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历史,总不乏书写传奇的土壤,正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总有一些地方扮演着让人心潮澎湃的角色,如银宝湖和平村、民主村、银宝村……

这一串串名字如音符般流淌在我县湖区村庄发展史的谱线上,犹如接力似的演绎着时代的沧桑巨变。

如今,3万银宝湖热血儿女,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让一个个湖畔水乡奏响了属于自己的乐章。

(一)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关于银宝湖得名,有很多种版本。有人说,银宝湖原名叫“银宝芜”。

大家都知道,银宝湖的土话与都昌话很相似。在当地人的土话中“银宝湖”称作“银宝芜”,那里这样的“芜”有很多,如金宝芜、青林芜、小牛芜、黄瓜芜、鸭鹊芜、万家芜。

当地人把“湖”通称“芜”,“芜”是荒芜的芜,即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但又不是完全空白、一无所有,因为还有草,所以就叫“芜”比较贴切。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惊叹!不知安徽的“芜湖”是不是也与这个有关?

位于县境最西边的银宝湖,东临油墩街,东南望鸦鹊湖,南联鄱阳湖,西靠都昌县的南丰、万户、中馆,北接响水滩,西河插着银宝湖和油墩街的中间由北向南流入鄱阳湖。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相比山区而言,湖区的人性格比较彪悍、聪明而狡黠。其实,上面提到的那些“芜”原本是连成一体的,全是鄱阳湖的组成部分。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这就是所说的“枯水一线,洪水一片”。

然而,随着鄱阳湖水的潮涨潮落,众“芜”的界限变得若隐若无,为了争夺湖面、地盘,附近的村庄为此经常纠纷四起、杀戮不断。这其中争夺最厉害的要数彼此紧邻的“银宝芜”和“万家芜”。

“银宝芜”是属于“九姓”人家的,他们分别是段姓、余姓、高姓、汪姓、江姓、张姓、程姓、冯姓、胡姓,共十几个村庄;而“万家芜”是西河对面万姓人家的。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汛期来了,水面辽阔、一片汪洋、和鄱湖连成一片,这时鱼虾河蟹、菱角莲藕应有尽有,人们或打鱼或采菱、或捕蟹或摘莲,生活美满;枯期水面退去,鱼虾落港、水草丰美,人们取鱼卖草(原来是用草作耕田种地的肥料)、放牧拓荒,其乐融融。这上天恩赐的“金宝芜、银宝芜”啊!是他们所有的收入来源,是他们的的粮仓,是他们的饭碗!又怎肯让与他人?

为了争夺“银宝芜”的湖区地盘,“九姓”和“万家芜”所有者的“万”姓人家从此纷争不断。刀来抢去,时常搏杀,不知有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老人往往根据每次战死的人数来界定称谓每场战事,其中就有“九届人命”——“九姓”人家死了九人、“十七届人命”——“九姓”人家死了十七人,每一次战事双方皆伤亡惨重,血染山河。这些纷争多发生在解放前期,随着“渡江”解放,进入了了人民政府的新时代,政府开始调解各地的纠纷、依法行政,“九姓”和“万”姓的战争也逐步得到控制。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这里人文自然景观优美独特,有明朝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留下的诸多遗迹:陈塘,象山,卒山,马山,还有巨龟山,碧螺思春的螺蛳山,静卧待发的蛇山。登鸣山可壮观鄱阳湖日出日落,云起云飞;临独山可领略千姿百态的水中溶洞和深不可测的龙潭奇景,若荡舟湖上驻足湖中小岛太阳洲,则珍稀的大雁、天鹅、白鹤、水鸥等湿地候鸟可尽收眼底。饱览湖光山色,犹如置身蓬莱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到过银宝湖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只有2万多人口的小乡,每个村庄却比较大。

霁玉亭,位于银宝湖乡和平村委会南面的对顾山之巅。亭为两层六角飘檐,从山脚步四百余阶至亭前。白天光彩夺目,晚上灯光如龙,蜿蜒直上亭顶,实乃鄱西形胜,银宝湖乡之亮点。亭东为浩渺无边的鄱阳湖,南为秀丽的鸣山,西为肥沃的田园,北为于姓古村,该村名曰鉴玉村,建村600余年,1400余户人家,6000余于姓聚居,曾设南、北岸两个村委会,现为和平村委会,村之外围为西河。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和平村是四乡八镇第一个在山上建亭的,而且此亭远比周边的小亭雅致、美观。于是,每到日落时分,怀着或多或少的优越感,总有三五成群没有外出的人们来这里登山。人们或站在亭内,饱览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或坐在亭边的石凳上谈天说地,而且总要坐到月出湖静才兴尽而归。

地球是个村,“村民”们在不断迁移,故乡的名字也被他们带到新的地方。所以出现了许多同名的“村庄”,其中不少名字被争逐,但有一个名字不会争,争到了也没用。这个名字一直默默守候着一个古老的村庄,成为这个村独特的标签——鑑玉。

鑑玉村看上去很古朴,给人最直观印象就是古树参天,四五人合抱的大樟树随处可见。据该村宗谱记载,于本姬姓,周室之裔。武王子、成王弟姬诞,封国曰邘,后世子孙以国为姓,去邑为于,这便是于姓的简单来历。

于氏祠堂坐落于鑑玉村中心的最高处,坐北朝南。南面正门乃砖砌牌楼式结构,看上去气势雄伟壮观。正门上方嵌一青石匾额,上面镌刻着“于氏宗祠”四个字,刻工劲道、字体圆润,乃大师手笔。两旁的拱形大门古朴典雅,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扇中门。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穿仪门,过万年台,便是“四水归堂”式的天井。天井当中是甬道,两旁各有游楼,游楼的木质档板上镌刻着“老老幼幼仁风德政、亲亲贤贤舜日尧天”对联,彰显鑑玉村尊老爱幼、重视人才的良好风尚。游楼下方是庑廊。庑廊长约16米,两旁伫立着16根花岗岩石柱。

过甬道,上露台,便进入了第二大厅。抬眼望去,只见享堂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长绵周历”四个描金大字。正堂结构略显单一,但用材奇特,大柱合抱、磉石如磐且雕刻精美。在中堂神龛中,供奉着于氏祖先的牌位。

关于村名的由来,银宝湖卫生院退休医师于集鹤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很久以前,世居鄡阳(都昌)八都的于公文忠,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焰、荣、光、辉。

其中,三子于光以义勇之才佐明太祖高皇帝定天下,洪武二年解兰州围时,不幸于马兰滩遭伏被俘,被“披额断手”杀于城下。朱元璋伤悼不已,诰封恩荣,追赠怀远大将军。塑像、配享鸡笼山忠臣庙,并赐金头银手归葬故土——都昌八都祖山神岭东楼下。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四子于辉以兄命奉母,间从兄所往来,途经鄱阳鸣山时,见此地依山带湖、地脉灵秀,便对家人说:此当旺之地,若在此定居,我族必旺。辉公最小的儿子叫思纳。思纳公第三个儿子叫鑑玉。

鑑玉(1388—1456),号晴峰,明永乐年赐进士。鑑玉公不忘祖父之志,于明太祖洪武年间,由祖居旧地都昌黄荆林迁居鄱阳新十三都鸣山,卜宅于鸣山之阴,破天荒、开新宇、辟田园,成为当世迁鄱始祖。鑑玉公亲贤乐士、慷慨好施,里社之内无不爱而重之,后世遂以公之名讳直呼村名曰:鑑玉村。

鑑玉公次子名广,系迁鄱二世祖。广公性灵敏慧、倜傥不凡,生性豪爽、博学多才,进足以傲视群雄,退亦可宠辱不惊。

广公卒于明弘治壬子年,享年82岁。葬于鄱阳湖边的美女山。传说广公入土时,有异人指点说:如遇头戴铁帽、脚履朝靴、木马骑人、鲤鱼上树四样俱全时下葬,其后代子孙将福泽绵绵。

广公安息之所地处偏僻,何来四样俱全?正当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头顶铁锅、脚踏牛皮铁钉靴、肩扛三足木马之人相继而来。独缺鲤鱼上树。也是天遂人愿,俄而,一渔夫手提一串鲤鱼赶来,并随手将鱼挂在树上。后人都认为广公洪福齐天,视其为神,但凡有所愿有所求,都会到广公墓前祭祀一番,顶礼膜拜。每年清明节前夜,于氏子孙便会趁夜上山,争着在凌晨零点烧头柱香。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二)

银宝湖,这个只有82.6平方公里的乡镇,有“鄱阳湖畔上的明珠”的美称。这里人口众多,爱拼敢赢刻进了每个世居于此人们的骨子里,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信仰。

他们从贫困到富裕,一路走来,在时代中搏击风浪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银宝湖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助全县经济巡查的推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清形势、找准定位、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谋篇布局、强基固本、“软硬”兼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乡域经济稳步提升。财政税收确保稳步增长。通过深挖税源控跑漏,培植税源促增长,内引外联应收尽收,全年共完成财政税收1461.6万元。招商引资再取新成绩。

2017年以来,该乡通过争取达成有投资意向的企业8家,成功签约的企业2家,其中中意达公司已落户县工业园区,总投资3600万元,主要加工生产五金挂件,年产值3000万元;新合源公司已在该乡注册成立青林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发展水稻及蔬菜基地。

——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一纵三横”交通干线全面启动。投资200多万元的主干道滑金线维修改造项目正开工建设。县重点项目G351台小线银宝湖乡境内段75.8亩征地如期完成,征地款230余万元如数发放到位,期间全力配合施工方解决困难,积极化解引发的矛盾纠纷,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施工。新建的县道杨南线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即将开工建设。鸣山大桥引道工程竣工,实现了鸣山大桥全线通车。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农田水利与电改项目有效落实。今年银宝湖乡小土地项目开发立项3300亩,已完工700余亩;2712亩的青林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已做好动员、测量、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小迎湖小农水项目完成施工;西河西联圩、小迎湖圩、鸣山圩的白蚁防治工程已全部落实到位;投资70余万元建设完成鸣山樟树岭等小水利项目;投资7000余万元的西河西联圩除险加固已开工建设。投资2700万元的茅家岭线和监玉线的电路升级改造项目已完工通电。

秀美乡村建设突出示范村、重点贫困村。自2017年全县经济巡查结束后,该乡认清差距,为找准方向,迅速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并展开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确定目标,鼓足干劲奋起直追。示范点和平村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建设,西分与鸣山两个贫困村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脱贫十大工程稳步推进,确保两村按期退出贫困村。

民生工程稳扎落实。脱贫攻坚再精准、再做实。一是按照“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人口一个不纳”的要求,对建档立卡工作多次展开整改及动态调整行动,全乡共清退贫困人口1712人,新纳入贫困人口1654人,在保证总规模的前提下做好了再精准,程序上更规范。二是逐村逐户制定“一村一档、一户一档”,对各类档案资料加强了归档整理,完善了贫困户信息的规范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乡扶贫工作站、村扶贫工作室标准化建设。三是坚持把推进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强化政策扶贫引导力,受理申报11户贫困户的发展产业奖补项目,奖补资金达10多万元。四是充分发挥扶贫宣传,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惠民政策规范化、阳光化抓落实。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该乡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和文化项目建设,为群众安装户户通2200户,让困难群众能够看上电视,对各村文化中心实施了“十个一”、“七个一”等项目打造。扎实开展血吸虫防疫工作,在封洲禁牧“回头看”中,依法淘汰了耕牛180余头。积极做好计生优质服务,实现网上办理证办证率81.07%,组织进村入户宣传十多次,特别是我乡开展的“幸福家庭”活动,多次获得上级表扬,完成打击“两非”案件1例。

——“四风”建设初见成效。正党风,全面从严治党。一是积极开展争当“五民”先锋活动,通过找准抓手,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各村“五民”工作室受理民事诉求共200余起,转办乡级35起,乡“五民”工作站受理民事诉求135起,办结118起。二是加快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各支部全面完成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三采取“党建+联谊联防”、“党建+扶贫”、“党建+三清、环境卫生整治”等科学合理推行党员主题日活动,并通过积极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做方志敏式好干部”、党员户标识等活动,真正发挥出“一个党支部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转作风,压实乡村干部勤政为民责任。

鄱阳银宝湖临鄱阳湖、都昌,传奇地从荒芜变宝湖

该乡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实行的“5+2+1”工作机制和“五查”工作法,倡导“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组织开展“五民”和贫困帮扶大走访,促使党员干部沉下身密切联系群众。在强化村级两委管理中,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双诺双述双评”、“四化一议两评”、集中整治“回头看”、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等活动。引乡风,喊停豪奢攀比陋习。针对我乡存在的节庆、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不良风俗,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方案》,并结合秀美乡村建设点实行以点带面的部署实施。淳民风,狠刹欺行霸市邪气。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开创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整治民风的工作方案》,磨砺出一把为民伸张正义严惩恶霸的利剑。

勤劳智慧的银宝湖儿女抓住历史机遇,立足本地优势,选择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闯出了属于银宝湖的传奇。他们汇聚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孕育未来。

在路上,永远做一个拼搏向前的行者,是银宝湖儿女对时代最美好的注脚。

文/陈元波 图/李哲民 (部分来源网络)


更多社会旅游信息,敬请关注:江二哥说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