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就如同一條來自上古的河流,同時歷史也把一些人拋進歷史的墳墓。但無論如何,歷史總不會把文明的腳步停歇,用去等待步履蹣跚的迷茫者;有的人剛剛呱呱墜地。世上的事變幻莫測,有的地方陽光明媚。它創造了歷史用來衡量人類的價值,不過匆匆數十寒暑。有的人一生精力充沛,一生都在創造歷史,血流成河。

時光荏苒,光陰飛逝給世人留下了多少斑駁印痕。青絲暮雪,矮矮年輪記載了多少崢嶸歲月

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畫紙。歷史是無數的浪花,時間是一條河流。歷史是絢麗的花朵,時間是一座大花園。歷史是繁星,時間是藍色的天幕。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每次看到國內電視劇中的衝鋒槍筆者都有拍板磚的想法,這個想法待會再說。先說說國產影視劇中出場最多的槍吧,出現最多的有兩款,一是M3,另一把是斯登。先說說司登吧,1940年,英國在法國的遠征軍由敦克爾克大撤退,儘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士兵扔在了海灘上。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當時,英國什麼樣的武器都缺。英國兩個槍械設計師謝波德和杜賽賓在英菲爾兵工廠著手研發衝鋒槍。研發成功後,命名時取設計者Shepperd和Turpin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廠名稱Enfield(恩菲爾德)前兩個字母組成,即Sten,中文音譯為司登。司登衝鋒槍可以說是大戰逼出來的。司登衝鋒槍結構非常簡單,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組成的:槍管是圓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圓的,槍托也是圓的,槍機拉柄也是小圓管。所以很難聽的綽號也隨之而來,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傑作,而且它英文名稱Stens(複數形式)和英文的惡臭Stench形音相似,使它又多了一個別號:臭氣槍。又因為司登衝鋒槍製造起來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槍費用不到11美元,於是又有人嘲諷說是伍爾沃思玩具槍。當種種難聽的外號並沒有遮住了司登優秀的性能。它是一支威力頗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於迅速大量生產(這在戰時很重要)。當然,此槍也有缺點。司登衝鋒槍內部抄襲德國MP38/40,它的缺點也和MP38/40一樣,保險僅僅是將槍擊掛在後方位置的槽內以阻止擊發,許多盟軍士兵還沒有到前線就被自己的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但不論怎麼說,這都是把好槍。司登衝鋒槍有五個型號,分別是:Mk.I、Mk.II、Mk.III、Mk.IV和Mk.V。共製造了超過4百萬支。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說完司登再說說M3。二戰期間,美軍及盟國部隊對沖鋒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湯姆森的加工工藝複雜,滿足不了戰爭需要。所以誕生了M3,M3由美國兵器設計師喬治·海德和弗裡德里克·桑普森總工程師根據1941年美國軍工總署技術部輕武器研究發展局提出的指標共同發展設計。此槍廣泛採用衝壓件是一大突破,成本當時為22美金/支,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在第二此世界大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5664支M3衝鋒槍。但此槍缺點是射速慢,重量偏大,右側拉機柄強度不足,彈匣容易脫落,剛在美軍列裝時還曾被美軍恥笑為“注油槍”,所以後來又開發出M3A1,但也沒M3多。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再說說國產的影視劇中槍械的穿幫,說到這我都有拍板磚的想法。你看看中國關於抗戰的電視劇中出現的最多的是M3和司登,中國導演忒鍾情他倆了吧。司登是1939年定型生產,而M3是美國1943年才定型量產的,就連美軍自己的部隊直到二戰結束還沒有全部換裝,M3進入中國是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根據處理戰時富餘物資的議案才送給和低價賣給國民黨政府,並在內戰爆發後,做為軍援物資送給國民黨軍隊。可你看看中國的影視劇,哪個不是在抗戰時就用上了M3,甚至淞滬會戰、太原會戰之類的早期會戰,英勇的國軍戰士也拿著M3對日軍掃射。《太行山上》拍的不錯,還好,裡面那個將有絕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的郝夢齡將軍拿的可不是M3,不過也足夠雷人,因為是斯登衝鋒槍,最終將軍手中的斯登跌落,他老人家也為國捐軀了。八一廠都出現這個了更何況其他的影視劇,最雷的是,日軍居然也裝備起了的M3。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相比起中國人家老美做的很好,人家在關於太平洋戰爭中的槍就很真實。人家用的就是湯姆森衝鋒槍,湯姆森衝鋒槍是一種短槍管、發射手槍彈的抵肩或手持射擊的輕武器,裝備於步兵、傘兵、偵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軍等。由美國人佩思和奧克霍夫設計的。又叫芝加哥打印機,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M1系列衝鋒槍。其中M1928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並少量裝備了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為英、法等盟國軍隊所使用。後對M1928A1式進行了改進,發展了M1式衝鋒槍,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槍,後來在M1式的基礎上又改進為M1A1式衝鋒槍。將半自由槍擊式改為自由槍擊式。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停止生產。此槍在中國遠征軍中曾經裝備,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過此槍。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而德軍在二戰使用的是MP38/40,MP40是MP38的改進版本。MP38/40有許多創新,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摺疊式槍托和採用鋼材與塑料製成的衝鋒槍,就結構來說,MP38和MP40衝鋒槍拋棄了以前衝鋒槍的木質固定槍托、護木,弧形表尺,包絡式槍管護筒的結構以及粗大笨重等特點,率先以鋼管摺疊槍托、翻轉式表尺、裸露式槍管取而代之,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短小精悍的衝鋒槍。就工藝來說,MP40衝鋒槍大規模簡化了製造工藝,將機匣、拋殼挺、彈匣卡筍等原先是機加工的零部件也改為衝壓製造,使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它的經濟性有口皆碑。在1940-1942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支MP40衝鋒槍,直到60年代仍有一些國家使用這種槍。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而蘇軍裝備的衝鋒槍則十分有名,那就是波波沙。波波莎衝鋒槍是一種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衝鋒槍,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此槍有兩款,一是PPSh-41,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設計,又名:轉盤槍PPSh41衝鋒槍結構特點是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與早期的ППД系列衝鋒槍相比較,結構簡單,加工工藝性較好,理論射速和射擊精度都較高。該槍採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開膛待擊。槍管膛內鍍絡,槍管護筒的前端超出槍口並稍微向下傾斜,具有防止槍口上跳和制退的作用。機匣、槍管護筒都用厚鋼板衝壓製成,具有容易加工和成本低的優點。另一種就是PPSh-43。此槍一共有87個零件,採用了鋼材與塑料相結合的方式,其性能與PPSh-41差不多,只是便於製造。到戰爭結束時已有約5,000,000交付部隊使用。是二戰經典名槍之一。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這個,5對輪子就這麼出現了....

有一種穿越:叫中國神劇中的不科學的輕武器

對比來看,我的團長我的團,基本是少有的良心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