,不定时清除马路两边杂草。”

月工资1000元,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点燃了“李茶美们”脱贫的希望。

今年,水城县制定下发《水城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公共服务岗位,实行“兜底”就业脱贫。

水城县就业局负责人陈静介绍:“水城县结合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扶搬迁劳动力特点,按照‘因事设岗、因岗选人’原则,开发农村保洁、保安、护路、护水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在促进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发公共服务岗位9721个,实现人岗对接3000余人,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在符合程序设置条件后,就业人员要与乡镇签订就业协议,并依照《方案》中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薪酬方面,不同岗位标准不同,比如,公路管护员10000元/人/年,其他岗位12000元/人/年;购买服务的经费保障方面,水城县则从金融助推脱贫、上级下拨的扶贫专项资金投资入股收益等方面设法筹集资金。”陈静说。

鱼渔皆授,政府托底,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甩穷帽。

水城县着力抓好就业脱贫的同时,强化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培训,并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平台,讲解党和政府各级惠民政策,就业脱贫、思想脱贫双管齐下,贫困户纷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部分贫困劳动力年龄偏大、身体有缺陷、文化程度偏低等实际问题,要求各部门以实现愿培尽培为目标,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做实培训台账、做实培训对接、做实培训服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水城县人资社保局围绕部门职能,在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和技能培训精准度上做文章。

“我们主要是结合培训类别优化服务、主动上门,将培训地点搬到村活动室、农户家中,实现群众便捷参训。同时,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水平,确保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陈静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