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图|来源网络

我不想学习了

“我不想学了!”

“今天怎么回事?”

“我就是不想学了。”

说完儿子的小拳头朝我打了一拳,小嘴嘟哝着,眼泛泪花,老师和助教都在,我不好说什么,气氛一下子很尴尬,我马上拉着儿子出去了。

在教室门口,我和儿子冷战5秒钟,我想跟他大吼大叫一来影响不好,毕竟家长都在旁边看着,二来伤了他的自尊心就不好了。

我问他:“马上就要考试了,今天不学到时候考试不过怎么办呀?”

儿子沉默了几分钟:“我不想考试,也不想学了。”

“为什么呀?”我有点着急了。考试是小事,失去了学习兴趣可就麻烦了。

“考试的那些动作我都不会。”突然儿子说道。

“你都学了好几个月了,怎么还没记住呢?”

“我就是不会。”

终于知道了实情,这也怪我每节课都是让他独立进去上,自己在外面也没有盯着他记住动作,最关键的是回家每天都忙于认字,讲故事,根本没有想过要把跆拳道练习一下,快到考试的时候了才开始重视,已经晚了。

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我不会呀

最近开始上暑期逻辑思维训练班了,之前一直看到群里各种鸡血妈给孩子鸡血的那些训练班,自己一直忍住心想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

暑假前家门口的书店楼上开了个新培训机构,暑期新班招生99元8节大课,当时就果断报名了,要知道现在市场上一节逻辑思维课是100-160的价格啊。

原本担心孩子第一次接触逻辑思维会跟不上,而且第一次参与课堂教学,这种“屁股坐正,小手放在桌子上”的正规训练他会不适应。

没想到第一节课表现非常好,不仅在课堂上多次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还举手上台和老师互动,最后还得到了两个奖章。

谁知是我高兴的太早,第二节课是爷爷送去的。下班回家问了一下情况,和第一次反差挺大,不仅不愿意回答老师问题,而且上课也不好好坐,老师把椅子翘起来玩。

我一听这下又完了,逻辑思维训练也要泡汤了。于是赶紧问孩子:“今天的课感觉怎么样呀?”孩子一阵沉默。

我有点急了,继续发问:“昨天表现不是很好吗?今天怎么回事呢?是不喜欢这个课吗?”

突然孩子说了一句:“今天老师讲的我不会呀!没学过呀!”

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这小子不肯去上课,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开口和老师互动也许就是因为他不会啊!不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把学到的东西反馈出来,即使反馈出来也可能是错误的,最后就担心老师同学批评或者嘲笑他,让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

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为什么比课堂还学的好

发现了根本原因之后,我开始做自我检讨,并给孩子列出了一个复习计划,不仅是希望他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能够真正吸收,而且也希望帮他重拾信心。

首先,我拜托跆拳道老师单独给孩子录制了一段完整的课程动作,当天晚上老师就把视频录好发给我了。(目标)

其次,我把每天练习跆拳道的时间固定下来,定于每天晚上吃完饭,这样平时下了班也可以带他练习。(习惯)

然后,我和爸爸担任陪练,一起拉着孩子练习。这样一来有了我们两个陪同,孩子不会觉得是我们再逼着他学习,而是全家一起参与的一个游戏。(指导)

最后,就是反复练习。刚开始,孩子说什么也不肯练,爸爸只能让我出去,在房间里进行一对一指导,因为孩子很黏我,我在旁边他就可以撒泼耍赖了,我只好出去。

而我一个人在门外也没闲着,对照着手机里老师的视频自己开始练。就这样反复练习了不下30遍,我把全套的动作都记下了,而且不看视频自己也能摩拳擦掌一番。

后来我进去看的时候,孩子和他爸还停留在基础的前几个动作,爸爸还把几个招式打反了,动作生硬,于是我把刚才自学的那套经验指导给他。

在反复练习了多次之后,爸爸终于掌握了要领,并且教导孩子开始练,一个晚上折腾下来,孩子打的比课堂上还要好。(反馈)

为什么在课堂上上了快半年的课,孩子依然没学会打跆拳道,在家里反复练习了一个晚上,他居然学的比之前还要好呢?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也叫“反复地有针对性地练习”)

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黑带七段16年

孩子训练的这个跆拳道馆的馆长是个朝鲜族的中国人,每次他一来就能震慑住这帮淘气的孩子们。不仅是因为他的声音特别洪亮,更是因为他的一招一式强而有力,不仅是大人,嬉戏打闹的孩子们见了他的招式都特别佩服。

有一次看到馆长老师的腰带上的黑带是七段的,其他老师都是三段,我儿子很好奇的问:“老师,你的带子怎么是七根线啊?”

馆长一下子笑了:“哈哈,因为我是七段,是跆拳道最高的等级。”

我知道国内还没有黑带七段的考试,一定要去韩国那边考试,能到七段那是非常厉害的。

原来馆长年轻的时候是一级散打运动员,后来由于兴趣爱好学习了跆拳道,那个时候运动员是有编制的,但有一天馆长却告诉父母自己打算开一个跆拳道馆。

那个时候年代,跆拳道压根很少人知道,也没怎么普及,馆长这么做意思就是要放弃编制,自己下海,这个消息把他的父母气炸了。

不过现在跆拳道馆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有稳定的生源,品牌也做出来了。馆长说现在的孩子都是暖房里长大的花朵,想当初自己练习跆拳道的时候一天10个小时都在做同一个动作,不做到最好是不会停下来休息的。

所以他最终拿到了多个国际大奖,还有缘拜了李小龙的徒弟为师。

在《刻意练习》中提到,那些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

说的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什么“终身学习者”,你就骗自己吧!

听了那么多课依然学不好

经常会有小伙伴问我这个课要不要买,那个课有没有必要听,我经常会让他们思考一下,这类型的课之前有没有听过,如果有听过的话建议再拿出来反复听几遍。如果没听过的话看看自己买下这个课之后有没有时间去实践。

记得群里有一位“听课专家”,一年买了40多个专栏,但一年后我再另外一个社群里又看到了他,当时就了解到了,他的职位和薪资一点变化都没有,而且在社群里的表现和以前一样并不突出。

我有一天就问他:“买了那么多课是不是都有时间听呀?”

他告诉我,其实他也挺苦恼的,不买课程感觉自己损失了什么,但买了很多课,每天像播放器一样的轮流播放一遍,虽然听的时候他也挺用心的,但最后的结果往往不怎么样。

很多人会轻信《异类》中提到的1万小时定律:“1万个小时的专业技能锻炼绝对是必要的,比尔乔伊,比尔盖茨,莫扎特,这万个小时的锻炼可以提升你对专业信息的理解程度,形成自己的优势,让别人记住你。”

但却没有去剖析这1万小时并非是重复劳动,而是每一次都聚焦在自己的困难和目标上,刻意去练习那些难点,刻意地去改变大脑的神经元,从而达到更高的层级。

所以,在观察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很多“终身学习”者其实都是“伪终身学习者”,他们的关注点都是在“学习上”,但其实“终身学习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人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概念,重点是在“进步”上。

古时候孟子就说过“仁者如射”,意思就是射箭的人摆好姿势把箭射出去,如果射不到,不要埋怨客观原因,而是要从中间总结经验。而企业大佬柳传志在公开场合也多次表示联想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就是刻意练习,总结经验,不断升级。

最后提醒一下还在精进路上的这些“终身学习者”,看看自己如何和一年前的自己没什么区别,那一定是有问题了,很大一部分也许就是没有真正地去刻意练习。那些成功的人真的不是天生的,他们勇于突破自己“心理的舒适区”,做到知行合一,而不是看着书,听着课,依然享受着现在的生活。

醒醒吧!不要再自己骗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