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肺癌腦轉移藥物治療最新進展

張力:肺癌腦轉移藥物治療最新進展

張力教授、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名醫、南粵百傑,現任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主任、I期病房主任、中山大學肺癌研究中心副主任、肺癌首席專家。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藥物評審諮詢專家、國家衛計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抗腫瘤藥專業組成員、衛計委癌痛規範化治療專家組副組長等。1996年和1998年分別赴法國IGR和美國Fox Chase腫瘤中心短期進修。2001-2002年在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進修。主要學術任職包括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CSCO常務理事、CSCO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候任主委;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肺癌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國際肺癌研究組織(IASLC)情報委員會委員。

腦轉移佔癌症的9%-17%,其中腦轉移發生率較高的三大癌種,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約30-50%有腦轉移,易發生腦轉移是小細胞肺癌的重要特徵,約有1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存在腦轉移,這類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4-6個月,2年內腦轉移中的累計發生率超過50%。肺癌腦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預後非常差,往往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肺癌腦轉移的治療從1970年代的皮質激素以及甘露醇等減輕水腫控制症狀治療,逐步經過透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再繼續發展到現在以靶向治療為主,免疫治療作為新的治療手段,開創了較好的局面,也大大改善了肺癌腦轉移的預後。

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患者,如EGFR基因突變和ALK融合基因,大量研究已提示靶向藥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具有較高的顱內緩解率並改善症狀,成為臨床中不可或缺的選擇。近2年,第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以及血腦屏障透過率極佳的一代T藥物AZD3759均顯示良好的療效。為肺癌腦轉移患者一線二線治療均提供了保障。ALK抑制劑中,第二代ALK-TKI(Alectinib,Brigatinib),以及第三代ALK-TKI(Lorlatinig)均顯示了良好的顱內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使存在驅動基因突變的NSCLC腦轉移治療取得飛躍式進步。隨著分子檢測和靶向藥物的不斷創新,更多通過穿透血腦屏障治療腦轉移的小分子藥物將不斷湧現,使得腦轉移的治療前景更加廣闊。

驅動基因陰性的肺癌腦轉移患者,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於非鱗NSCLC腦轉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回顧分析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貝伐單抗使用對顱內外病灶有效率近似,對比單純化療均能大大提升有效率以及無疾病進展期。對於存在CNS轉移的NSCLC患者,免疫治療單藥已初步顯示出臨床獲益,Atezolizumab的生存獲益最為突出,pembrolizumab與nivolumab其次。PD1單抗或PDL1單抗是否對CNS獲益不同需要進一步探索。CNS轉移的NSCLC患者免疫治療優勢人群的探討目前尚無結論,同樣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已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