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丨低調寬厚丨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風物君語-

濟南的根在哪裡?


說起濟南,你會想到什麼?

大明湖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你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攝影/王保國

趵突泉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天下第一泉。攝影/@學文映像

千佛山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千佛山的金佛,含笑而坐。 攝影/王保國

《濟南的冬天》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最妙的是下一點小雪呀! 攝影/楊常群

還是毫無印象?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展開的濟南,好像也沒什麼區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攝影/王保國

“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

時常被拿來和“山東最洋氣的青島”做比的濟南,低調寬厚,存在感卻始終不強似乎沒什麼能作為濟南強有力的落腳點,被人牢記。

可身為省會的濟南,她的根,究竟在哪兒呢?


01濟南土嗎?不!她很水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俯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泉奔湧,清澈見底。攝影/@學文映像

南依泰山,北跨黃河的濟南,因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

南高北低的地勢,既是濟南一切發展都繞不開的前提,也是其坐擁眾多泉水的條件之一。

濟南以“前震旦系變質岩”為基底,上布1000多米厚可溶性灰巖的南部山區,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發育為岩溶地貌,形成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共同組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脈狀地下網道。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繪圖/Q年

雨水落在這裡,迅速滲入地下,順單斜岩層北流,至濟南老城區北部時,受到不透水的火成岩阻擋,形成承壓水湧出地表,如此便給濟南帶來了奔湧不息的活泉,泉城濟南,由此而來。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冬天的趵突泉,霧氣繚繞,如夢似幻。攝影/Osiris

在著名的十大泉群中,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皆分佈於濟南老城。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黑虎泉據說因“水激柱石,聲如虎嘯”而得名。黑虎泉邊從不乏排隊打水的人,他們把打來的水裝入大塑料桶裡,帶回家中,或燒開直接飲用,或拿來泡茶、煮飯。攝影/欒勝偉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三個大張的虎口,是黑虎泉區別於其他泉水的標誌。攝影/@學文映像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用來裝泉水的塑料桶。攝影/@學文映像

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佈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活泉,匯流為護城河,淌入大明湖,千佛山、鵲山、華山遙相呼應,使濟南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

從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裡,“山、泉、湖、河、城”組合而成的濟南之美,可見一斑。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鵲山平厚、華山高聳。圖為《鵲華秋色圖》局部。圖/書格

乾隆皇帝十分欣賞《鵲華秋色圖》,將“鵲華秋色”題於引首不說,其“彈幕人格”也在這幅畫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被乾隆“題跋九則,鈐印眾多”的《鵲華秋色圖》,後因富察皇后病故,險些被毀。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和皇后富察氏遊歷大明湖,登臨鵲華橋,並取來《鵲華秋色圖》與實景做比,感慨“始伯筆靈合地靈,當前印證得神髓”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大明湖歷下亭,乾隆遊濟南時曾在此處居住。攝影/王保國

歸京途中,富察皇后病故,苦悶的乾隆再次把玩《鵲華秋色圖》時卻發現,圖中的鵲、華二山方位有誤,原本鵲山在黃河北、華山在黃河南,可畫中兩座山卻在同一岸邊。

乾隆大怒,以其為“不祥之兆”。《鵲華秋色圖》在百官的勸阻下才免於焚燬的命運,但被就此封藏於大內。

1949年,該圖跟隨遠渡臺灣的郵輪離開大陸,迄今為止,一直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02.“不羈”濟南:四門不對,北門不開


中國古城的傳統建築格局一般呈正方形,四門兩相對應,南北城門間的道路形成中軸線。

而護城河包圍下的濟南老城卻“四門不對,北門不開”。志書有云:“其門南居中,東偏北,西偏南,北偏東,

西去南近,東去北近。”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如今的濟南,老城牆早已拆除。攝影/@學文映像

如此不羈,這是為何?

答曰:泉。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泉的存在,讓濟南多了一份不羈的底氣。圖為泉城廣場。攝影/許立民

因濟南城東南地勢偏高,夏季洪水徑流量大,為防止洪水衝破東門湧入城內,東門建在了地勢相對平坦的偏北之地。

且明以前,濟南城東門一帶人煙稀少,即便城門為水所壞,也只北流匯入東湖,對居民影響甚小。加之東北方是去往章丘、淄博的必經之路,東門開在此處,出行也更方便。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珍珠泉,濟南的第三大名泉,位於濟南舊城中心,見證了千年來濟南的興衰榮辱。毛澤東曾多次遊覽珍珠泉,如今的珍珠泉大院,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的辦公場所。攝影/@學文映像

而南門和西門受唐代及唐以前郭城的影響,並非處於嚴格意義上的正南正西。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超然樓,屹立於大明湖東側的島嶼之上。樓內“寶貝”眾多。有高達8米的“江北第一木雕”,也有傳承近百年的“萬馬奔騰”,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東書畫界領軍人物的真跡,也有極其珍貴的古老拓片。攝影/@學文映像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超然樓內高8米,寬5米的《泉城攬勝》木雕,由楠木雕刻而成,該木雕將濟南的黃河揚帆、鵲華煙雨、四大泉群、三大名勝、芙蓉街巷等濟南名勝繪於一圖。攝影/@學文映像

濟南舊城的北門,又名“匯波門”,是宋熙寧五年(1702年)曾鞏任濟南太守之時,為抵禦水患而修建的。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濟南北水門,位於大明湖北側,連通護城河。攝影/@學文映像

此門原屬洩洪、阻洪

水利工程,門中設有調節水量的閘板。城中眾多泉匯流至大明湖後,從該門洩出,入北護城河,後通小清河,因此得名匯波門。又因門上可行人行車,亦稱匯波橋

濟南地勢南高北低,降雨時,城門可承擔洩出城內積水的作用。暴雨之際緊閉城門,則可將城區與蓄洪區用城牆隔開,從而阻止洪水倒灌。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俯瞰五龍潭。攝影/@學文映像

北門一般落閘不開,故有北門不開之說。今日所存的北門,門洞頂為拱形,頂部刻有“北水門”三個字。

03.連衚衕都不能規規矩矩

濟南城市佈局受到泉水影響的不只城牆,還有街巷。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濟南老胡同,青石板鋪成的街道,蜿蜒向前,能看出依水而居的痕跡。攝影/@學文映像

最早的濟南人,哪裡有泉,就在哪裡安家落院。這種依泉而居的痕跡在濟南胡同體現得尤為明顯。

濟南胡同的走向靈活多變,以珍珠泉畔明德王府及清巡撫衙門為中心,南北軸線止於城垣,不與南門相通。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寬厚裡衚衕。攝影/王延偉

老胡同的分佈,並非橫平豎直,規整有序,而是蜿蜒曲折,無甚章法,甚至坐北朝南在這裡也並非鐵律。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在濟南狹窄的衚衕裡輾轉,王府池子突然撞入眼簾。池子北面住著一戶姓張的人家,院內有幾株柳樹,石桌石凳,常有人於那裡飲茶下棋。攝影/@學文映像

前一秒還在只能通一人的巷子裡徘徊,產生進入死衚衕的擔憂,一個轉角,卻有小橋流水映入眼簾,恍若誤入江南水鄉。

泉的奔湧流淌,給青磚青瓦的濟南胡同帶來江南水鄉的溫柔之餘,也雀躍出靈動與活力。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穿梭於濟南的衚衕之中,多的是與水互動的機會。攝影/@學文映像

“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芙蓉街,西奎文,曲水亭街後宰門”,“縣西巷西鐘樓寺,後宰門東菜園子”。

衚衕名裡,也藏著泉的身影。東橋流水街、王府池子街、匯泉寺街、起鳳橋街……水的痕跡,遍佈濟南的“街頭巷尾”。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有的人生在羅馬,有的人坐擁錦鯉。攝影/王保國

舊日老胡同裡鋪滿青石板,

“石板一掀,就有泉水冒出”。不事張揚的小泉們置身於尋常巷陌或普通民宅之中,滋養著濟南的衚衕。


04.還能咋辦,靠水吃水唄!


說到濟南老胡同,芙蓉街自是繞不開的。

這條寬不過4米,長不過500米的街巷,從濟南開埠前便是最繁盛的街市。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撲鼻的美食鮮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抵就是芙蓉街。圖/圖蟲·創意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裁縫鋪、首飾店、染坊、書館、照相館、樂器行、診所、銅匠、銀匠鋪、眼鏡店、雜貨店、鞋帽店、服裝店,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餐館。

舊時濟南的四大魯菜館,有兩家坐落在芙蓉街,一是燕喜堂,二是東魯飯莊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芙蓉街的燒烤,就是讓你邁不開腿。圖/圖蟲·創意

燕喜堂烹飪追求“老濟南的歷下風味”,以清湯、奶湯見長;東魯飯莊則經營膠東菜,承辦大型喜壽宴席,1931年,胡適來濟時曾在此用餐。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芙蓉街上的特色小吃,猜猜它是什麼?攝影/劉明光

從芙蓉街向東穿過花牆子街和軲轆把子街,來到後宰門。

濟南名菜“九轉大腸”便誕生於此街的“九華樓”飯莊。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九轉大腸的真面目,會吃的濟南人以山楂糕的酸甜來解大腸的肥膩。攝影/@學文映像

不遠處的“同元樓”名氣更大,雖名為樓,實則是一座兩進四合院,珍珠泉和珍泉的泉水流經院內天井,店家用

木箱放入池中養鯉魚供客人選點。

直到今天,濟南胡同裡的不少餐館內仍有泉水,水中養魚,供食客挑選。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爆炒腰花,傳統魯菜的名氣擔當之一。攝影/@學文映像

店內無泉的酒店大廚們亦會早起到黑虎泉打水,運至餐館,拿來做菜、泡茶。大明湖和遙牆萬畝荷塘的

荷花、蒲菜、脆藕、茭白及其他水產品,也一一擺上了濟南人的餐桌。

泉,已然成為濟南飲食的一大特色。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泉水鯉魚的模樣沒什麼特別,但滋味卻妙不可言。攝影/@學文映像

泉水豆腐、泉水鯉魚、泉水鰱魚頭、泉水拉麵、荷塘小炒、釀荷尖、荷葉水晶包、泉水甲魚、酥炸荷花、蓮子芯茶、奶湯蒲菜煲海參……

這些與泉勾連的菜名,唯有出現在濟南,才配得上地道二字。


05.不喝泉水泡的茶,算哪門子濟南人?

濟南老胡同裡,最不缺的就是茶館兒。

好茶還需好水配。濟南的泉水清冽甘美,水質絕佳,用以泡茶,味醇色鮮,清香非常。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在濟南,茶與曲藝是分不開的。作為戲曲、說唱、雜技和舞蹈藝術的搖籃,濟南一向有“曲山藝海”、“書山藝海”的美譽。圖/圖蟲·創意

飲茶因而成為濟南人休閒生活中的重頭戲。

舊時的濟南茶館,大致分為“面向平民百姓”“面向文人雅士”兩種。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大碗茶。攝影/許立民

為平民開設的茶爐一般開在街邊,只賣開水,不賣茶。文人雅士們喝茶的場所,就要高大上多了。

不同檔次的茶館有不同的叫法。上等的叫茶園、次等的是茶社、再次是茶棚,最次的開水灶卻叫茶館。

茶園多設在名泉湖畔,來這兒消費的客人,進了茶社,說句“壺來”,和“離把頭”打個招呼,坐定,或品茗聊天、或談詩論文、或執棋對弈、或賞泉觀景,愜意非常。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禮”在濟南的牆壁上,也能留下痕跡。攝影/@學文映像


發生糾紛衝突但不願打官司的老百姓,往往相約去茶館,請德高望重的人仲裁說理調解。

在三方到達茶館之前,便有兩把壺嘴相對的茶壺在茶桌上等待,茶博士(茶館主事人)為當事人雙方各泡一碗茶,仲裁人則需另沏一壺上等好茶伺候。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老殘遊記》泥塑群裡,挑著擔售賣饅頭的老濟南人。攝影/@學文映像

茶過一巡,茶博士衝第二碗茶時,仲裁人把茶壺往桌上重重一放,全場肅靜,調解正式開始。

經過“理性的分析和調節”,仲裁人提出解決意見,雙方起身握手言和之時,茶館主事人會不失時機地將二者用過的茶壺壺嘴相交,以示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仲裁人則把兩壺茶同時倒入碗中,雙方一飲而盡,理虧一方支付茶錢,“吃講茶”結束。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門廊裡觀,棋的人總比下棋的多。攝影/賈小珂

作為南茶北銷的樞紐、北方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濟南的茶配上泉裡甘冽的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濟南人。


06.濟南名士多

那些被泉水滋養的濟南人裡,從不乏名士的身影。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護城河的光影,恍然間有衝破時光的感覺。攝影/王保國

李清照便是其中之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如今趵突泉公園的“溪亭泉”,與這首《如夢令》相呼應,據考證,李清照興盡晚歸舟之前,便在此處飲酒。而驚起的鷗鷺,便是濟南的市鳥——鷺。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濟南市鳥。攝影/曲奇勇士

鷺,脖子細長,不主動出擊捕食,只在魚遊經其面前的時候才會快速伸嘴捕魚,因而被濟南人戲稱為“長脖子老等”

在趵突泉公園裡,濟南人為李清照修建了一座紀念堂。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李清照紀念堂”的大門門額為郭沫若題寫。門廳中間的木質屏風上,正面書有“一代詞人”,背面提有“傳送千秋”。圖/圖蟲·創意

李清照的名字,總反覆被和一個小她56歲的濟南詞人“捆綁”,詞人的名字叫辛棄疾,字“幼安”。

清代文人王士幀對這兩位濟南老鄉的認同感相當強烈:“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唯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濟南“二安”的稱號由此而來。

名士之中,離我們更近的,還有一個成天把濟南掛在筆頭上的濟南女婿——老舍。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老舍紀念館。圖/視覺中國

老舍的濟南情結,已經被寫入小學課本。《濟南的冬天》,是很多外地人對濟南的初印象。

作為濟南的真愛粉,老舍寫給濟南的情書,焉能只有一封?

《濟南的秋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吃蓮花的》,都是老舍對濟南的表白。


設若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著了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牆,環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襖綠褲的小妞兒。你幻想中要是這麼個境界,那便是濟南。 ——《濟南的秋天》

誠如文中所寫,老舍在他幻想中的境界娶妻生女,並生下了紅襖綠褲的大女兒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趵突泉邊,看報遛鳥,談天說地的濟南市民。攝影/王保國

老舍在濟南享受小家庭的美妙之時,小他十二歲的季羨林剛離開這片土地不到三年。

6歲時初到濟南的季羨林,因離開母親而痛哭過一夜。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大明湖水面氤氳的熱氣,融化了冬日的寒冷。攝影/楊常群

十三四歲時,季羨林在大明湖南岸閻公祠(閻敬銘的紀念祠堂)讀一所三流中學——正誼中學。儘管學校三流,但靠著大明湖,景色再怎麼說也是美的。

尚且還是熊孩子的季羨林那時舊書讀得不多,對古人讚美自然的描述興趣寥寥。吸引他目光的,是夏天大明湖裡的蘆葦和蘆葦叢中的蛤蟆與蝦。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莫非,沒有一尾魚能活著游出大明湖?攝影/王保國

從家裡偷一根針,把針尖砸彎,拴上一條繩,順手拔一條葦子,自制成釣竿。抓只蒼蠅在針尖上,於蛤蟆面前抖上兩抖“呆伯”蛤蟆就一躍而起,本想捉住蒼蠅,卻落入了季羨林的手中。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雨中的大明湖。攝影/許立民

玩完了再將蛤蟆放回水中的季羨林,就這樣打發著自己的課間時間。

直到今天,濟南的孩子們與水的親近,也依然如此。

07.人和泉的瑣碎,構成了濟南

濟南公園裡最多的,除了泉,便是孩童的嬉鬧聲。

短褲、涼鞋或雨鞋、長長的水槍,在加上少則一個,多則不限的家長,是如今濟南孩子與泉水親密接觸的標配。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孩子在泉面前,是不需要打傘的。攝影/許立民

黑虎泉和琵琶泉邊,排隊取水的濟南人絡繹不絕。

泉群附近的街道,設有泉水直飲處,有的通過微信掃碼即可免費取水飲用,有的連掃碼的步驟都可省去,用手按住開關,便噴出一縷清泉。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自助飲水點接水喝的濟南市民。攝影/許立民

泉水西瓜是泉為濟南市民享受生活提供的獨特便利,泉池裡陪伴西瓜的,總少不了啤酒飲料的身影。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兜取泉水西瓜的精瘦老人。攝影/@學文映像

即便是工作日,泉水浴場裡也從不乏前來

舒展身心的濟南人,大明湖公園南側健身廣場的樹蔭下,光著膀子鍛鍊的中老年濟南人的腳邊,也許就放著接好的泉水的塑料桶。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身形幻化的濟南老人們。攝影/王保國

泉水給濟南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其現代化的進程中產生了一些碰撞與摩擦。

要不要修建地鐵?如何在不破壞泉水的前提下修建地鐵?地鐵對泉水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問題,夾雜著對泉水的依戀,讓全濟南的人操碎了心。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欲與大樹試比高,需霾日。攝影/王保國

與此同時,泉水的水量,也成為濟南人最關心的問題。月牙泉噴湧,在濟南,是值得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一旦這眼全濟南地勢最高的泉噴湧而出,那就說明濟南所有的泉,都在流淌。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護城河邊垂釣的濟南市民。攝影/王保國

與泉相伴而生的濟南和濟南人,在泉水的滋養下,養成了中庸溫和性格的同時,也使得其存在感不那麼強烈。

恰如泉眼須得仔細觀察才能發現一樣,濟南註定是個需要放慢腳步,靜下心來細細感受的城市。

打開濟南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華燈漸上的濟南,在將至夜幕下如此安靜。即便消音,也能閃出微光來。攝影/李啟祥

-END-


文丨章魚

圖編丨吳學文

設計 | Q年

封圖攝影丨王保國

參考文獻

張華松 《濟南史話》

李耀曦 《印象濟南》

季羨林 《我的小學和中學》

韋欽國 《鵲華秋色中,濟南最關情》

牛國棟 《老胡同:本色濟南》、《衚衕裡的叫賣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