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懷的三封電報

難以忘懷的三封電報

“黃安”艦起義人員合影

1949-1950年,周恩來起草或修改了三封涉及青島的電報原檔,內容涉及黃安艦起義、國民黨青島市長投誠、釋放美軍飛行員等重要歷史事件。在制發這三封電報的過程中,周恩來秉承極端負責、嚴實細密的工作態度,用超人的大智大勇化解錯綜複雜的矛盾,極為周密和細緻地考慮和處理問題,為他提倡的“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工作要求做了完美的詮釋。

爭取國民黨青島市長要務實靈活

1949年1月28日,中共華東分局致電周恩來、董必武和中央社會部,報告國民黨青島市長龔學遂派人秘密與我接洽,談判投誠事宜。並報告擬以下述立場與其交涉:“(1)青島軍政當局,過去甘作美帝奴僕,出賣國家民族利益,辱殺青市人民,騷擾我解放區邊境,搶劫焚燒我邊沿人民之財產、房屋,我解放區人民對他們這種反動行為,極端憤恨。(2)龔等既要向人民悔過自新,就必須有具體改過的表現,才能得到解放區人民的寬大對待。(3)龔、劉如確具決心,願將功折罪,可將他們的具體計劃提出,並派正式代表到膠東接談。”

1月29日,周恩來親自起草電文,代表中央向華東局作出指示。電文內容為:

“華東局:子儉電悉。同意宗、安二人來中央,但何時動身,當另電告。龔學遂為市長,無軍權,不可能直接發動投降,他所能做者只是在目前推延將一切工廠和物資南移,並供給重要情報,在美蔣軍撤退時保證不破壞任何建築、工廠、機器、物資和檔案圖書,在緊急時應負責推動劉安琪或其他軍事負責人員迅速放下武器,實行投誠,龔如能實現上述條件,我自可給以將功折罪的保證。此外,不必對龔作過高要求。中央子豔”。周恩來過人的智慧、爐火純青的鬥爭藝術和化敵為友的魅力,在這封電報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1949年2月,龔學遂不再擔任青島市市長職務,隨後隱居上海。解放後,龔學遂應邀列席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並長期在山東工作,積極參與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爭取龔學遂投誠而“不必對龔作過高要求”的指示,再次展現了周恩來高度的務實精神。他以統攬全局的大視野和高度的靈活性,積極周全地爭取龔學遂投誠,顯示了高超的領導藝術和豐富的政治經驗。

處置“黃安”艦起義人員要實事求是

國民黨海軍“黃安”號軍艦為護航艦,原系日本海軍軍艦,1944年建造,1945年下水,排水量745噸,最高航速16.5節。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政府接收。1947年秋編入國民黨海軍第二基地建制。艦上設有航海、槍炮、機電、電訊和艦務等部門,艦員編制120人,其中軍官16人,但實配僅80餘人。

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多方努力下,1949年2月12日,“黃安”號軍艦在青島勝利起義,前往解放區連雲港。“黃安”號軍艦是當時國民黨海軍的一艘大型軍艦,也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艘起義的軍艦,且完好無損地歸入人民解放軍行列,為國民黨海軍官兵樹起了棄暗投明的一面光輝旗幟。

中共中央軍委知悉“黃安”號軍艦起義的消息後,2月16日致電華東軍區表示祝賀。這封電報並非如人所言系周恩來親自起草,而是他人起草,由周恩來修改後發出的。從電報底稿檔案看,周恩來所作修改主要為以下幾處:

起草的電稿為“該艦全體人員均須全部留用,不要更動一人”,周恩來將其修改為“……除極端反動而又為群眾所檢舉者外,目前不要更動一人”。這一修改表明,周恩來清楚地知道,國民黨為防止軍艦官兵起義,必然在艦上配備有特務等內控人員,且不排除艦上有死心塌地與人民為敵之其他人員,原文“均須全部留用”、“不要更動一人”的說法勢必束縛當地人員的手腳,留下隱患。同時,周恩來又明確提出了處置辦法,即依靠群眾、審慎甄別、處置“極端”反動人員,對可以爭取的一般反動人員,還應爭取為我所用。

另外,在“安排一名軍代表和兩名政治工作人員去宣傳黨的政策及時局”之處,周恩來作如下修改:一是將“兩名”改為“幾名”,意在為當地處置工作保留靈活性;二是將“宣傳時局”改為“解釋時局”,意在指示相關人員在與起義人員交流時要放低身姿,平和待人;三是特意加上“解釋”“人民解放軍的生活,以緊固其情緒,增加其認識”等內容。該處修改和下一段周恩來特意增加的“糧菜”,將起義人員生活“一般的說可以比我們的陸軍提高一點”改為“稍微提高一點”等內容的思想是一致的,即要求實事求是地與以往生活優越的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講清楚,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本質和追求有根本的不同,參加革命隊伍,就要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意識,適應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放棄追求享樂的舊思想。同時,周恩來也針對海軍的特殊性,要求其生活水準可按照比解放軍陸軍“稍微提高一點”掌握,為當地人員掌握標準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尺度。

“黃安”號軍艦起義,給國民黨在政治上以沉重打擊。國民黨軍隊派出飛機企圖炸燬該艦,但未能得逞。

按照該電“請轉知該艦全體人員予以嘉獎”的指示,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簽署命令,對該艦官兵予以嘉獎和晉升等獎勵。1950年4月23日,在紀念人民海軍成立1週年時,“黃安”艦被命名為“瀋陽”號,在解放沿海島嶼和打擊國民黨海軍入侵的作戰中屢立戰功。

周恩來在處理複雜、敏感的起義敵艦人員問題上,既冷靜堅決,又以誠相見;既不因收穫成果而喪失警惕,也不用虛情延攬人心,展示了一位共產黨人嚴實細緻、以誠待人的寬闊襟懷。

在青釋放美軍飛行員要一絲不苟

1948年10月19日,一架美國小型飛機突降海陽附近海灘,飛行員班德爾和搭乘人員史密斯被解放軍膠東軍區俘虜。經審問,兩人承認為美國現役軍人,但均稱飛行為訓練飛行,沒有軍事任務。

直到1949年12月14日,2名美俘因受解放軍對俘虜實施寬大政策之感化,聯名寫出坦白書,承認飛行具有軍事偵察任務。此後,中國政府基於優待俘虜的寬大政策,決定將其予以釋放,遣送出境。

1950年4月27日,中共中央致電山東分局,指示“青島兩美俘班德爾與史密斯決定釋放。遣送前,需根據所擬軍區聲明對之繼續進行教育,聲明稿即發來。在宣佈我們處理經過時,望遵守聲明所說的範圍,切勿多說,以免誤事。宣佈後,我應發給路費,送至青島,令其乘船回國。請將處理經過及計算何日可到青島報來,以便在兩美俘到達青島後,即用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名義發表此一聲明,經由新華總社廣播”。

該電報是經周恩來修改後簽發的。周恩來修改之處主要有:一是明確規定對美俘進行遣送前教育的具體內容,要求按照“所擬軍區聲明”對其繼續進行教育,即要求教育2人進一步認清美國侵略中國的實質及其危害,理解並認同我聲明內容。二是要求當地黨政機關嚴格按照中央即將發來的聲明稿行事,決不能妄行妄為。三是由於美俘關押於萊陽,故周恩來要求“計算何日可到青島”並報告中央,“以便在兩美俘到達青島後”,以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名義發表聲明。

對這封電報的修改,充分體現了周恩來的嚴細精神。

1950年上半年,美國對新中國採取敵對和扼制政策,拒不承認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在經濟上則奉行封鎖和制裁方針。但是,此時美國一些侵犯中國主權的軍事人員被中國政府所拘押,美國一些輿論認為這些在押人員是美國政府僵硬的對華政策的犧牲品,這對美國政府是很大的壓力;釋放這2名美軍俘虜,對增進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瞭解和認識新中國,爭取進步力量理解和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正義事業,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故此,周恩來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對釋放美軍俘虜一事作了細緻入微、嚴謹周密的部署,體現了他一貫提倡的“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嚴細精神。

按照中央部署,5月4日,膠東軍區政治部對2名美俘宣佈釋放決定;2人寫了離別聲明書,承認在押期間得到良好照顧,絕無受到任何非人道待遇。5月5日,膠東軍區將2名美俘送往青島。在青期間,青島市外事處為其購買了西裝、皮鞋等服裝物品。5月8日,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發表釋放山東美俘聲明,宣佈“兩名美俘表示悔悟予以釋放”,“侵犯我領空的飛機予以沒收”。新華社播發聲明後,青島市外事處即開始辦理釋放手續,由2人簽署離境證明,並與英國輪船“湖南號”船長芬尼談妥,於該美俘登船後,由其在離境證明上簽字,以資證明;並依據中央指示,除代購赴港船票(每人270港幣)外,每人發給美鈔250元,作為赴美路費。5月10日,在青島市外事處、公安局外僑科人員陪同下,2人登上英籍“湖南號”船,6點半,駛離青島港口,釋放2名美俘的工作順利完成。(楊來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