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工作了十几年,总是有种困惑,每当我想要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的时候,却总是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永远处理不完的事情,天天都有的突发事件,在焦头烂额和应接不暇中,慢慢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人生并不掌控在自己手里,命运总是任由他人摆布和安排,这样的人生活成了他人眼里的乖孩子,却不是真正的自己。

在观察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足迹后,我发现少而精的生活源于少而精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少而精”的生活和工作,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活成自己的样子呢?

我在《精要主义》中找到了答案,翻开书的前言,林语堂的一句话,让我顿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我们的人生需要设计,以一种精要的方式,而不是任由他人摆布,所谓命运的安排,不过是自己放弃了选择而已。

格雷戈·麦吉沃恩

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如果你不知道史蒂芬·柯维是谁的话,请自行百度其资料。如果你对自我提升有想法、想行动,可以先阅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于你肯定会有所帮助。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格雷戈·麦吉沃恩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其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

要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首先需要认同其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这是个前提条件,如果你还要做以前的“好好先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有求必应无私奉献,那么下面的内容将不适合你。

一、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改变的第一步是思维模式的变化,作为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只有一句话:“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归纳一下,只有六个字:“选择、甄别、取舍”。

选择

选择是一种能力,你不使用,别人就会替你使用。

被人安排的人生,是因为你放弃了选择的能力。做到自己选择,是成为精要主义者的前提。

甄别

我们要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认识到做的更少、效果更好。

多用时间来辨别,以便于我们用更少的时间来做,多思考、多甄别,行动源于思考之后的判断,而不是依赖于情绪和本能。

取舍

舍弃大多数无用,我们才能在少数有用的事情上倾注最大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回报。

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明确目标才能知道取舍。

二、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步骤和十五个要素

第一步 探索

区别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要素一 抽离,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要素二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要素三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要素四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要素五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要给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之事,适度放松、充分休息,不要多选只能单选。

第二步 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拥抱有意义的少数。

要素六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要素七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要素八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要素十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不放弃选择的能力,对于无意义之事说不,懂得合理的拒绝别人,才是真正的成长。

第三步 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要素十一 缓冲,充分准备带来优势;

要素十二 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要素十三 进步,小胜的价值;

要素十四 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要素十五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备无患成就卓越,内化于心形成习惯,要事第一造就高效,持续行动造就天才。

三、一张图诠释精要主义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