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中俄聯演,普京對中國軍隊指揮員連說三個「感謝」

人跡罕至的俄羅斯遠東楚戈爾草原迎來了“高光時刻”。

9月11日至13日,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兩軍數萬鐵甲碾壓戰場、數百戰鷹衝入雲霄,“東方-2018”戰略演習進入聯合戰役演練高潮階段。“東方-2018”戰略演習是俄軍近年來組織的最大規模戰略演習,也是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參演,創造了中外聯演史上的多個第一。

從跨境兵力投送到聯合實兵演練,從沙場檢閱點兵到部隊回撤歸建,參考消息網記者跟隨中國參演部隊全程“嵌入式”採訪,記錄下中國軍隊捍衛和平、走向世界的珍貴瞬間。

锐参考|中俄联演,普京对中国军队指挥员连说三个“感谢”

中俄參演官兵在俄羅斯楚戈爾訓練場進行敵後機降後快速前出訓練(楊再新 攝)

實兵演習,規模空前效果令人震撼

金秋的楚戈爾訓練場天高雲淡。當地時間9月13日12時許,伴隨著直升機編隊由遠而近的轟鳴聲,空降突擊分隊開始機動防禦部署,正式拉開實兵實彈演練的序幕。

根據演習計劃,中俄雙方參演官兵將演練攜手擊退假想敵進攻,實施防禦部署、機動作戰、強渡水障、火力打擊和聯合反擊,重在檢驗部隊在生疏環境下遂行陸空聯合戰役行動的能力。

在這一階段的演習中,雲集到總面積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楚戈爾訓練場上的中俄雙方參演兵力達2.8萬餘人,武器裝備8000多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280餘架。

由中俄雙方戰略指揮機構共同組建的聯合導演部,實時指揮完成聯合作戰籌劃、協同和指揮部隊行動等演習任務。

地面鐵甲突進,空中戰機轟鳴。陸空聯合戰役行動的主要特徵是使用現代戰法與作戰手段,實施作戰與偵察分隊機動,在航空兵火力支援下由步兵、坦克兵、炮兵分隊實施聯合火力打擊。

密集的火力傾瀉而下,演兵場上硝煙瀰漫。呼嘯而過的直升機、殲擊機、轟炸機,急速開進的坦克、裝甲車、步戰車,以及發出陣陣怒吼的大炮、導彈、火箭炮,讓空氣彷彿燃燒,讓大地為之震顫!

短短40分鐘,在方圓50平方公里的實兵演練區域,中俄雙方的空中和地面火力共計發射了數百噸各類彈藥,對數千種各類靶標進行了精確打擊和立體毀傷,共同匯聚成殲滅“來犯之敵”的強大力量。

“演習非常成功,令人振奮、使人震撼!”演習結束後,中方導演部總導演、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邵元明說,兩軍官兵通過同場行動、聯合作戰,進一步加深了友誼、深化了互信、促進了合作、維護了和平,提高了兩軍聯合行動和共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

“東方-2018”戰略演習是自1981年蘇聯“西方-81”演習以來俄羅斯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參演兵力之多、演習地域之廣堪稱“史無前例”。其中,由中俄兩國軍隊共同進行聯合戰役實兵演練的楚戈爾訓練場處於整場演習的核心位置。

13日的實兵演習結束後,俄羅斯武裝力量作戰訓練總局局長布瓦利採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俄兩國軍人在“東方-2018”演習中展示出了可共同執行各種任務的能力,“俄中兩國軍人今天的表現顯示,我們不僅能夠聯合完成作訓任務,也能完成戰鬥任務”。

沙場檢閱,“明星”主戰裝備悉數登場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作為習近平主席的代表,於9月12日至13日率團赴俄觀摩“東方-2018”戰略演習。在楚戈爾訓練場,魏鳳和與俄總統普京、國防部長紹伊古一同觀摩了實兵實彈演習並出席了隨後舉行的閱兵。

13日下午,實兵實彈演練結束後,中俄兩軍參演官兵列陣沙場,接受檢閱。

空中,一組組戰機梯隊呼嘯而過;地面,一列列裝備方陣鐵流滾滾。中俄雙方共有28個地面方隊和51個空中方隊接受檢閱。來自中國陸軍第78集團軍所屬部隊的五個鐵甲方隊舉著“鐵的連隊”“戰鬥模範連”“百戰百勝”“鐵錘子團”“攻無不克”的榮譽旗幟通過閱兵場。

圖-95、圖-22、蘇-27、蘇-34、蘇-35、米-26、卡-52等先進戰機和T72B3坦克、2S19自行榴彈炮、“旋風”火箭炮、“山毛櫸”-M2防空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等俄軍“明星”主戰裝備成系列公開亮相。

中方此次參演的99式主戰坦克、08式輪式步兵戰車、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09式122毫米輪式榴彈炮和直9、直19、米171型直升機以及空軍殲轟7A戰鬥機等主戰裝備,也在沙場檢閱中閃亮登場。

“種類、數量眾多的武器裝備密集出動,是此次演習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閱兵現場,隨隊參演的軍事專家、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李抒音說,現在的楚戈爾訓練場堪稱中俄兩軍現役“明星”裝備的大聚會,令人大飽眼福,“我們也非常期待中俄兩軍今後在軍工裝備領域能夠加快合作步伐”。

沙場檢閱結束後,普京總統為在演習中表現優異的中俄官兵代表頒發了獎章。他在講話中說,國家的責任是時刻準備捍衛主權、安全和國家利益,並在必要時支持盟友。為此俄將繼續加強武裝力量,配置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發展同國際軍事夥伴的關係。

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當沙場檢閱結束後離開時,普京對現場觀摩的中國軍隊指揮員們連續說了三個“感謝”。

聯演升級,戰略協作邁上歷史新高

自8月20日兩國國防部宣佈將在“東方-2018”框架下共同組織聯合行動演練開始,中方赴遠東地區參加俄方戰略演習就引發世界關注,紛紛猜測此舉的背景與意圖。

作為長期研究中俄軍事關係的知名專家,李抒音認為,同以往兩軍在多邊和雙邊框架下的歷次演練活動一樣,此次演習依然不針對任何第三方,而是基於鞏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和拓展兩軍合作深度廣度的需要所開創的一種演習新模式。

“中國這次受邀參加俄羅斯規模空前的戰略演習,是在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高水平、大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參演本身就說明了兩國兩軍的戰略協作關係達到了歷史新高度。”見證了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一步步發展歷程的中方導演部副總導演李維亞說,中國軍隊戰略和戰役指揮機關率領精銳聯合作戰部隊,跨境與俄羅斯武裝力量共同進行戰略演習,具有戰略性、聯合性、實戰性和大規模的鮮明特徵。

這次中國軍隊派出3200多人參加演習,是歷史上派兵出境參加軍事演習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課題也由以往的聯合反恐拓展為組織防禦和反攻的傳統安全課題。

這是中國軍隊經過革命性改革重塑後首次以軍委聯合參謀部為主、抽組軍委機關相關部門精幹人員編成中方導演部赴境外組織聯合戰役行動演練。中方導演部既是演習的導演機構,也是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前方指揮所。

在以往的媒體公開報道中,演習代號中冠以“戰略”二字較為少見。

此次演習作為一次戰略演習,是由中俄兩軍戰略指揮機構直接組織和實施、由戰區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直接指揮的。對中國軍隊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實戰化檢驗,對中國軍隊戰略戰役指揮員指揮能力也是一次檢驗和歷練。

赴俄參演以來,中國軍隊與俄軍並肩作戰、同場演練、聯動磨合、相互借鑑,在實踐中探索了聯合作戰的方法路子、積澱了聯合指揮的實戰經驗。

“這次戰略演習是中國軍隊新時代改革和俄羅斯軍隊‘新面貌’改革之後的首次合帳練將演兵,具有重要意義。”李維亞說,演習中,雙方出動了陸軍、空軍、空天軍、空降兵等多軍兵種參演,在聯合導演部導調控制下,聯合行動,聯合作戰,體現了中國軍隊新時代的戰鬥力和俄軍新面貌。

李維亞介紹說,俄羅斯作為軍事強國,部隊作戰能力很強,近年來進行的武裝力量“新面貌”改革給俄軍帶來了重大變化,兩年來參加敘利亞作戰又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而我軍經歷國防和軍隊改革重塑,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新的軍隊力量結構與編成,為我軍開啟了嶄新徵程。

“演習為兩支改革後的軍隊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難得機會。”中方總導演邵元明認為,通過參演,我軍在實戰意識、戰役指揮、戰術協同、跨境兵力投送等方面都有歷練和收穫,俄軍作戰和訓練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