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迷亂的小八戒


額,這個邏輯當然是錯誤的,既然人類四十年前都能登上月球,如今的科技肯定比那個時候先進多了,所以登上月球肯定沒有問題,那麼唯一的解釋只有一個,就是有什麼原因,阻止了人類再次登月,這個原因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資金,一個是技術。



其實在全世界當中,有許多國家都想登月,但有技術的國家缺錢,有錢的國家沒技術,前者有美國和俄羅斯,後者則不計其數。

美俄兩國的航天技術不用說,幾十年前就領先全世界,所以他們登月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但美俄兩國的經濟大家都懂,雖說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撥給NASA的財政預算真的很少。


就近些年的數據來看,NASA每年獲得的經費,最多也不過200億美元左右,這些錢NASA根本就不夠用,不然也不會連宇航員,都要坐俄羅斯的飛船進入太空了,所以如果美國要重返月球,必定就要增加NASA的經費,但經費是要美國國會同意的,但想要國會同意,哪有那麼容易。

然後俄羅斯就不用說了,經濟也不支持它們登月,至於歐洲和日本的話,他們雖然都有各自的登月計劃,但因為各種原因,也是遙遙無期,那麼僅就目前來說,唯一比較靠譜的,就是我們國家了。

我國預計會在2030年前後進行登月,所以人類不是不能登月,而是因為資金和技術的問題,畢竟登月要花費鉅額的資金,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登月根本沒戲……


種植恆星


1800多年前,西晉有兩個鉅富,一個叫石崇,一個叫王愷,他們在史書上留下了一段鬥富的“佳話”。

那他們倆究竟有多富呢?根據記載,王愷家裡刷鍋用的都是飴,也就是麥芽糖的糖水;石崇一聽這還了得,就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接著跟進,用絲綢編織了兩道馬路欄杆,石崇就搞了個更長的。因為王愷是外戚,就是皇帝孃家的人,所以後來乾脆司馬炎都出動了,給王愷站臺……

這些鬥富的經歷,放到現在還有人做嗎?馬雲和王健林如果鬥富,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嗎?顯然不會,恐怕腦殘富二代炫富,都不會這麼low。別的不說,單是絲綢浪費在道路上,哪怕是迎接重要外賓,都是一件會被普通百姓咒罵的行為。更不用說,飴糖水刷鍋,根本就刷不乾淨,還會造成細菌滋生。

可這是因為這些鬥富的事情,現代人做不起嗎?恐怕一個千萬富翁就能秒掉石崇和王愷吧?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看待近半個世紀前的人類登月,必須要考慮到當時的背景——美蘇爭霸。

這個背景就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一個結果:非理性。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是牛X的,其中最關鍵的兩條,一是政治陣營,二是科技與軍事。政治陣營是為了拉攏小弟,而科技與軍事則是實打實的叫板。

這種叫板是不考慮實際收益的,和石崇與王愷一樣,以鬥氣為主,那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所在時代的行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送人上天的技術才剛剛開始發展,送到月球並返回,就更加不容易了,即便對於美國而言,我們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也告訴我們,他們為了載人登月,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至於換回來多少價值,who cares?這倒不是說登月就沒有價值,相反,登月成功,讓人類的科學與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對當時而言,這些真不是什麼考慮的籌碼,最重要的籌碼就是,要趕在蘇聯人之前完成。

這其實也就能解釋,美國人在多次登月之後,為何會自己放棄這個工程,把宇宙探索換到其他方向。

這絕對不是說現在就不行了,只不過除了中國還在嘗試以外,美國沒啥動力,而其他國家確實沒這個能力。就算是我們在努力登月,也和當時的情形不同,我們並不需要掐時間,不用和任何人競爭,只要慢慢地根據自己的節奏走就可以了,少犯錯,少花錢,多想想怎麼收益,這才是最優選的考慮。


分子美食家


技術更新,人類已經採用更先進智能和經濟的方法來登陸月球了。

四十年前,美國人為了和前蘇聯進行太空優勢的競爭,由載人飛船阿波羅號率先登陸了月球,這次載人登陸月球,花費巨大,當時花費了數百億美元登陸月球,目前已經沒有國家能負擔起這樣的消耗,而且隨著技術發展,登月的難度肯定降低了很多,無人探測成了主流方向。將會不斷有更多的無人或載人航空器對月球進行登陸和探測。各個國家現在都有自己的探月和登月計劃,中國,日本,德國,印度都有探月計劃的發佈。

最近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國家的嫦娥工程

中國嫦娥工程已經發射了一系列航空探測器,其中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對月球的軟登陸,嫦娥三號完美登陸月球,在月球的實施了探測,嫦娥三號和月兔月球車的配合,獲得了大量高清圖像,還對月球地表成分,所含資源進行的精密的分析,這為下步登月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8年,嫦娥四號將發射升空,登錄月球背面

今年我們國家要啟動探月計劃的第四期工程,將會對月球上更多地方進行深入探測,重要的是將探測和登錄神秘的

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據說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有著外星人的軍事基地。今年我們的嫦娥四號將揭開這些秘密,也許真能發現霸天虎的基地呢。

為了實現對月球背面的登陸,我國會在2018年上半年首先先發射中繼通訊衛星,提供對嫦娥四號的通信支持。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在月球背面的登陸和巡視。

同期參與的還有日本等國際競爭者

日本JAXA已經宣佈的探月計劃,將同樣採取無人飛船登陸月球,採用機器人巡遊探測月球。德國,印度也都宣佈了登月計劃。

中國,印度,日本都準備一起奔月,你看好哪家呢?


量子實驗室,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問題。要知道,人類上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71年12月11日,至今已有46年了!

就在2016年12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太空政策指令,宣佈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

那麼,當年美國為什麼要突然叫停“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過40餘年的討論,人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探索太空只是其次,與蘇聯對抗才是關鍵

1947年至1991年,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冷戰”可謂全球聞名,兩者在“太空競賽”方面更是都的如火如荼。

但太空競賽並不是那麼好維續的,它對資金、人力等的消耗實在巨大,而1955年至1975年間的越南戰爭,更是那個時間段美國耗時最長、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實在難以讓美國繼續維續地球以外的競賽。

二、原本登上月球就是假的,後面沒精力再編下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阿波羅11號登月造假這一傳言。然而,如果你看過詳細的分析論斷後,你會真的開始懷疑,阿姆斯特朗究竟有沒有登上月球?

2000年,墨西哥《永久週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阿波羅”登月拍攝的登月照片和錄像提出質疑。

從文章看,戈爾多夫一共提出了六大質疑點:

1.美國宇航員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正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是沒有大氣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風,更不會把國旗吹的飄起來;

2.在所有影像和照片中,沒有任何一個太空背景畫面中有星星;

3.在有“物品影子”的畫面中,各個物品的“影子”朝向是不同的,而因太陽照射所呈現的陰影應該是同一方向;

4.所有影像和照片中,宇航員登陸月球瞬間的動作的全景畫面並沒有被記錄;

5.影像中,宇航員行走的感覺與在地球上一樣,而月球上實際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普通人在地球上跨一步的長度為1米,那麼宇航員在月球上每跨一步應該有5至6米;

6.影像中,登月設備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其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落地速度與在地球上的落地速度是一樣的,而這一現象如果真的發生在月球上,其落地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

除此之外,有人發現,當時拍攝相機使用的是膠捲,而當溫度達到66°C時膠捲就會捲曲失效。月球白天的表面溫度可達121°C,不可能拍的出照片。

最致命的是,2007年,日本月球探測衛星“月亮女神”探測器在經過阿波羅15號和17號著陸區的上空時,沒有發現任何登月設備和人類活動的痕跡。這一發現,幾乎直接判定,美國在登陸月球一事上,造了假!

而如果真是造假,那麼,就不存在題中所提到的,人類四十年登上月球而現在登不上去這一說了。


鎂客網


其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就能說明登月是假的。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6次登月,次次成功,第一次還對全世界進行了實況轉播。實況轉播中一個最明顯的漏洞被當時的狂熱和歡呼給忽略了。當時計算機技術還不成熟,大部分的數據是靠手搖計算機進行的,圖像、音頻等數據還是模擬的,實況轉播是用電影膠片記錄的。登月成功後,地面指揮人員和宇航員有個直接通話,一問一答就好像是面對面一樣,這是編導者們的疏忽大意了。別說是模擬時代,就是現在的數字時代,月地間的直接對話也得有5至6秒的滯後時間,可以這樣推斷一下:月亮距地球有38萬公里,純粹電信號也得延遲1秒多時間,來回就是兩秒多,加上四次模擬轉換,延遲5到6秒是正常現象。別說月地間的通話,就是在地球上的兩地間進行實況轉播,也有很明顯的延遲現象呢,所以說,登月是一場騙局,是當時美蘇爭霸時的產物,主要目的是展示實力,獲得在國際上的霸權而已!


一笑象害蟲


首先,討論美國登月是否是個騙局是個很幼稚的想法,美國作為最現代的國家,擁有極其成熟的政府和無孔不入的監督機構,如果質疑這樣的國家的航天行為,那簡直是滑稽。阿波羅登月工程前後耗資幾千億美金(按現今匯率大致測算),佔美國當年全國科研經費的五分之一,這筆錢的支出,美國有立項、審批、審核等極其繁瑣的審批流程,豈能作假?這項工程調集了美國大量的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數十萬人參與,幾乎是美國史無前例的“舉國辦大事”。

登月行為,說白了就是美蘇爭霸、激烈競爭下的政治行為,而且面對蘇聯的威脅和載人航天的突飛猛進,美國朝野、政治精英、社會輿論都取得了驚人的一致,舉國參與,當然也獲得了大量的月球一手資料,其中很多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人類至今受益。但也就僅限前幾次登月。

登了幾次月,美國炫耀國力、彰顯實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已經和蘇聯遠遠的拉開了距離,然後美國又搞了星球大戰等計劃,航天飛機、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旅行者號……都遠遠地甩開了蘇聯,倒是蘇聯,最終在各種競爭中不堪重負,轟然倒地,解體了。

一句話,探月工程實在太燒錢了,幾十年前獲得的很多資料還鎖在美國NASA的庫房裡沒研究,啥時候NASA把這些好好研究透了再說,不過NASA兩手一攤,每年就那麼點預算,我還能幹嘛?一次登月,至少是千百億美金的投入,現在的美國,根本承受不起。而且美國人也不是太關注了,那國會也不可能再增加對航天事業的撥款。

當年的登月,除了科研,就是一種形象面子工程,但登月的實際價值真沒什麼,至少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登月看不到現實利益,月球上就算有資源可以用,但怎麼帶回來?那就要花更多的資源和金錢,更多的時間來研究,那更是一筆看不到希望的巨大投入,美國國會怎麼可能同意,反正炫耀實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適可而止吧,難不成再燒幾萬億美金?那美國人還過不過日子了。

接下來登月,就只能寄希望於我們的系列探月工程了,當然如果我們在這個方面有了巨大進步,美國人肯定會加速搞火星計劃,美國人看來一直需要有個對手刺激。


雲中史記



人類現在登上月球可以說輕而易舉,四十年前都做過了,已經瞭解了月球的基本情況,沒有必要再做其它的資源浪費了。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幹什麼?第一次是多麼的重要,當你完成偉大的創舉之後。下面的只有追趕的腳步了,沒有多大意思。

現在還有人懷疑美國登上月球是假的,以及看出了許多登月照片上的漏洞,連美國人都質疑登月有假。其實這個問題,美國人一直沒有人出來澄清,他們認為提出這樣問題的人,非常的幼稚,不值得回答。直到我看到有個主持人採訪中國著名科學院的兩院院士對此作了說明(出於避免爭論,就不姓名了),這兩位都是中國頂級的航天技術專家,對載人航天技術有很大貢獻。他們認為從技術層面上講:美國登月是真的。面對質疑,他說:在失重的環境下,拍出那樣的照片很正常。也作了其它專業的回答。我感覺站在專業角度說話,應該沒問題。

現在的社會講究的是後期的效益,如沒有發現和利用出好的效益,再好的事情也不會有人去做。同理,“冷戰思維”已過,沒必要在到處秀肌肉,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對已經證實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再求證一下了。


山人道語


誰說現在人類不能登陸月球了,我知道很多人要噴:但是還是聽我分析一下,我認為,美國不是不能送人上月球了,恐怕是不敢去了!(別噴,聽我說完)

從月球帶回來的樣本來看,月球土質密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引力卻小,而且登月艙著陸月球是時,月球餘震持續非常長時間,這些發現,都指向統一個結果,月球是空心的,但根據萬有引力來說,宇宙不可能出現空心的自然天體,所以,月球就不是一顆平常的衛星,它是人造的,

然後,我要反駁有些大V說的,軍費問題。美國發往火星,土星的探測器有一堆吧,怎麼阿姆斯特朗回來以後,連探測器都不往月球來一個,真的是失望透頂,什麼都沒有,一點興趣也沒有?

根本就是不敢了,肯定是看到什麼了,登月直播為什麼中斷,中斷前幾秒說得話,網上都有好麼,不是陰謀論,是疑點太多了,所以,儘管沒有證據,我還是要胡侃一下,月球可能是外星人基地,阿姆斯特朗去了,看見了,受到警告,不要再登月了,不然可能引發衝突,雖然,這個理由牽強,但是說得通,比什麼經費論,無興趣論,更能自圓其說,不服來辯,小女子奉陪,別罵我就好了😊


曾曾趣味答


  •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登月是假的,美國根本就沒有登上月球。

現在來看他們的疑問基本都能得到回答,列舉如下:

1.背景無星星

月球沒有大氣層,在陽光下表面極亮,因此、攝像機短時曝光拍不到相對暗淡的星光。

2飄揚的國旗

國旗的用縱向也有一個杆,月球真空阻力小,宇航員放上後,一直振盪的效果,總不能讓國旗耷拉著吧,也不好看啊。

3月球溫度等環境無法拍照

間諜衛星都能拍到照片,這個沒什麼問題吧

另外,嫦娥都看到登月的痕跡了…

我覺得美國是確實登上了月球,登月是特殊時期背景下的競賽,如今蘇聯都解體了,美國航空航天也已經世界第一了,沒必要耗時費力了。

而且,蘇聯都沒有質疑…


八寶粥325


最早登月的是蘇聯,蘇聯的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了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美國登月計劃實際上是一個有著政治和科學雙重目的的計劃。這個計劃出臺的背景就是美蘇爭霸,這是為了展示自己實力的行動。


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這是蘇聯人得的第一分。

隨後在1959年9月,蘇聯用探測器撞擊了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將人造物弄到其他的星球。蘇聯人得到第二分。


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蘇聯人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航天飛船,在最大高度為310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週,歷時1小時29分。蘇聯人第一個進入了太空,得了第三分。


美國人於1961年5月宣佈阿波羅登月計劃,從這個時間點上來看,雙方較勁的意味非常明顯。美國人想利用登月計劃一舉翻盤。阿波羅計劃至1972年12月共進行了6次成功的登月,共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

放置在月球上測距用的激光反射器,這是5塊中的一塊

雖然有很多人站出來說阿波羅計劃是一個“世紀大騙局”,這些觀點被NASA一一用證據駁斥。甚至NASA想出一本書來駁斥這些謠言,但由於很多人去信反對說“太瞧得起這些謠言”,而作罷。

這些謠言確實是不值一駁,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還在上面,放在月球上的5面激光反射鏡還在那裡為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服務,我國在中美建交時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月壤,這還在博物館裡面放著呢……

為什麼不繼續進行登月呢?

一是花費太貴,在一些研究成果還未轉化為經濟效益前,美國也是承擔不起的。當然,登月計劃最終效益是非常明顯的,這些科技成果現在還在為我們服務,例如:互聯網。

二是登月計劃的目的已經達到。政治目的和科學目的都已圓滿達成,甚至超出預期。這就不詳細介紹了。


阿波羅13號的三名宇航員

三是當時技術的安全性在今天看來,確實是風險很大,阿波羅十三的事故差點讓三名宇航員回不來。

我們現在還登月嗎?

這個回答是肯定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對宇宙深空的嚮往(月球作為一個前往深空的中轉站再合適不過了),再加上技術的成熟,再次登月的計劃已被提上日程。


月球殖民地想象圖

中國、美國、歐洲、印度都提出了自己的登月計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分為“三大步”。如若計劃實施順利,我國將會在2025年~2030年間實現中國航天員登月。當然,再次登月的目標將會更高,我國甚至計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有人的月球站,為人類最終殖民月球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