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重磅消息

铜川老百姓终于有了自己扶贫产交会!

举办铜川史上以来首次扶贫产品嘉年华

门类最全、特色最亮、品质最高的

扶贫产品集中亮相

首届专题交易会全省首家!


时间 地点 意义

9月17日至19日

铜川全民健身广场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产业扶贫精准脱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断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加快促进产销对接、招商引资和扶贫产品出村进城,全面展示脱贫攻坚和农业经济发展最新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于金秋九月举办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6个工作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交易会总体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主要活动内容

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将于9月17日-19日在铜川全民健身广场举办,主题为“共参与·同分享·奔小康”,主要活动有5项: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一)开幕式。

开幕式于9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00在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届时,省农业厅、省扶贫局、江苏盐城客商、中省企业扶贫“合力团”、万企帮万村帮扶企业、中省扶贫包扶单位和受邀的采购商、投资商等都将出席开幕式。

(二)扶贫产品展销。展销区按照产品类型及区域划分为产业扶贫成效、综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区县特色农业、电商成果、农家小吃及中秋元素6个片区共180个展位,总面积10000多㎡。

(三)农业合作项目招商洽谈签约。邀请客商并为各类投资商、采购商牵线搭桥,积极推介我市特色农产品,寻找合作商机。期间,举行6次集中签约。

(四)扶贫扶志文艺展演。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展示我市扶贫扶志成效和群众精神风貌,活动期间将举办多场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扶贫扶志文艺展演。

(五)闭幕式。闭幕式于9月19日上午11:00-12:00在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将通报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成果,并进行表彰奖励


扶贫产品交易会展区布置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1、展销产品丰富。设立了6个片区,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展销。

产业扶贫成效展示区主要展示我市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成效及政策与技术咨询服务;

综合展示区主要展示铜川农业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质农产品和农业品牌;龙头企业扶贫产品展示区主要展示涵盖粮食、果业、畜牧业、蔬菜、中药材、林产品、农业加工品、陶瓷、手工艺品、苗木花卉、农资等类别的10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

区县特色扶贫产品展示区以区县为板块、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重点展销区域内的鲜活、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

电商成果展示区主要围绕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电商扶贫、青年电商创业,展示电商助推脱贫新成果;

农家小吃及中秋元素展示区将设置农家小吃及中秋节庆产品展销一条街。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2、专家讲授 媒体扎堆

在本次扶贫产品交易会上,现场搭建直播平台,邀请10位市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农业专家讲授脱贫攻坚、强农惠农政策和防灾减灾、旱作农业、畜禽养殖、动物防疫、果树管理、政策保险等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

邀请5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第一书记、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脱贫户代表分享脱贫攻坚的生动实例和鲜活经验。

其次,本次交易会将有22家中省媒体、12家驻铜媒体和4家市级媒体参会报道。

3、扶贫扶志文艺展演,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节目,为全市人民带来一场文艺盛宴,鼓舞全市上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信心。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能帮企业和农民做什么

帮农民推销优质扶贫产品

展示脱贫攻坚和农业经济发展最新成果

上千种扶贫产品展示

农业合作项目招商洽谈

扶贫扶志文艺展演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致富能力

鼓舞全市上下投身脱贫攻坚的信心

......

扶贫产交会重磅新闻

杨长亚:高标准办好首届扶贫产品交易会

铜川人注意!9月17日至19日举办扶贫产品交易会!

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确保交易会成功举办

图解:2018年铜川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这三天铜川全国瞩目!史上首次扶贫产交会和你息息相关!

9月15日,副市长刘西林到全民健身馆检查铜川市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布展情况。

=延伸阅读=

铜川农业产业化亮点及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宜林宜牧宜果,区域特色产业明显。现有耕地138.8万亩,其中常用耕地102.78万亩,农业人口29.48万。海拔高差在543—1734米之间,年均日照时数2345.7小时,全年无霜期200—228天,年降水量543.4—676.3毫米,年平均气温8.9—12.3℃。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明显,土层深厚,全境属于全国优势苹果产业带核心地带。农业以粮食、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为主,是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陕西省奶牛生产示范市”。

近年来,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将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与产业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立足特色抓产业,突出优势树品牌,全市农业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立足我市地处渭北旱原,以宜君县、耀州区为主的北部山区春玉米品质好、产量高,是全省最好的优势生产区域之一;以铜麦6号为代表的旱地小麦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实际,狠抓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突出春玉米和旱地小麦生产,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加大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宜君县、耀州区、印台区被列入全省旱作农业示范县,宜君县旱作农业技术集成模式在全省推广;宜君县地膜玉米创高产的做法先后被《经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被赞誉为“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多次作为代表我省旱作农业的典型供各地农业专家、农技工作者参观学习。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不仅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4.2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

果业生产优势突出。全市现有果园面积210多万亩(农民人均5亩果),其中苹果85.82万亩、核桃89万亩、花椒29万亩、樱桃3万亩、优质鲜桃1.2万亩,初步形成水果干杂果并重、早中晚品种搭配,优质时令水果补充的果业新格局。2017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91.57万亩,优果率达85%,产量79.16万吨,产值17.99亿元;干杂果产量 2.48万吨,实现产值 7.52亿元。

近年来,我市各种果品荣获多项殊荣。30万亩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基地认证;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宜君核桃、耀州花椒、王益孟姜红桃全国驰名、誉满华夏。“铜川大樱桃”先后荣获“最受欢迎特色产品奖”、“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等殊荣;“铜川苹果”累计获得“中国·陕西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19金48银大奖;宜君核桃和耀州花椒相继参加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中国农业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展销会,屡受好评;宜君核桃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铜川苹果”以22.04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被评为陕西省苹果优秀区域公用品牌;“铜川益智源核桃”、“铜川大樱桃”、“铜川苹果”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和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宜君核桃和耀州花椒已获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畜牧规模化养殖全省领先。坚持“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标准化生产、联盟抱团发展”。伊利集团奶牛养殖基地落户铜川,大北农、新希望生猪产业项目在铜川签约成功;生猪、肉羊、奶牛、蛋鸡四个畜牧产业联盟引领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羊产业联盟探索的“四个五”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农业厅编入全省产业扶贫模式和脱贫范例汇编进行推广;畜牧业呈现出规模化程度高、饲养管理模式先进、政策带动作用明显、服务体系完善、特色品牌快速增加等显著特点。全市规模养殖场(户)总数达到312家,规模以上饲养量占全市总饲养量的7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陕西大匠农科产业集团存栏蛋鸡200万只,养殖规模为西部地区最大。2017年全市畜禽存栏202.56万头(只),同比增长1.43%;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72万吨、1.6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7.69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6.88%。

中药材提质增效发展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为重点,以扶持种植大户、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为抓手,采取企业和大户辐射带动、重点乡镇及专业村加快推进、奖补资金推动等措施,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在产业政策利好、市场价格上涨、产业精准扶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市中药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截止2017年底,全市药材存留面积6.88万亩,比上年增长10%以上,形成了3个产业示范园、7个重点区域、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的发展格局。积极开展中药材政策性保险试点,首次开展丹参保险1000亩。大力扶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涌现出起源农业科技、药王谷智慧农业、大秦鼎盛农业公司等一大批典型,全市规模化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达到72户。落实中药材规模种植奖补资金252万元,财政资金扶持药材生产的力度是我市药材发展历上最大的一年。

设施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迅速兴起,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政策扶持,一批大棚蔬菜、大棚樱桃、设施花卉企业成为高效农业的典范,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印台区陈炉镇荣获全国一乡一业示范乡镇,新区陈坪村被认定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宜君县哭泉乡旱作梯田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目前,全市已有休闲农家200多个、休闲农庄1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国家级示范镇2个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中国美丽田园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4个、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1个、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1个、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主导产业涉及粮、果、畜、菜、手工艺、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等12个领域,从业农户3.15万户、从业人员10多万人。铜川苹果、铜川樱桃、宜君核桃、宜君玉米和耀州黄芩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樱桃、玉米和黄芩3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农业产业化、农业园区成为农业发展新引擎。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7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带动农户3.6万户。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12个,其中15个达到省级百强社标准、35个达到市级示范社标准,拥有注册商标37个,兴办经营实体67个,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18个,带动非成员农户2.3万户。

全市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5.08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48%。

全市现有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省级13个、市级17个。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占到常用耕地面积的15%。已建成园区面积2.5万亩。园区内汇聚了国家级、省市级龙头企业51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产值超过15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

城镇化水平高、农民收入增长快。2017年,全市农村人口29.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6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4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铜川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作风转变,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推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

瞄准“两不愁三保障”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两不愁三保障”是我国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市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从“温饱型”向“保障型”质的飞跃,让贫困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4905户14780人,已建成32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累计向3412户10283名贫困群众交付新房钥匙。2017年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771户。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电力入户率均达到100%。新建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工程192处,21.67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有了保障。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22个。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等“四重保障”政策体系。截至目前,贫困人口共计享受各类补助资金1.3亿元。实行贫困家庭实施慢病签约服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累计下拨各类经费补助及资助资金1.4亿元,惠及1.6万名学生,为1190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382万元。建立健全“1+N”社会救助体系,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5024户13178人,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施医疗救助8511人次,实施临时救助1118人次。各区县均建成区县级中心敬老院,提供供养床位520张,263名五保对象已入住。

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 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我市坚持将传统的产业带动帮扶模式与新时代的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模式相结合,更好地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投入就业资金3500余万元,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40000余人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9家,其中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2家、省级3家、市级30家。建设社区工厂10家,吸纳1380人就业。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5567人实现就业创业。累计投资24.2亿元,建设扶贫项目1357个,实现贫困村中长期产业、项目、技术帮扶、光伏产业、电子商务“五个全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每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有2个以上经营项目。全市参与产业扶贫的468个市场主体与9939户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市贫困户干杂果保有面积4.61万亩。2017年贫困户干杂果经济林收入2463.75万元。2018年,贫困户参与退耕还林新栽干杂果1.27万亩,涉及2685户10141人,可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户均4257元、人均1127元;招聘生态护林员560名,年均工资7200元。2017年至今开展技能培训162期1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近4000人。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除贫困的关键之举,全面推广 “八星励志”“宜馨超市”扶志扶智典型做法,全市已建成爱心超市298个,实现了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

多方合力强保障 全力打赢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可以打赢的。我市多方合力,强化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足额落实2015年-2018年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202万元,拨付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7亿元。2016年至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近20亿元。建成基本金融业务不出村、综合金融业务不出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贫困户提供信用贷款。今年截至7月末,累计发放贷款4276笔1.77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3.4亿元,带动贫困户6727户;7项保险服务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深化盐铜扶贫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协作交流活动。耀州区、宜君县和印台区以及20个镇、7个深度贫困村分别与盐城相关区(市)、乡镇、园区和重点优质企业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落实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3285万元,有效促进了特色产业、智力帮扶、助医助学、劳务协作和社会帮扶等5大领域扶贫协作的深入开展。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吸纳协会、商会(合作社)及企业176家,帮扶贫困人口26198人,实施项目673个。加强与省国企合力团的对接、沟通和协调,已签约产业扶贫项目9个,累计投入资金18432.5万元;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与铜川市4个区县结成帮扶对子;深入推进医疗对口帮扶,6家省内省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家区县医院、10家市内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12个乡镇卫生院,省内省际派驻到我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医师累计达257人次,帮扶新建特色专科2个,指导新技术新项目6个。

电子商务进农村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7年初,我市按照商品交易不出村、公共服务不出村、普惠金融不出村、创新创业不出村的“四个不出村”目标,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的目标。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依托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全力推进服务体系的建设,截至去年8月底,全市共建成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5个、乡镇(街道办)电子商务服务所3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380个。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99个,实现了全覆盖。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等3个国家级贫困县先后于2016、2017、2018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中省财政扶持资金4500万元,实现了贫困县综合示范全覆盖。

截至8月底,全市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6个,培育出逛集网照金商城、果壳公司、全民合伙人等电商龙头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2800余人。依托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线上销售的新区大樱桃、宜君核桃、印台苹果等网货达到百余种,辐射帮助贫困户6000余户,着力打造的“龙头企业+电商服务站+合作社+贫困户”铜川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日渐成熟,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一是着力打造电商扶贫新模式。在探索建立农村电商发展“照金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全力实践和推进了“龙头企业+电商服务站+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扶贫的“铜川新模式”。二是着力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我们多措并举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培育了一批电商主体,涌现出宜君县秦川电商企业、瑶曲镇葫芦村“绿之然”电商服务站、小丘镇“铜兴原”电商合作社等一大批的电商扶贫典型。三是着力推动农村电商人才建设。积极响应中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号召,组织开展电商扶贫春季行动、百日攻坚活动等,2年来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80余期,重点培育了一批毕业大学生、待业青年、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扶责任人,使他们逐步成为农村电商开路先锋、致富带头人。四是着力坚持宣传倡导。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的网销产品推介会,收集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案例,宣传提升电商扶贫优秀企业和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持续开展了以“电子商务全覆盖 精准扶贫奔小康”为主题的系列宣传,铜川电商扶贫事迹先后被新华网、陕西省电视、陕西时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全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