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人潜水器的历史与战例

我国海军陆战队公布的2018年征兵宣传片中,出现了蛙人从潜艇中出来,使用蛙人运载器潜行的镜头,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美国媒体报道,已于本年5月开始对新型干式蛙人运载器的生产,预计在2019年2月交付首艘。

蛙人潜水器,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潜水状态下的推进设备,目的是帮助蛙人(潜水员)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完成机动、破坏、侦查、攻击、撤退等战术任务。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大批的此类设备,本文主要讨论军用。

蛙人部队肩负很危险和隐秘的任务,例如在敌人的后方海域、地区进行侦察,消灭敌人的导弹机动发射装置和防空设施,或破坏其水利工程、指挥所等。这类任务,都要求蛙人们尽可能隐秘地接近敌人。

为了实现隐秘性,当然不能随便冒头,只能在水下行进。但是,人本身并不适合在水下,即使穿着潜水服,戴着氧气瓶和其他潜水设施,水底的机动依然是极其危险的。如何让蛙人们尽可能安全和迅疾地通过敌控水下领域,到达任务目的地,是长期以来海军头疼的问题。

史上最早的一次潜水作战,是在南北战争时期,由南方的微型潜艇“亨利”号,于1864年2月17日夜,通过释放炸弹的方式,炸沉了北方巡洋舰“豪萨托尼”号,而亨利号随后也被爆炸波及,葬身大海。这一战严格说来,不能算是蛙人战例,而是潜艇作战。但亨利号长12米,航速只有4节,只能近距离航行,这些却与现代的蛙人运载器有类似之处。

蛙人潜水器的历史与战例

(19世纪微型潜艇亨利号)

到20世纪后,潜水战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海军就推出了“人操鱼雷”。1918年,意大利蛙人驾驶这款人操鱼雷潜入港口,炸毁了奥匈帝国的战舰。这种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意大利的人操鱼雷长6.7米,直径530毫米,上面有两个特制的座位,由潜水员跨上鱼雷直接操纵。作战时,潜水员坐在驾驶舱里驾驶着鱼雷靠近敌舰后,将雷体与雷头分离,并将装有大量炸药的雷头固定于目标以将其摧毁。

在二战期间,德国、意大利都曾用这款利器击沉盟军舰艇,而英国方面也还以颜色,用其来炸沉了意大利的战舰。二战期间,蛙人运载器共出击42次,击沉击伤舰船22艘。

蛙人潜水器的历史与战例

(二战中意大利的人操鱼雷)

人操鱼雷已经具备诸多蛙人运载器的特色了。唯一和现代运载器不同的,是它不单纯是一种运载工具,而且还是一种自爆型的武器。

到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全球剑拔弩张,虎视眈眈。这时候,派遣蛙人彼此渗透,成为了双方常见的斗争模式。而在一些局部战场,蛙人也成为重要的秘密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导弹、雷达技术的发展,过去以水面舰艇或者潜水艇投放蛙人的方式风险越来越高。蛙人们常常需要在距离目标较远的地方下水,然后到达目的地。因此,需要推出小型化的运载设备,帮助蛙人通过这段距离。美苏为首的各国,都在这方面有了突破。

现代的蛙人运载设备,主要包括小型蛙人推进装置(DPV)、湿式蛙人输送艇(SDV)、干甲板掩蔽舱(DDS) 以及大型干式蛙人运载器(ASDS)等。

以下是一些蛙人的重要战例:

1941年12月,意大利蛙人马切格利、杜兰德等搭乘潜艇秘密进入亚历山大军港,用人操鱼雷炸毁了“伊丽莎白女皇”号战列舰。

1944年7月,德军蛙人驾驶数十艘“黑人”人操鱼雷多次攻击盟军,击沉对英军3艘扫雷舰、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蛙人潜水器的历史与战例

(二战中德国的人操鱼雷)

1944年8月,德军蛙人驾驶“松貂”人操鱼雷多次攻击盟军,击沉万吨轮船1艘,战列舰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扫雷舰1艘和小船数艘。

1964年5月2日,越南北方的两名蛙人潜入西贡港口,在美国的卡德号护航航空母舰安防了80公斤炸药,引爆之后,形成一个长8米的破洞,并造成5人死亡(一说55人),船只大量进水,沉到了15米深的港口底部。

蛙人潜水器的历史与战例

1996年9月,朝鲜一艘鲨鱼级小型潜艇在执行任务时,搁浅于韩国江陵市的海滩,艇上26名朝鲜船员和特种兵弃船登陆,韩国调动了数万兵力围剿,最后朝鲜死24人,被俘2人,韩国方面也死伤数十人。

1998年6月,朝鲜一艘鲑鱼级微型潜艇被韩国渔船的网挂住遭俘获,艇上9人全部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