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艰难的母亲私吞1800元钱的汇款,18年后真相大白令人唏嘘感动


家庭艰难的母亲私吞1800元钱的汇款,18年后真相大白令人唏嘘感动


年将近尾,乍暖还寒时节,主编老王交给我一封信还有采访任务,临了还嘱咐一句,“十八年的良心债,沉甸甸的,你一定想办法要帮人家还了。”作为《蓝天晨报》真情栏目组记者,什么样的情感沧桑没见过,什么样的世事曲折没访过,可今天这任务还真叫我感到棘手了。

这封信是一位化名为“赎过”的读者寄来的,随信还附有1800元的汇款。赎过在信中说道,他的母亲三年前去世了,临终前给他讲述了一个背负十八年,令其寝食难安的遗愿。

“赎过”在信中说:

十八年前即1990年6月,在邮局工作的母亲经手一笔从武汉汇往广州的1800元汇款,后被退回,母亲曾按汇款地址寻找寄款人,发现是一名入住武汉临江饭店的军人,已经离去。

当时我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一人带着我和两个妹妹,生活艰难,母亲没有这张汇单上缴,而是将这笔汇款悄悄的取了出来。直到二年前,母亲已是肝癌晚期,有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可在为数不多清醒的日子里,跟我讲了这件事,时断时续的。妈妈说,武汉这边的汇款人叫李新,汇单留言是:“帮战友华枫汇给广州的李小冉”。李小冉当时应是一名大学生或职工。因为地址是“广州教育学院”。

当时妈妈望着我,眼神殷切,几次叮嘱一定要想办法归还这笔钱。妈妈去世后,我彷徨了许久,心想这事除了我自己,无人知晓,再说十八年了,无人查询。现在又到哪里去找失主?如果此事泄露出去,妈妈一世的清名岂不毁于一旦?我将母亲的临终嘱托在心中埋藏了二年,寝食难安。现在终于鼓足勇气一并托出,委托晨报的编辑们代为还愿,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二、寻找贫困女大学生

这种既见不到原告,又找不到被告的无头案让我犯难了,这人海茫茫,从何找起呢?真情栏目组在《蓝天晨报》上二版头条发布篇名为《良心救赎》新闻稿的回时,我决定从当年的汇款收款人――广州教育学院李小冉,这条有着具体地址和姓名的唯一线索查起。

1990年到2008年,近二十年的时光变迁,物是名非,原先的广州教育学院已经更名为广州师专了。我会同广州《太阳报》的同仁一起前往广州师专。档案室管理员王老师打开尘封已久的学生档案,在标注为“广州教育学院88级生物专业”文书档案上,果然查到了“李小冉”的名字。

李小冉,1968年3月出生,河南邵阳县一中毕业。

王老师说,这个“李小冉”可能就是报道中的收款人,时间、名字都相吻合。“她1988年考入广州教育学院的话,1990年毕业,6月也就是汇款时,已经离校或去外地实习了,所以,汇款可能会‘查无此人’,被退回”。

与此同时,与《蓝天晨报》同时展开联动《太阳报》推出“良心债”整版报道后,有十多名读者提供了李小冉的线索,其中一名乔先生反映的“李小冉”极可能就是19年前1800元汇款的收款人。乔先生打来热线电话说:“我有位高中同学就叫李小冉,1990年在广州教育学院上学,现为河南邵阳市一名公务员,她可能就是你们要找的李小冉!”

按照唐先生提供的信息,我拨通了李小冉的手机,她所报出的个人情况与记者此前在广州师专查阅的档案信息吻合。当得知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急切地追问:“我哥有个战友叫华枫,我们有过短暂的书信往来,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他曾给我汇过款啊!记者同志,请问华枫找到了吗?他在哪里,能和他通话吗?”当得知我们还未能找到华枫时,她话语里有着难以掩饰的失望。

不到二十分钟,我又接到李小冉的电话。“我哥说,1987年他连队里有位名为华枫的兵,不过自从他调离之后,彼此来往稀少,后来就失去联系。至于华枫的战友李新,他并不认识。”原以为即将柳暗花明、真相大白的我忍不住苦笑了一下,线索又断了。

2月19日那天,在《太阳报》编辑部里,“良心债”的主人李小冉终于出现了。当提及这段沧桑而悠久的往事,李小冉感慨万千,言语中不时地发出类似呻吟的叹息,仿佛那段过往和苦难一经提起,痛楚犹在。

“我家共兄妹六人,哥哥李旭桥1978年入伍。1988年考上大学时,家里连路费都凑不齐,若不是师范院校免收学费,若不是时任连长的哥哥每月寄来40元的生活费,我可能就念不起学,又怎么会有今天。”说到这里,李小冉忍不住潸然泪下,“八十年代初,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因病去世,妈妈,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拉扯五个大大小小的孩子,该有多难。我那会儿刚上高中,家里穷到每年有两个月的饥荒要打,家里的鸡屁股是银行,鸡蛋都宝贝似的藏起来,换盐换火柴给我们换书本。过年也只是买两斤肉,那是唯一能开荤的日子,一上桌连肉皮都给抢光了。

华枫当时在哥哥的部队里,是连部的通信员,印象中曾给我寄过照片,瘦瘦的,长得文质彬彬,我们在信中还经常谈到文学。他在信中叫我是姐。”说到这里,我似乎看到李小冉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很纯美清澈的眼神。我给她杯子里添了点水,听她继续讲述这段难忘的历程。

“哥哥每月向广州教院寄生活费,都是华枫帮着寄的,所以对我的情况了若指掌。他寄那笔钱用意应该是想帮助我们的。可现在我和哥哥都有担忧,华枫当时的救助行为没有得到我们的回应,会不会引起他的误解。我真的盼望《蓝天都市报》早日找到华枫,好让我能向他说声迟到了18年的谢谢。”

我笑着问她“那你对截留存款的女邮政员有什么看法?”李小冉想了一会儿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说了良心无价,我们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对母子的真诚忏悔,女邮政员一念之差,一却因此背负了16年的痛苦,病逝前难敌愧疚之情,艰难地说出秘密,表明她真的是位好人,好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原谅他。”

我把1800元的汇款单递到她手上,颇有些感慨地说“漂泊了18年,这钱终于物归原主了。”李小冉却做出了一个让我有些惊讶的举动,她摆摆手说“我想把这笔钱退回给写信人‘赎过’。我已经接受他代母赎过的真诚情意了。信中说他家境仍不富裕,这笔钱就留给他补贴家用吧。如果他家中还有人在读书求学的话,我还希望能资助他们,就像华枫当初对我的帮助一样。”

这位淳朴的知识女性说这话时带着绝对的坦然和真诚,连我这种久经沙场,号称铁石心肠的真情记者也被打动了。“以德报怨”再现版,活生生的爱的传递,真实的在我眼前上演,生活原比戏剧更跌宕起伏,比小说更精彩动人。

可那位付出了爱心,却被耽搁了19年的军人华枫此刻又在哪呢?

三、爱心军人。你在哪里?

《蓝天晨报》全程跟踪报道着“良心救赎”的一举一动。正当我为活动的进展停滞不前而一筹莫展时,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本报热线接到一位黄州读者电话,他自称是华枫的战友叶江兵,而李小冉的哥哥李旭桥正是他以前的连长,不过,他如今已经跟华枫失去联系,只知道他是孝感麻城人。

我一听来劲了,于是从武汉赶赴黄州,试图通过叶江兵找到华枫在孝感的老家。我到达叶江兵住处不久,叶先生欣喜地告诉我,他已经通过其他战友,找到了华枫的联系电话。

当着我的面,叶先生拨通了华枫的手机,我紧张得期待着。

“华枫吗,我是叶江兵啊,好多年没见了,过得好吗?”

“你是叶江兵啊,太意外了,太高兴了,怎么会找到我呀?”电话那头,传来华枫惊喜的声音。华枫说他在武汉做生意,现在生活的很好。

我又从黄州赶回武汉,按照华枫在电话中告知的地址,来到凤凰宾馆。我们一行刚进宾馆大厅,一位穿着黑色西服,精明而整洁的男子就迎了出来。核对有关信息后,我心中一阵惊喜――“就是他了!”历时一周的寻找,18年的良心债终于找到了汇款人。

谈及李家兄妹俩,华枫印象深刻:“李旭桥是我在北京总后通信总站的连长,他妹妹李小冉当年在广州教院上大学。1990年之所以寄钱给李小冉,是因为旭桥连长让我非常的敬重。我们这些战友,还有旭桥家兄妹,都不应该忘了他的情义。

可以说,是连长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叫担当责任,什么叫长兄如父。不管什么节假日,我从没见连长回家过年。他总是在七月“双抢”时节回家,为的就是帮家里人抢种抢收稻子。连长一个月工资不到一百吧,每月要给上高中的妹妹李小冉30元,还要给家里的弟弟一份,还有自己的老婆孩子得再寄一份……连长从头到脚都是军用品,牙刷毛都掉光了还舍不得扔。不沾烟酒,我看不一定是洁身自好,而是条件根本不允许。

连长对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视若亲兄弟。我从小家境比较宽裕,爹妈宠得比较任性。有几次和他打扑克,输牌又输人,把牌一下子给扔了,打乒乓球也是,输了就把球踩瘪了。嘿嘿,他从来不跟我们计较,回过头来还是一样的好。当年我,还有叶江兵和连长三人,彼此对口味,曾经在一个月夜下,三人击掌盟誓,做一生一世的好兄弟,连长为大哥,叶是二哥,我是小弟了。

1987年,我从北京总后调到了湖北,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当时的女友。她家里人都经商,家境殷实,女友常常寄钱给我,我没啥嗜好,都存着没用。1989年,部队送我到武汉大学进修,这期间,曾和读大学的李小冉有过书信往来。1990年我去北京办事,去看连长时,得知他的家境还是那么困难,李小冉在大学的生活费占了津贴的一大半。当年5月,我回到武汉以后,从自己的存款中取出1800元,按照以前寄信的地址,托一位来基地办事的战友程赋帮忙寄出,本打算用这笔钱资助李小冉完成学业,减轻连长的负担的,可没有想到等汇款寄到时,李小冉已离校,致使汇款被打回武汉,后面还发生了这么离奇的事。”

华枫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汇款寄出后,我曾给李小冉寄过一封信,委婉地提到汇款之事,可能她也因为离校没有收到。1990年我去北京办事时,又和连长聚过一次,当时非常奇怪,为什么连长只字不提?可又不好意思主动询问。以后又陆陆续续去过北京几次,每次都会想到这件事,说句不好意思的话,它困扰了我十几年。当时我甚至猜测程赋是不是没有寄出这笔钱,真是冤枉了战友呀。后来我转业,和程赋失去联系,这1800元在心中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听着他讲完了这段令人感慨万分的往事之后,我也问了华枫一个同样的问题:“对截留汇款的女邮政员有什么看法呢?”

“当年她为生活所迫,一念之差犯下过失,说实在的,错,可情有可原。但这笔良心债背负了16年之久,以临终遗愿的形式被托付出来,这一切都说明她仍然是个有良心的人,真诚而又善良。李家的人不曾埋怨她,我就更不会了。我对‘赎过’这个孩子为母亲赎过的勇气,真的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感动。至于这1800元汇款,如果小冉不需要这笔钱,而‘赎过’家里仍然困难的话,我愿意将这笔汇款重新赠给‘赎过’,就算现在我和李小冉俩人共同对困难家庭的资助吧。”

四、姐弟团圆

2月21日这天,是元宵节,中国传统的佳节,圆圆、甜甜的汤圆意味着幸福和团圆吧。

经《蓝天晨报》和《太阳报》牵线搭桥,“良心债”主人――那笔被截留汇款的收款人李小冉、汇款人华枫在互相失去音信18年后,通过电话来了一次特殊的团圆。

华枫的电话响起来了,他看了看。开心地说:“广州的,肯定是李小冉打来的。”

“姐姐,你好啊,这多年了,你过得还好吗?”

“华枫,看到你照片了,还是一样的帅,弟妹好吧?”

两人在电话里一说如故,亲亲热热的拉家常,华枫的夫人,一位贤淑的女士在一旁咪咪的笑着,注视着丈夫,眼里满是幸福满是温情……

“弟弟,以前不知道你曾给我寄这么大一笔钱,非常感谢。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我们。虽然这笔钱没有收到,但钱背后的情义,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和感恩的财富……”

这对姐弟谈起“赎过”更是感慨万千。他们托我一定要转达对“赎过”的谅解,并说“我们都过得很好,希望‘赎过’不要再为母亲的一念之差的过错而自责,并祝愿‘赎过’的母亲在天之灵能够安心和安息。”

我的采访任务至此算是圆满完成了,不对,还没有完成这姐弟二人的嘱托,要把这1800元的汇款送到“赎过”的手里。“赎过”,接下来就是寻找你了,这将是我的新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