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法制時報深讀:中國法學會幹部赴重慶開州區掛職扶貧紀實

民主與法制時報深讀:中國法學會幹部赴重慶開州區掛職扶貧紀實

重慶市開州區插臘村全體村民和白玉村黨支部向中國法學會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中國法學會/供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周頔 報道

中國法學會承擔“十三五”定點扶貧重慶開州區的工作後,先後選派了4名法學會幹部赴開州區掛職,從事扶貧工作。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間,中國法學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增勇任重慶市開州區委常委、副區長,中國法學會辦公室財務處主任科員韓聖迎任重慶市開州區嶽溪鎮插臘村、溫泉鎮白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2018年4月起,中國法學會辦公室副巡視員張再魁任重慶市開州區委常委、副區長,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六級職員李鑫鑫任重慶市開州區竹溪鎮石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幾位扶貧幹部深入一線扶貧攻堅過程中,為開州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也獲得了開州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評。

王增勇:助力跳蹬水庫落地

與渝西高鐵過境開州

建設跳蹬水庫和渝西高鐵過境是重慶開州人民的共同願望,對於當地經濟發展作用舉足輕重,中國法學會也將推進跳蹬水庫項目、助力渝西高鐵過境開州列為了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2016年初到開縣掛職之後,這兩項工作的溝通與對接責任就落到了王增勇的身上。

為了更好地瞭解相關情況,王增勇到南門、嶽溪、五通就跳蹬水庫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現地踏勘,併到水務局調研開州民生水利建設以及跳蹬水庫前期工作推進情況。

掛職期間,王增勇多次回京向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鮑紹坤等法學會領導彙報工作,將中國法學會支持的扶貧項目進展、面臨問題和實際困難向學會領導彙報。

在中國法學會主要領導的積極幫助和協調下,2016年跳蹬水庫建設項目順利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水利設施建設項目,2017年完成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的勘察設計招標。渝西高鐵項目也納入了重慶市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實施意見、重慶市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鐵路總公司已完成技術方案論證和勘察設計的招標工作,預計很快將開工實施。

除了協調跳蹬水庫與渝西高鐵過境開州這兩個重點項目,王增勇還積極協調招商引資工作,擔任開州區九龍山鎮、五通鄉、三匯口鄉等多個鄉鎮扶貧工作團團長。

王增勇先後走過開州區40個鎮鄉街道,調研扶貧工作,瞭解貧困村、貧困戶之所以致貧的原因,幫助鎮鄉街道在特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搬遷扶貧、鄉村旅遊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社保扶貧、動態扶貧、城鄉統籌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提思路、出主意、想辦法,積極協調區相關部門解決群眾脫貧致富的困難和問題。

王增勇撰寫了《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理論與實踐》一文,參加國務院扶貧辦2016年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研討會”主題徵文活動。經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的評審專家組初審、複審,該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併入選“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韓聖迎:兩年扶貧掛職是我

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2015年底,中國法學會首次接受黨中央定點扶貧重任,韓聖迎主動請纓赴秦巴山區脫貧攻堅。

經中國法學會黨組選派,韓聖迎先後擔任兩個貧困村第一書記。韓聖迎用愛心和真情帶領插臘村130戶貧困戶、白玉村121戶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從12.3%下降到1%,兩個村實現整村脫貧,並且插臘村提前一年實現整村脫貧,得到了村裡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2018年4月,韓聖迎掛職扶貧結束回到法學會工作,仍時常夢到兩個貧困山村的山山水水,夢到自己騎著摩托車下村穿行在大山深處。

韓聖迎的微信頭像至今還是在白玉村掛職扶貧時候的照片,照片上面 “擼起袖子加油幹 脫貧攻堅當示範”幾個紅色大字幾乎覆蓋了整個畫面。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7年8月24日,是我和村幹部下村時,村幹部拍的一張照片。當時,我們正在幫助困難群眾尋找水源,解決白玉村6組豐嶺貧困群眾吃水難題。”

韓聖迎告訴本社記者,當時正值秦巴山區高溫酷暑季節,天氣乾旱,6組很多貧困群眾吃不上水,為了儘快解決群眾吃水難題,韓聖迎帶領駐村工作隊、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社員代表、施工隊技術人員等在山上尋找水源,並且就存在的實際困難和村幹部、村民代表一起協商解決辦法。

韓聖迎掛職的兩個貧困村有著很多共性,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村委班子工作渙散,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

作為貧困村第一書記,韓聖迎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莫過於建立一支能夠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工作隊。

針對插臘村班子隊伍軟弱渙散、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工作缺乏活力等問題,在村級組織換屆中,韓聖迎主動提出,把思想品德好、年富力強、有擔當、有文化、願意為群眾服務的年輕人選拔進來,使幹部年齡形成梯次結構。

在他的倡議下,兩名45歲以下的同志通過選舉擔任實職幹部,三名35歲以下的年輕人通過選舉擔任群團組織負責人。新鮮血液的注入,既推動了各項工作,又鍛鍊培養了年輕幹部,使插臘村班子隊伍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除了積極改變領導班子工作現狀外,韓聖迎還積極推進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產業升級。在韓聖迎的積極協調下,兩個貧困村的崎嶇山路得到了硬化,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韓聖迎堅持“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脫貧轉變,他帶領貧困群眾集中精力發展農村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全力發展農村電商扶貧驛站,提高了貧困群眾脫貧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

“我常常會想起村裡的困難群眾,他們日子過得怎麼樣?老人的病情好些了嗎?孩子上學的困難解決了嗎?村幹部和村裡的群眾也時常給我打電話,介紹村裡的情況,我一直會掛念著村裡的父老鄉親。”

韓聖迎說,他會繼續一如既往地幫助貧困村發展扶貧產業,爭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培育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鞏固脫貧成果,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脫貧後的鄉親們儘快實現鄉村振興,真正實現小康。

韓聖迎兩年來的扶貧工作,深深感動了兩個貧困村的父老鄉親,插臘村全體村民和白玉村黨支部向中國法學會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中國法學會也將韓聖迎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獎”候選人,參評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李鑫鑫:走好脫貧之後的致富路

第二批掛職幹部李鑫鑫剛剛來到大山深處時,有很多不適應。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爺們在重慶山區遭遇了語言不通、吃住不慣的難題。

進駐深度貧困村石碗村後,李鑫鑫被當地艱苦的條件震撼了。他立志要改變這裡的貧困狀態,在鬥志面前,一切都不再是困難。

李鑫鑫幾乎每天都下村走訪,不到一個月時間裡,他就聽懂了開州方言,現在也能用開州口音跟鄉親們聊天了。

為了更好地實現貧困村脫貧攻堅,李鑫鑫時常給韓聖迎打電話請教,也曾找過王增勇學習經驗。

“這個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路,因為沒有路,所以協調了很多企業都不願意來。”李鑫鑫告訴本社記者,今年5月22日,由於洪災導致村裡山體滑坡,本來已經泥濘的道路在遭受自然災害後更加不堪。修路是擺在李鑫鑫面前的一大難題,目前他正在積極協調為村修路的工作事宜。

2018年6月,竹溪鎮通過了國家扶貧驗收,開州區成功摘帽。但石碗村的基礎設施和歷史遺留問題仍是今後一個重點突破的難點。只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穩住民心,發展村集體經濟。

“我們這裡有一戶老年夫婦,建卡貧困戶,已經六七十歲了,將山區深處和山頂上荒廢的土地都種上了莊稼。”

李鑫鑫談道,在“等靠要仍然存在”的農村,希望通過雙手改變貧困命運的精神著實可嘉。他知道,脫貧致富是根植在每個村民心中的夢想,他也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石碗村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來到石碗村不到半年時間裡,李鑫鑫幹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下戶走訪。他發現村中“因病致貧”的困難家庭不在少數,很多村民身體有殘疾或者患有精神疾病。

李鑫鑫將每家每戶的病號情況都記錄在了本上,每次入戶走訪都要探望詢問病情,同時也積極為他們爭取醫療救助。

儘管竹溪鎮已經成功摘帽,但是帶領村民走向致富的路程依舊還很長。李鑫鑫知道,僅僅依靠自己和上級領導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石碗村民自發行動起來,也需要社會各界為他們奔小康創造機會和條件。

通過近段時間的考察調研,並結合村民的意願,李鑫鑫準備帶領村民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種植魔芋。李鑫鑫說,對於產業,一定要突出高山村的特點,一定要遵從村民的意願,一定要選對人。

與此同時,李鑫鑫還聯繫了北京品構廣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和一舍物生(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捐贈了“5·22”洪災搶險款共計1萬元,聯繫了北京企飛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捐贈辦公電腦購置經費1.2萬元,並把重慶鄉野耕夫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引到大海村簽訂了118畝土地流轉合同。目前,李鑫鑫已經設計好高山大米的包裝,準備帶領村民向著產業化的方向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