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丨沒有八大學院回憶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丨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中國地質大學附近的學院路指示路牌。攝影/許文茂

- 風物君語 -

大家好

我是地道風物的圖片編輯Geethan

今天的圖片故事主角

是位於(或曾經位於)

北京學院路的八所高等學府

沿學院路南北依次排開

1952年

為順應工業化發展要求

中央借鑑蘇聯經驗

對一大批綜合類大學進行專業拆分

在北京的西北郊

八大學院應運而生

成為第一批專業理工科高等學府

而八大學院所毗鄰的主幹道

也被命名為“學院路”

一直延續至今

66年的時間裡

國際形勢波譎雲詭

幾大院校幾經遷址

如今石油大學已經搬遷至昌平

剩下七所院校

仍然幸運地留在了學院路上



天之驕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承建的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肩負著我國國防領空安全的艱鉅任務。攝影/韓思愉


有一種明目張膽的偏心

叫把自己的母校放在第一個說

高中三年在北航附中度過

北航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由當時的清華、川大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

小編認識一個不太愛講話、笑起來甜甜的萌妹子

問起她大學學什麼

她靦腆地說

我的專業 是在北航學習製造飛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地標:新主樓。於2006年建成的新主樓,總投資約9億元人民幣,是亞洲最大的單體教學樓。上圖攝影/張登科 下圖攝影/徐思鈺

有新就有舊

北航的舊主樓

沒有新人的鋒芒和高調

卻另有一番歲月悠悠的味道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舊主樓。攝影/川霖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舊主樓前陳列的北京一號迷你模型。“北京一號”是大躍進期間北航師生自己研發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亦是我國自主設計和製造輕型運輸機的第一次嘗試。攝影/徐思鈺

北航老校區院子裡

最好的季節是秋天

浮躁喧譁的夏天像一杯攪拌停歇的水

慢慢沉澱

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圖景來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20號公寓樓後的銀杏甬道。金色的葉子連綴著壓彎了樹枝,在小路上方形成金色甬道的形狀,樹下合影的學生,老人,孩子,笑鬧聲從樹葉的縫隙間穿梭。攝影/劉臻麗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附中。“附中文化”是八大學院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除北林外,七所大學都有自己的附屬中學。中學坐落在大學校園內,部分資源和大學共享。攝影/Geethan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綠園四季。這裡可能是北航人氣最高的小公園了,年輕男女,大爺大媽,無不對此地流連忘返。小編本人就經常坐在這裡的荷花池邊曬太陽。攝影/葉瀚璋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沙河校區,簡稱“沙航”,著名的北航飛行學院就坐落在這裡。攝影/趙森達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航最著名的三隻“校貓”之一。攝影/川霖



行醫濟世: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醫和北航隔學院路東西相望,位於八大學院的最南端。攝影/毛天皓


就沒見過改名這麼頻繁的學校==

1912年的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1938年的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1946年的北京大學醫學院

1952年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北京醫學院

1985年的北京醫科大學

2000年迴歸北京大學懷抱,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並沿用至今

估計上面幾行已經把大家看暈了

沒關係

讓大家清醒一下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兩個醫學院的姑娘

策劃出了這樣一組十分“北醫”的畢業照

在醫學院校

我們想弱化死亡的神秘和可懼

以更溫柔和好奇的姿態來探究它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因為我們是醫學生,顱骨是一個能代表醫學和死亡的意象。顱骨、夕陽、夜晚和代表生命的花朵、孩子、星星燈放在一起,生與死兩個看似對立的東西碰撞了一下。這組畢業照展現了兩個醫學生對醫學和生命的思考。攝影/程佳路

被嚇到的小朋友們

來一張北醫主幹道的晨曦壓壓驚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看出來了嗎?還是上面姑娘手持骷髏的那條路。攝影/毛天皓


這期的圖片故事

還有已經畢業 走入工作崗位的校友們

去年剛剛從北醫讀博畢業

現今在北大第一醫院皮膚科工作的李倩茜

為我們帶來了一組醫院靜物和麻醉醫生的影像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這是一間廢棄的手術室裡面退休的手術床。還是很古老的手動式手術床,看上去很復古,有年代感。看到它,腦海中浮現出過去這裡做過幾千臺手術的繁忙景象。攝影/李倩茜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藥是醫生最有力的武器,沒有它們就沒有所謂的“治療”。每天,護士們都要按照醫生的醫囑,將每個住院病人的藥分好。每個小碗裡的藥都不一樣,屬於特定的病人。說來有點誇張,我為這普普通通的擺放打動了,於是拍下了它們。攝影/李倩茜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液體的針劑,拍攝於手術室。看上去並不溫暖,反而有種冷冰冰的感覺。它們被熟練而“不整齊”地擺放在治療盤裡,這種嚴陣以待的畫面,讓人聯想到,正在病痛中的患者在等待著它們的救助。也許,畫面的氛圍並不讓人舒服,但記錄下這些不美好的真相,和麵對人生的苦難一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攝影/李倩茜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提到手術室,首先闖入人們腦海的,想必是開膛剖腹的外科醫生們。他們帥氣專注的身影也被無數鏡頭記錄。然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他是手術能順利開展的前提、守護神以及緊要關頭的救命稻草。他就是,催你入睡將你喚醒,保證你安全斷片的——麻醉醫生。攝影/李倩茜



能源巨擘: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攝於中國石油大學南校區的第三教學樓。窗外的北校區紅旗操場,體育館“洋蔥頭”,被戲稱為讀書頂個球用的圖書館,以及各學院的辦公樓在背後的蟒山襯托下顯得堅毅而富有擔當。後方的紅色建築群則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學樓。在軍都山下,兩個學校的學生也因為互補的男女比例結下了廣泛而深刻的友誼。攝影/馬文蔚


相比北航的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

石油大學的兩個校區

應該是全國相隔最遠的了

一個在北京昌平

一個在新疆克拉瑪依

石大被譽為“石油人才的搖籃”

就連歷史上的校址變遷

也是基於油田位置的考慮

1969年,學校曾遷至山東勝利油田

著名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也都與石大有著密切的合作共建關係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新綜合樓一二層的自習圖書館。白天陽光會從綠葉的間隙中撒下,而夜晚高大的落地窗和通明的燈火又會給人以愉悅。可能也正是因此,對面政法的同學有時也會偷偷過來上自習,而我們對這裡也萬分喜愛。所以即使這裡有數百個座位,在考試的季節也往往座無虛席。上圖攝影/張詩琳 下圖攝影/馬文蔚


↑ 政法的妹子們真的是來上自習的麼喂……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第二餐廳。在這座小小的的校園裡,最能打動新生的東西恐怕莫過於學校的食堂了。這裡因為品種全面而可口,深得每位學生老師和兄弟院校的喜愛,有時還能碰到親切的校長在下班時和學生一起吃東西,寒冷的北京冬季也因此變得溫暖起來。攝影/馬文蔚

↑ 我又看到了兄弟院校四個字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一年一度的T臺之夜是學校社團裡最為出彩的活動之一。每年十二月的決賽時,來自北京各高校的學生們匯聚於學校的研修中心三樓舞臺,用炸裂的顏值詮釋著青春的燦爛。攝影/馬文蔚

↑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

這個小哥長得像王校長(王思聰)嗎?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由學校社團覓音社組織的搖滾音樂會,雖然是工科院校,可爆炸的搖滾音樂顯然也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攝影/張詩琳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校慶六十五週年的運動會——雨運會。 雨中,所有老師同學不是滿懷功利心為了成就某種精神,而是在心底,他們潛移默化般有一種精神。攝影/張詩琳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以“讀書頂個球用”的圖書館為背景,又一波學子告別了他們最好的青春時光。攝影/吳健博



低調學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礦大的錄取通知書,和礦大多年給人的感覺一樣,低調,不花哨,有質感。攝影/高榮


礦大是一所在人員構成上很有意思的高校

研究生數量佔到接近一半

而女生卻又少得可憐

因此可以說

礦大是一個以成熟高學歷男學霸為主打的所在

(雖然礦大人都自稱為“小煤球”)

礦大的始祖

可以追溯到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

是具有英倫血統的

我國近代最早的礦業高等學府

現今的礦大

也擁有著煤炭資源與深部岩土力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是名副其實的深藏不露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民族樓,應是礦大最負盛名的建築了。單簷廡殿,浮雕鏤空,相傳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梁思成和他的學生共同設計;屋簷的彩繪圖案,由梁的夫人林徽因在病榻中設計。民族樓與同由梁思成設計的北京友誼賓館,因建築風格十分相似,被戲稱為“姊妹樓”。上圖攝影/高榮 中圖攝影/宋昕恬 下圖攝影 /呂威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礦大足球場;運動會開幕式。由於學校男生所佔比例較大,足球等體育運動成為主流活動,學校的教授們也經常加入,和同學們一起踢球。點開第二張圖放大,數數有幾個女生……攝影/高榮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位於辦公一號樓門前的小花園,情侶們閒時喜歡坐在樹下聊天。攝影/高榮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機電樓前的爬山虎。攝影/許文茂

咳咳

雖然礦大妹子少,但你看看

人家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礦大新一代。父母都是礦大的碩士生,社團嘉年華時小朋友指著舞臺上精彩的表演。攝影/高榮

是時候讓大家真正眼饞一下了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2017北京大學生游泳比賽冠軍孫夢佳。攝影/高榮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畢業照,背景什麼的其實不重要的。攝影/高榮



落葉歸根: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日落時分,北林全景。攝影/許諾

源自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農業科林學目

北林在文革期間遭受重大打擊

園林系一度被撤銷

全校也被迫遷往雲南

險些遭受撤校的厄運

十餘年後終於重返故里 落葉歸根

曾經飽受動盪的北林

如今在植物學、生態學、園林設計

等學科的發展上傲視全國

為國家的農林建設輸送了大批的人才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林博物館(標本館)33萬件館藏品中,最有名的當屬大熊貓標本“白石”“雨詩”。“白石”於1996年前往美國,肩負兩國外交的重任。白石的孩子之一“團團”,又是見證大陸對臺友誼的文化使者。攝影/許諾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林博物館就坐落在這條洋白蠟大道上攝影/許諾

對北林有千萬種溫柔的情思

愛它冬雪茫茫,也愛它鬱郁然然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銀杏甬道。北林坐擁全國最頂尖的園林系,校園生態環境自然也是極佳上圖攝影/許諾 中圖供圖/視覺中國 下圖攝影/張小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林,我生活學習了六年的地方。每個北林人的印象裡,金黃色的銀杏是秋日的代名詞,卻少有人發現秋天的美桐一樣美得不像話,甚至晨曦透過美桐散發的星芒也被染成了紅色。供圖/圖蟲創意(攝影/ sisi_photo)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學研中心該建築由北林園林系教師蔡凌豪擔任設計師,全程掌控景觀從概念生成到建造完成的全過程。上圖供圖/視覺中國 下圖(學研中心水中倒影)攝影/許諾


夏季的午後少有人走

於是偷得零星幾人的寂寂時光

走在路上,隨手按下快門

目光所及皆是美好的景象

北林的小確幸,存在於每一場相遇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最愛的是去往二教的小道。以前還住在八號樓的時候,早上拿著早餐急急忙忙經過,到了黃昏便悠悠地感受日落。攝影/陳雨歌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林真的是一個很有美感的校園~靜謐的午後,窗外,有故事。攝影/張小愷


北林在江湖上有一個綽號

“五道口女子種樹大學”

反映了男女比例的另一種失衡

被以清華為首的

周圍諸多僧多粥少的學校環伺著

知乎上甚至還有熱帖

“如何認識北林的妹子?”

北林的姑娘們也是不易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女生宿舍樓新樓。曾經名噪天下的兩棟24層高的女生宿舍樓,被戲稱為“公主樓”,公主樓旁邊的矮棟建築也有女生居住,相應被戲稱為“宮女樓”“公主墳”。如今新樓建成,女生們相繼搬離了公主樓。攝影/許諾

▲ 北林建校65週年校慶宣傳片,超大範圍延時攝影作品。北林中文系才子領銜的三人制作團隊,耗時1095天,與12個社團組織合作,記錄母校的點滴,為大家帶來這場視覺盛宴。攝影/@KwaiMay



歲稔年豐: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東校區體育場。每年九月,新生完成軍訓,新學期即將開始。攝影/盧志林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和北林的出身相仿

1905年,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科大學

正是如今農大的雛形

和礦大經常被人調侃

“你們是挖煤的嗎?”一樣

“嗯,我們是種地的”

是屬於農大學子的幽默了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在由中國農業大學創建的河套灌區農業高效用水與生態環境綜合試驗站裡,研究生在為農業水利工程畢業實習的同學介紹該塊田區研究項目的方向及內容。攝影/羅元穎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西校區試驗田。冬小麥在六月終於成熟,在夕陽的照射下呈現出金黃的光澤,靜靜等候學生們的採割,完成教學的使命。攝影/盧志林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農大奧運體育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六所大學場館之一,奧運會期間誕生過18塊金牌,是僅次於鳥巢和水立方的“金牌福地”。如今,學校每年的新生開學典禮、畢業典禮、迎新生晚會、元旦晚會等大型集會均在館內進行。上圖攝影/沈銀哲 中圖攝影/劉雪雯 下圖攝影/張熠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2017年10月16日,正值校慶期間,農大國旗班進行升旗儀式。攝影/彭澄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2017年11月9日,農大名家論壇,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卡佩基在農大演講。攝影/王棟

在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

現代建築拔地而起,攻城略地

卻也能給具有歷史價值的老樓以一席之地

新老氣息的並存

會賦予一所大學獨特的魅力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舊圖書館。學校的圖書館可能是建築裡年齡最大的了,九月新圖書館要開放了,舊館就要退休了。雖然開學的時候吐槽過“它是70年代的建築”,但是大學三年是它陪著我一起學習,一起備考,一起寫論文,晚上從圖書室出來,它的顏色和光真的很暖。攝影/劉雪雯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西校區老校門,“農科大學”四個字,安靜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攝影/盧志林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秋季,農大主樓旁的那顆歪脖子白蠟樹,被大家親切稱為老校樹。攝影/羅元穎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鵬程萬里小賣部,現在已經關門謝客。紅色毛筆書寫的“鵬程萬里”曾經承載了太多農大人的夢想。經營小賣部的黃爺爺說,學校給他提供了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他打算和老伴在這裡安度晚年。“農大是我的家,我的親人、朋友都在這裡。”攝影/許文茂

農大的戲劇社是個充滿魔力的地方

有著行知劇社和黑白灰話劇社兩大扛把子

畢業好幾年了

還是會經常回母校和大家討論劇本

話劇社待他

可謂初戀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行知劇社在北京大學生戲劇節表演作品《稼穡之歌》,“農大人要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土地上”。攝影/劉雪雯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黑白灰話劇社演出劇目“一生一程”。攝影/賈詩玥

大學的校園

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

隔離了外界的喧囂和紛擾

大學的校園文化

又是一個包容而開放的空間

我們時常會和一些可愛的人

打個照面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今年三月,終於在農大等到這場遲來的雪,作為南方人的我自然是十分興奮。麻將樓前,一位站在門口的阿姨對我說:“這個時候還在外面晃盪的一定是南方人兒!天冷,姑娘別在外面呆了!”此時我傻笑著,寒冷的雪天裡收到了這樣一句暖暖的關心。攝影/陳禹蒙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校慶日這天食堂向農大學子優惠開放,特色食堂擺開好菜迎接歸巢學子。來者有古稀老人,也有人已經組成幸福家庭。畢業生從四面八方回到母校,再嘗一口農大食堂親切的味道。攝影/陳禹蒙



百鍊成鋼: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北科西門的校徽。攝影/高龑

北科的前身

是由原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等六所院校的礦冶科系

組建而成的北京鋼鐵工業學院

1988年才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

直到今天

身邊很多老人兒還會親切地稱北科為“鋼院”

而北科在學術成就上也沒有辜負先人

冶金工程學科位世界頂尖行列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辦公樓頂的鋼鐵工業標誌。攝影/許文茂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和北林一樣,北科人也有屬於自己的銀杏大道。攝影/高龑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建造主樓群時的連接拱廊。攝影/高龑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更新”至2018年的校史館門前地磚。攝影/劉取齊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張梓琳可能是北科近十年人氣最高的校友之一了。2007年,張梓琳獲得第57屆世界小姐選美大賽總決賽冠軍,成為中國在世界級選美賽事中奪冠的第一人。小編2008年大學入學,險些就因此投奔了家門口的北科。供圖/視覺中國

自稱為“貝殼”的北科人

即使在畢業多年以後

回想起這座校園

心中仍有萬千思緒

就像貝殼離開大海

時間的河入海流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科大の海。這是一個啟動到一半就停止了的計劃,因為難度確實有點大,嘗試過很多圖片之後,發現並不是每一張都能夠完美的把海的元素加進彩色的照片當中,所以科大の海這組圖片暫時只有這兩張。未來可能會重啟,因為這是我上學時候的一個夢想。攝影/@墨野學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寢室樓是個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因為你每一天起床後,上樓前都能看到;它也是感情最深的地方,每一個畢了業的人都想再去睡一次;它也是最無情的地方,你走了,很快就有人再充滿它。攝影/@墨野學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5月4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特殊到畢業三年後我也要回學校看看。歌手大賽決賽,選手們的精彩表演,青春的聲音,是我對於大學生活的破碎記憶。攝影/@墨野學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這是很久前的作品了,久到忘記了時間,可能是2014年,剛拿起相機不久的時候。逸夫樓的框架是科大人最愛的構圖,這是第一次,畫框中出現了星星。攝影/@墨野學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某個夏天的午後。沒什麼是比下了一場雨的科大更美的了,當然這句話放到全世界哪裡都成立,只是科大這個地名可以隨便換。透亮的空氣,清潔的泥土香味,這是出來散步的最好時間。所以我胡亂地按了幾次快門,象徵著我曾經佔領了這段時光。攝影/@墨野學長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起點,但絕非終點。我是第一個在自己的畢業典禮當天還在給學校拍活動的學生。記得當時走上臺領取畢業證的時候,全場來拍攝的學生都在歡呼——我在學校的攝影圈子裡面是個有點名氣的人,校長看著我都愣了一下,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人上來下面會有歡呼聲。總之,那天可能是我在校園裡最輝煌的一天。攝影/@墨野學長



擲地有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地大東門。地大東門的毛主席像,和北科西門的毛主席像,隔學院路相視了數十年。攝影/許文茂

地大,地大

有一個最純粹的定義

地質大學走出了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

中國最有個性的導演姜文

在這個地方生活過

開著他那輛2020s北京吉普

出入於這片平和的市井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地大學校的主幹道。從成府路20號院49號樓出發,到籃球場東北角的路口結束,這條主幹道一通到底,總長度接近800米,在北京所有高校裡也是獨一無二的了。每天清晨,小編上班都會騎車經過這裡,陽光從頭頂茂密的樹葉縫隙傾灑下來,美好的一天也從這裡開始。攝影/許文茂

地大和北航相隔一個北四環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是地大人的自黑方式

實際上

地大真的把“在地”做到了極致

地大是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擁有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

在世界地球科學領域享有至高盛譽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溫家寶總理在周口店實習站寫下的”搖籃“二字。攝影/徐嘉鴻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1952年地大建校,紅軍幹部劉型被任命為地大(時稱地質學院)的首任院長。攝影/許文茂

一名地大學子說

地大是一所很小的學校

在學院路佔據著小小一隅

從這一頭跑到那一頭快的話不用十分鐘

學校裡沒有大舞臺,也沒什麼明星來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地大登山隊員溫旭於2013年6月8日8點50分,單人成功登頂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境內藏色崗日峰(海拔6460米)。供圖/溫旭

地大是一所很大的學校

從北戴河到周口店,我們翻山越嶺

用地質錘和羅盤去探索地球46億年的歷史

從珠峰到可可西里,我們登上地球的最高峰和第三極

用鋼一樣的胳膊和腰腳,用火一般的熱情

在世界留下我們的足跡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朱弟成教授團隊在西藏進行科考。攝影/王啟祥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的學生,跟隨北京探礦工程研究所前往赤峰某地進行地質勘測。圖中兩個小哥哥正在對打鑽出來的巖芯進行編錄和採樣。攝影/王歡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初秋,女生公寓前的銀杏樹,一顆像夏天,一顆像秋天。不知道為什麼,和上一張圖有一種淡淡的契合感……攝影/許文茂

在地大生活

很多時候感覺時間是靜止的

彷彿擁有抵抗時間侵蝕的魔法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超市發地質菜店,緊鄰海淀區實驗三小(原地質附小),坐落在密集的地大家屬區中間,這夜晚暖色的燈光,是多少居民下班覓食的寄託啊。攝影/許文茂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位於地大操場南側的地大攀巖隊的主場。小編印象裡,這裡接受媒體採訪,錄製節目是家常便飯。攝影/王啟祥


北京八大學院:宇宙中心的文化“老字號”


▲ 地大人:我們也有自己的校貓! 攝影/許文茂

八大學院的誕生

是新中國文化史上璀璨奪目的一筆

學院路

又成為了多少代學子共同的回憶

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這篇選題

不足和紕漏之處請各位老師和同學海涵

有太多的美好

無法在一篇文章的篇幅裡提及

-END-

攝影 圖說丨各高校投稿人 Geethan

設計丨Q年

封面攝影丨許文茂

特別感謝單位丨八大學院各高校攝影協會、記者團、新聞中心、黨委(團委)宣傳部

特別感謝個人丨張登科 韓思愉 盧舒珺 高榮 毛天皓 李走歌 陳雨歌 母健瑋 吳健博

王棟 羅元穎 羅合廷 王啟祥 高龑 墨野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