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擡戲」!

青林口古鎮,地處蜀道劍門關的南端,從這裡,上可以繞過劍門雄關抵廣元;下可以直抵江油,經綿陽,至成都。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紅軍橋

有人稱青林口為蜀道第一古鎮,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幾乎沒有變化的街道型制,還有革命戰爭年代紅四方面軍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老街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舉辦傳統廟會。

“青林口高抬戲”指流傳、活躍於川西北地區江油青林口古鎮的一種民間喬妝戲表演樣式。

當地這一習俗已沿襲多年,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戲。

因年代久遠,已成習俗,每逢會期,必有表演,十里八鄉,觀者如潮。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民間高抬戲穆柯寨

“青林口高抬戲”表演過程中不需要舞臺戲樓,也不要專業藝人造勢。

但是,高抬戲正式登臺表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傳統高抬戲一般都是走街串巷表演,高臺上扮戲的童男童女需要固定在半空中,由4—8名大漢抬護著,配以相應的鼓樂,上街巡遊。

利用演員的服裝道具將“金屬骨架”巧妙地隱於“人物”之中,使人感覺上方“人物”似乎懸在空中,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它不僅能滿足近處圍觀者的需求,也給稍遠處群眾提供了看戲的機會。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高臺的女角以金雞獨立舞姿,站在刀斧上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表演所需器具

不僅如此,高抬戲的表演還把戲劇造型與民間綁紮工藝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它既調動了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同時又提高了傳統戲劇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戲動人不動”的群眾文化活動樣式,讓更多的群眾都能夠以逸待勞地看到高抬戲的表演。

綿陽民俗丨確認過眼神,江油青林口古鎮是我要找的“高抬戲”!

第5屆成都非物節上,四川綿陽表演了青林口高抬戲

2008年6月14日,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國務院公佈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油市青林口高抬戲榜上有名,成為李白故里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文化,加入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才能讓這門古老的民俗藝術保持長久的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