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最後的倔強居然是「不吃辣椒」,你對廣東的美食怎麼看?

影視說事


這次防備“山竹”颱風的廣東人的大量清空式採購蔬菜和相關食品的大眾行為結果,最能看到廣東人對食材的真實選擇心理。

颱風“山竹”從在西太平洋生成到登陸廣東江門的台山,因為奔襲距離長,有4000多公里,從發現可能登陸到登陸我國的醞釀時間較長,差不多有10天,由於“山竹”颱風體量大,半徑達1000公里,颱風級別高達17級,影響範圍大,且我國較重視,廣東也及時啟動高級別的應對響應,登陸前最高達到I級響應,廣泛宣傳,提前預警,廣東各地群眾防備颱風“山竹”造成損害的意識很強,除了沿街可見處處用木板木條加固門窗,在玻璃上張貼紙條,還採購大量食品、肉菜,對可能出現的停水停電都做了應對。

在很多市場和超市,大批量的清空採購後,很多地方的菜肉一掃而光,剩下只是辣椒。我知了哥在臺風登陸當天也去採購,確實熱鬧,人人大量購物,滿載而歸。但辣椒卻確實不很歡迎。剩下很多。


(颱風登陸當天上午廣東粵西茂名一超市採購情景)

事實證明,很多廣東人是真的不怎麼吃辣椒。最多有時用很少的辣椒來調調味。很少會拿來做主菜,甚至也很少拿來做主味。廣東人不吃辣椒,不僅是因為不喜歡,更不是倔強,而是其中很多人有親身體會,吃了身體會感覺不舒服。

我知了哥就不大敢吃,吃了辛辣的東西會臉上起痘痘,身體特別是背部會起疙瘩,很熱燥,眼睛也很不舒服,喉嚨還會痛。

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廣東的大多數地方的水土較熱,吃辣燥熱,以熱攻熱,一般人身體受不了。所以,廣東人平常暑天喜歡喝涼茶。

因此,也形成廣東人喜歡追求原汁原味的飲食習慣,喜歡用清蒸、白灼、鹽水煮等烹調手法。很多傾向於清淡。

廣東人在廣東不大喜歡吃重辣和重料烹調的菜式,但到了廣東以外的寒涼水土地帶,吃了就不會有那麼明顯的熱燥反映。

我知了哥在廣東一般不大敢吃太多煎炸類食品,如油條等,一吃必長痘痘,但是,到了上海,我生活幾年,吃這類東西也沒事。但是,回到廣東,吃了油條又不行。所以,一方水土養方人,確實這樣。什麼環境就會形成什麼飲食習慣。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江湖流傳,天上飛,地上跑,水裡遊的,都逃不過廣東人。

於是給人的印象就是:廣東人什麼都吃。

而且廣東人生性殘暴,會把自己兒子燉了做成煲仔飯,老婆碾碎研磨成粉做成老婆餅,甚至砍下別人的頭顱做成人頭飯……等等黑暗料理遍佈這個省份。

後來這些儼然滿足不了他們,很不幸的是,胡建人口感細膩,營養價值很高,從而在廣東,形成專門圍獵胡建人的風氣……

咳咳……扯遠了。

飲食習慣是跟一個地方的風俗文化息息相關的。而在廣東,大致分為四個區域,廣府,客家,潮汕以及雷州半島。前面三種通常是交叉相融,慢慢演變。嗯,這三個地方有點孤立雷州半島,有可能湛江作為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自己搞自己,說不清是誰排斥誰。在廣東省博物館裡,陳列了前三種文化積澱,但雷州半島的文化,是很少的,也有可能我沒留意。

在這三種之中,廣府文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道是食在廣州,廚出鳳城。

我並非對飲食文化有過深度研究。淺層次感覺廣府飲食文化給人的感覺就是清淡。

無論從食材到烹飪到出品,都追求新鮮。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禽類還沒統一屠宰的時候,私宰窩點很嚴重,食材來源五花八門。當地非常有名的一道會客硬通貨白切雞讓人又愛又恨,時不時引發禽流感。白切雞出品的時候,都是沒有熟透的,骨頭還帶血。這是為了保證雞肉嫩滑的口感。

於是有了統一的屠宰。(我推測的,淵源太久,資料來不及查)

這種烹飪工藝還延伸到其他菜式,很多現殺現煮,吃的是新鮮。

美食可能要從色香味幾個方面評價。

除了味覺上追求新鮮,色澤亦如此,很多青菜都是灼一下就起碟。

我個人感覺,廣東尤其廣府不是什麼都吃,而是對食材處理有著色香味俱全的強迫追求。相比廣東其他其他地區,也更為細膩。比如粵西雷州半島的飲食會粗獷一些,有白切狗的做法,……雖然沒吃過狗肉,但從感受上來講,僅僅用蒜頭劈掉味,處理得還不是很細膩。

這裡討論廣東人對辣的態度。

無論是川辣還是麻辣,都會影響味蕾對食材口感與味道的判斷。

也就是當我的舌頭被麻痺了,我吃肉也是這個味,我吃青菜也是這個味……儘管這些菜系可以將辣開發到極致的境界,但在廣府飲食裡,開發了那麼多食材,就是要品嚐到箇中的包羅萬象。

題外話就是,點外賣的時候儘量不要重口味的食物咯……又辣又油的,食物變質了都吃不出來。

但廣府飲食文化在沒落。比較著名的早茶,很多經營不下去了,因為換桌率低得不行,幾個大爺叫一盅兩件,吹水坐了一早上……

另外很多小吃,特色菜式在失傳,究其原因,廣府由於控制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越位置,是那種隨便划水都能過好這一生的人,子女很多在比較好的單位上班,是不會回來接你那檔路邊攤的。

近年來,街頭很多店面,都被各菜系的菜館,平庸而迎合四方食客的連鎖經營品牌,吞噬殆盡。而那些真正有著廣府飲食文化的,需要花點心思去找才找得到。

一些藏在深巷子裡的店,有時東西真的很驚豔。忘不了自己坐一個小時公交跨區過去,排隊吃個蛋撻,那個口感至今難以忘懷。

後來聽說不做了,阿姨年紀大了,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