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泉文化

邢臺在歷史上是太行山麓、華北平原有名的魚米之鄉,北方少見的“太行泉城”。

市區座落於“百泉”和十餘條河流之間。泉域面積達2800餘平方公里。我市除了有百泉、朱莊水庫、八一水庫等資源優勢外,市域內還有牛尾河、小黃河、圍寨河、茶棚溝、七里河、白馬河等河湖水脈,流經全市,象一條人體主動脈,成為繁榮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

百泉乃燕名泉也,是達活泉、紫金泉、野狐泉、珍珠泉、黑龍潭、狗頭泉、銀沙泉、華莊泉、葫蘆套、白沙泉等十五泉的總稱。

達活泉位於邢臺舊城西北五公里處。北宋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隨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泉水驟伏,時隔五年,泉水復出,故又名“再來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浚。元代著名天文家、水利學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築渠,以通舟楫。民國八年,王懷慶在泉水之南修建公園。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投資,疏通河道,修築池塘,建亭造臺,開挖泉湖,堆造假山,廣植花木,建守敬紀念館、兒童樂園,目前佔地1000餘畝,成為河北省最大的休閒遊覽風景公園。

玉泉池位於玉泉寺南門,已有五百年曆史。池面五畝有餘,池中碧波盪漾,垂柳成行。無論天有多旱,此池從不幹涸,為邢臺又一奇觀---“流不幹與灌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