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不僅是藥物學家,他的精神更是一味藥

今年的5月26日,是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誕辰500週年的紀念日,全國好多個地方為此舉辦了紀念活動。作為這位劃時代的“醫藥雙聖”故鄉的湖北蘄春縣,更是舉辦了聲勢壯觀的多場紀念與慶典活動。回望這位明代偉人的豐功偉績,與在新時代新條件下推廣中醫藥活動同時進行,兩端交相映照,緬懷歷史,激勵現實,甚為可觀。國家中醫研究院、臺灣植物新藥物研究聯盟、香港中醫藥學院、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史研究所等國內外著名的醫藥權威部門,都莊嚴地出席了本次活動。當天蘄春縣李時珍陵園盛況空前,頌偈聲聲,歌舞陣陣,彩旗招展,遊人如織,附近各條街道的慶祝氣氛,簡直比過春節還要隆重熱烈。

李時珍不僅是藥物學家,他的精神更是一味藥

一番熱鬧過後,作為李時珍的故鄉後輩,覺得很有必要,就李時珍之所以受到國家禮敬、友邦鞠躬、萬民傳頌,這是什麼內涵支撐了這份崇高的尊榮,李時珍精神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要進行梳理一下。這樣,我們紀念的目的會更明晰,意義更深遠。這樣,我們就能透過500年曆史時空的晨昏霧靄,和各類場合下旗幡帳幔的遮眼,去還原一個平民化的李時珍,平視著去看清這位古人身上的閃光之處,讓崇高神像背後的李時珍,能夠融入進普通人的意識思維,能夠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能夠激勵芸芸普通人去克服困難,開創新的局面,攀登新的人生境界。

李時珍生活在明朝中葉,那是我國封建社會還處在比較穩固的時期,讀書登科,進仕當官,是普天之下絕大多數士子的夢想。和二十世紀初浙江人魯迅選擇的人生道路,截然相反,文才敏捷的李時珍,在20多歲時就果斷地棄文從醫,這反映出他是具有不隨波逐流的叛逆精神。如果說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闡明他具有大我大愛、天下情懷的話,那下面的事實是完全能夠袒露出他非同一般的寬廣胸襟。

李時珍不僅是藥物學家,他的精神更是一味藥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38歲時,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這太醫院判相當於當時的六品官職,是當時眾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可出乎意料的是,李時珍在這一待遇良好的職位上只呆一年,就毅然選擇了辭職回鄉,當一名為眾多老百姓服務的鄉村醫生。如果是從個人小我的角度出發,李時珍是不會這麼辭職的,在朝堂之上的太醫院裡供職,無論是待遇享受、榮耀名望,還是醫療條件,這都是鄉下醫生所不能仰視的。所不同的是在太醫院所服務的面很小,而在鄉下行醫,那受益的人群就大得多了。為了解除民眾的疾苦,而果斷放棄個人的優越享受,這就是李時珍以天下多數人的利益為重,大愛情懷的具體體現。

也許有人質疑說,說不定是李時珍在太醫院裡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人際關係出現危機才辭職呢。這種假設暫不答覆,暫放一邊。請看李時珍的後續行為,他為了更好地為老百姓治病,不惜犯險四處深入山林、湖澤等邊遠地帶,虛心請教獵人、漁民、車伕,詢問民間治病單方,查驗草藥。據史載,像這類事在李時珍身上是經常發生的。我們可以依據歷史,合理地展開聯想,在400多年前,湖北、江西、河南一帶的山林中草深林密,黑森森的一片,因當時沒有火器出現,這其中可是虎豹出沒,豺狼蛇蟒橫行之地,更兼有強盜剪徑,土匪打劫等不測事件發生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天下蒼生的彌天大愛,沒有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自我犧牲精神,是做不出這種經常犯險的行為的。

李時珍不僅是藥物學家,他的精神更是一味藥

除了為了天下百姓安康,為了醫學而不計個人榮辱安危外,李時珍精神的第二點就是不辭辛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出現之前,社會上也有不少的醫藥書,因當時印刷技術不發達,很多醫藥書都是靠手抄的,經幾百年、上千年的手抄流通下來,很多關於藥物的介紹和治病單方的介紹出現了大量錯誤,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再則,就是前人的著作中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錯識之處。因這兩種原因,導致當時社會上誤用醫藥而致人死亡的事例多有發生。人命關天,醫藥書上存在的錯誤,簡直就是一個個暗藏的的殺手,陰森的陷阱,將不知有多少人要因此而誤服藥物送命,冤枉地死去。怎麼辦?面對嚴峻的現實,李時珍沒有一絲一毫的苟且思想,他以對人命、對醫學、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大膽地作出一個決定——重編醫藥書!至於書名叫什麼,可能那時的李時珍還沒擬好吧,他心裡面滾動翻騰的,全是滿天下因痛苦而扭曲了表情的張張焦黃的面孔……

這個決定,李時珍可是為自己判了一個漫漫無期的苦刑,是一場基本看不到終點的苦役,是一場隨時都會暴屍荒野的悲壯戰鬥,與他作戰的敵手是無邊的草澤和兇險的懸崖,咆哮的大河,和其他各類虎視眈眈的眼睛。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李時珍毅然踏上了戰鬥,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他與大自然的草草木木、蛇蟲蟻螻對話,縝密研究,對漫漫兩三千年以來的中華醫藥資料,重新進行一次前無古人的大盤點,大核查、大校驗。為了徹底查明一些藥物的真實藥性,他沒有實驗室,沒有小白鼠,沒有任何儀器,只能把自己的肉身當作實驗室,當作小白鼠,當作檢測儀器,他曾自己親自口嘗藥物,為此曾經數次昏厥在野外。

天佑中華,天佑世界,李時珍在無數次的兇險環境中沒有倒斃荒野,沒有成為各類野獸的腹中之食,沒有死於野外盜匪之手,歷經近三十年的風霜雪雨,他的寶貴手稿終於保存了下來,傳之後世。這其中,若是在任何一個並不起眼的環節中出了錯差,也就沒有今天的李時珍,和今天的煌煌鉅著《本草綱目》了。冥冥之中,上天似乎在這段歷史中,是特別地垂顧中國,特別地庇護世上的慈善事業。

李時珍不僅是藥物學家,他的精神更是一味藥

李時珍身上有為天下老百姓謀利益的雄心壯志,有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大愛精神,有正本清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有不畏艱難,勤奮踏實的苦幹精神,有百折不撓,三十年如一日的恆心毅力。正是這麼多優秀的品質集中於他一身,所以他成了今天高高供案上的神,接受五洲四海、各國人士的頂禮膜拜。當我們以平和的心態,悄然打開他的精神殿堂之後,洞悉了他的稟性內涵,也就拉近了與這位偉人之間的距離,讓這位了不起的偉人能走進普通人的精神世界,變得可親,可仿,可學,而不是與普通市民生活遙不可及的不可能。

李時珍終生研究藥物,以治病救人為己任,其實他的精神就是一劑效力威猛的補藥,四百多年來,一直懸存於於我們頭頂的星空之中。李時珍精神的這劑補藥,可以治人,可以濟世,可以糾偏,可以醒腦,如果有人願意以空杯心態進行吸納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