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爲肌張力高,怎麼區分?怎麼醫治?

古語說:對症下藥。但這個“症”一定要找準,醫學上有許多疾病表現類似,比如帕金森氏病與帕金森綜合徵等等。扭轉痙攣與痙攣型腦癱在臨床上也容易被誤診,兩種疾病都表現為肌張力高,容易被混淆,容易被誤治!今天,西安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小兒腦癱診療中心米偉陽醫生就為大家講講如何區分和治療這兩種疾病。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區分?怎麼醫治?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區分?

1、痙攣型腦癱是一種最常見的腦癱類型,在所有腦癱病例中約佔75%。一般是出生前至出生後早期(一般指生後4周之內),在腦發育未成熟階段受到腦損害而引起的一種以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的疾病。腦部病損的位置主要在大腦皮層運動區的錐體系統,臨床表現有單癱、偏癱、三肢癱(痙攣性癱瘓)和四肢癱等形態。

痙攣型腦癱患者的病情在用力和激動時加重,安靜入睡時減輕。由於關節痙攣,自主運動變得很困難。偏癱患者表現是環形步態,因其患側伸直而難於屈曲,所以行走時需要將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做半圓形旋轉動作。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區分?怎麼醫治?

2、扭轉痙攣又稱特發性扭轉痙攣(ITS)、扭轉性肌張力障礙,是一種錐體外系疾病。病理改變主要為基底節、丘腦、大腦皮質神經細胞變性和尾狀核、殼核小神經細胞變性。各年齡均可發病,多見於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以肌張力障礙、四肢、軀幹以至全身劇烈不隨意扭轉為特徵。原發性扭轉痙攣的病因不明,部分病例有家族遺傳史。繼發性扭轉痙攣多數是由於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一氧化碳中毒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

扭轉痙攣常從一側或兩側下肢開始,足呈內翻蹠曲,行走時足跟不能著地,隨後軀幹及四肢發生不自主扭轉運動和姿勢異常。此病以軀幹為軸扭轉或螺旋樣運動最具特徵性,動作多變無規律,自主運動或精神緊張時扭轉痙攣加重,睡眠時形體可以表現為正常,一般身體成軟態。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區分?怎麼醫治?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醫治?

注意到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的區別,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治療誤區。目前兩種疾病均無肯定有效的藥物,外科手術治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症狀。但是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與帕金森氏病與帕金森綜合徵可以採用類似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案不同的是,這兩種病不能採用同樣的藥物治療方案,更加不能採取同樣的手術治療方案。

1、痙攣型腦癱:3—10歲痙攣型腦癱患兒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FSPR手術,即功能性選擇性脊神後根部分離斷術,也稱腦癱一期手術。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

痙攣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同為肌張力高,怎麼區分?怎麼醫治?

2、扭轉痙攣:6個月—6歲扭轉痙攣患兒可以通過頸總動脈外膜交感神經網剝脫術(簡稱CPS手術)改善大腦供血、供養來改善患者的扭轉、多動、肌肉張力增高等症狀。

如果扭轉痙攣和痙攣型腦癱不幸被誤診,就會進行錯誤的治療,只會不斷加重症狀,最後使患者受到更大的傷害。因此,米偉陽醫生建議患者就診應該及時到正規的兒童醫院,在正確確診病情的基礎上,再進行科學規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