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最賺錢的基金——紅利基金

1.紅利基金收益

2.紅利基金三兄弟

3.紅利基金賺大錢原理

4.紅利基金髮展歷程

紅利基金就是“高現金分紅的一籃子股票”,年年有分紅。

1.紅利基金收益

(1)比如510880的分紅髮放情況。

怎樣,與銀行一比,是不是很動心?“夢想照進現實”了有沒有?


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從歷史業績上看,它的長期走勢往往好於大盤”。此處以上證紅利為例。


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當然上證紅利指數的缺點也是有的。一來它的波動性小於上證50,二來它參考的是過去兩年現金股息,所以有些偶爾大額度分紅的成分股也被它重倉收錄。也就是信息有一定的滯後性。

(2)指數的股息率與指數基金的分紅率

指數的股息率是大於指數基金的分紅率的。原因:指數的股息率是按照過去一年的成分股的現金分紅計算的,但指數基金還需要扣除管理費、託管費以及基金誤差。所以最終基金的分紅率會比股息率少一些。

而且指數基金分紅大都也有條件,即累積淨值需要跑贏指數本身1%以上才能現金分紅,否則收到的成分股股息會歸入淨值。

股息是公司盈利的一部分——指數的股息=成分股的盈利*成分股平均分紅比例。

就目前來看,A股平均分紅比例在30%左右,即年盈利的30%用於分紅。像恆生能達到40%,滬深300在31%左右。也就說每年滬深300的成分股,會把盈利的三成以現金分紅的形式發放出來。

所以不斷在股息率高的時候投資高股息率指數基金,之後一直持有,堅持幾輪牛熊下來,每年的分紅會非常可怕,而且分紅收益不受股價波動的影響。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思路,就是非常考驗毅力。

2.紅利指數有哪些?——紅利基金三兄弟

紅利策略的有效性久經考驗,所以各家指數發佈商都發布了基於紅利策略的指數。上證有上證紅利,深證有深紅利,中證有中證紅利。


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1)上證紅利

因為A股高分紅的股票主要是藍籌股,所以上證紅利也是一隻標準的藍籌股指數。對應的指基是紅利ETF。上證紅利股票基金跟蹤複製上證紅利指數,該指數成份股由股息率最高、現金分紅最多的50只股票組成,是上證A股市場真正的核心優質資產。目前只有一隻基金進行追蹤: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510880)。

每年根據最新排名優勝劣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下圖為最新上證紅利指數的50只成分股:


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紅利ETF是一隻老牌基金了,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在同類中都比較低,規模也不錯。是場內投資紅利類指數基金的首選。

(2)中證紅利

一般來說同等定位的指數,跨市場的中證會比單一市場的上證指數表現好一些。中證紅利的歷史收益就比上證紅利更好一些。

目前,中證紅利指數有三隻基金進行追蹤:

100032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基金

090010大成中證紅利指數

100033萬家中證紅利指數

可以從費率和規模上來看進行選擇。

(3)深證紅利

該指數數的估值普遍較高,所以深紅利股息率並不高。

追蹤深紅利的基金有一隻:工銀瑞信深證紅利基金。場內是159905,場外有對應的鏈接基金481012。

除此之外,像H股指數和恆生指數,在低估的時候,股息率甚至會比A股的紅利系列指數還要高,因為港股的成分股分紅比例普遍高一些。還有像新西蘭等海外市場也都習慣大比例分紅,這些也是潛在的紅利型指數。

【關於高股息率指數還有一個特別的投資技巧:巴菲特介紹過,如果市盈率的數值低於股息率的數值,這是投資股票的大好機會。

這種投資機會往往是在低估的基礎上再次下跌導致的,可遇而不可求。

對於分紅比例在30-40%的指數來說,要出現這種機會,市盈率得跌倒5.X倍甚至更低。

14年的時候,上證紅利也曾短期達到這種情況,隨後出現大幅上漲。

指數基金在追蹤指數的時候,會有一定的誤差。例如倉位不滿。另外紅利etf也有一定的誤差。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需要給予紅利etf更高的安全空間,最好是在9倍市盈率以下再開始投資。

3.紅利基金賺大錢原理

“價值股”的定義有很多種,對指數來說,價值股的定義是低市盈率 低市淨率低市銷率高股息率等等。紅利主要圍繞股息率來做文章的。所以通常這類品種也有一個別稱“價值類股票”。 而本身價值型的指數基金,是容易獲得超過市場的收益的。

紅利類指數基金超額收益的源泉:定期調倉——保持了自身“相對更便宜”,每年都在做“低買高賣”。就能獲得一定的超額收益。

每年指數基金會有調倉,調倉的時候,會把股息率高的調入,股息率低的調出。股息率=現金分紅/市值。其中現金分紅是一年才變化一次的,所以股息率變化,主要是因為市值的變化。也就是說,短期裡漲的多的品種,股息率會變低,容易被調出;短期裡跌的多的品種,股息率會變高,容易被調入。每年的調倉,就成了“批量調出短期漲的多的品種,調入短期跌的多的品種”。買的便宜,容易帶來超額收益。

比如說2017年12月份,中證紅利的調倉,就調整了20只股票,約佔全部股票的20%。

調入的股票,平均估值是比調出的那批低不少的。調入的主要是短期跌的多的,調出的主要是短期漲的多的。


我的“養老基金”就選它!


總之,紅利指數投資就像一個可以自我更新的有機生命體,它可以不斷地自我成長,自我進化,去除壞的標的,納入新的優質公司,完成了自我的新陳代謝,所以長期投資紅利機會,還是大概率能取得穩穩地幸福。

4.紅利基金髮展歷程

紅利類指數基金,也經過了三個階段的進化。

(1)早期的紅利指數基金,是“選擇高股息率的股票,市值加權”。

也就是選出股息率最高的一批股票,哪個股票市值大,就在指數基金中佔比高一些。這樣的紅利指數基金,好處是流動性好。但是缺點是沒有發揮出紅利類指數股息率高的優勢。

(2)到了2013年的時候,上證紅利和中證紅利做了一次改變,從“市值加權,變成了股息率加權”。

這次轉變後,國內的紅利類指數基金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紅利指數。股息率越高的品種,會得到更大的關注。

但是還有個問題,有的週期性行業,會在行業特別景氣的時候,盈利很多,多出來的盈利,這些行業就會以分紅的形式分出來。導致短期裡股息率非常高。例如2007年的鋼鐵行業、2012年的銀行業。這種情況下會導致紅利指數過於集中於某個強週期性行業。

(3)所以到了紅利機會,已經不是單純的“選擇高股息率股票+股息率加權”了,還對成分股的盈利增速、行業分佈等有一定要求。

紅利機會要求單個行業的股票不能持有太多,要求成分股的盈利要有增長。對傳統的紅利類指數做了修正。從行業分佈上,紅利機會相對均勻一些,大小盤分佈也比較均勻。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紅利機會確實是目前最分散、均勻的一隻。像深紅利和上證紅利是大盤股為主,中證紅利偏大盤,紅利機會的話中小盤比例會高一些(這裡的中小盤也多是500成分股)。這種修正,並不一定會體現在收益上,有的時候是體現在“持有股票更加分散、風險更小”的角度上。

總結:

紅利策略是一個久經考驗的優秀策略,而且其高分紅的特性,特別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者:從一個長時間的角度,指數的股息會隨著盈利的增長而增長,對應的指數基金的分紅也會不斷增長。

如果手裡有一堆在高股息率時買入的紅利型基金,未來收益會非常不錯,而且每年還會收穫高現金分紅,不受牛熊影響。這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投資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