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在八九十年代及以前,大巴山地区经常会听到连续的三声炮响,就算不震耳欲聋,方圆百里内也清晰可闻。这个声音就来自当地一种特制设备——三眼炮。

只要听到这种炮声,就知道放炮这家有事了,不是红事(婚事),就是白事(丧事),要么就是生日庆典之类的。总之它是红白事的必备程序,要是没有这个东西,简直就不是一场事。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结婚时放三眼炮还分两班人,一班在家里放炮的,称为“坐堂炮”,时不时去放一轮,增加喜庆气氛;一班跟随娶亲队伍走在最前面,称为“行路炮”,走一段路放一轮,这样大家都知道有人结婚了。

家里老人逝世,这更是少不了的。特别是老人咽气了,家里人就赶紧出来放一轮,这样全村老少都知道了,大家就会赶来帮忙。然后吃饭的时候要放,上山的时候要放,下葬的时候要放,总之放个不停。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一般大巴山的铁匠都会制作三眼炮,先将废铁锤薄圈成三个五寸来长的小炮筒,再上几道箍,封口的一端接上三个脚,再接上一个手柄就成了。当然每个炮筒上都有一个小孔眼,用于插引信。

使用的时候,把三个小孔分别插上引信,然后把三眼炮朝天竖起来,装上黑火药,最后再填上一点土筑紧就成了。需要放炮的时候,左手拿着三眼炮,口朝下,右手拿着火绳或烟头,分别点燃三个根引信,嗵嗵嗵三声巨响,就算放了一轮。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家禁止卖火药了,放三眼炮这个风俗也就在大巴山消失了。笔者小时候就专给别人家放过三眼炮,当时不管谁在哪家帮忙放炮,都是师傅级别待遇,主人家特别客气,吃饭开小灶,还会给很多香烟、糖果、红包及一块红布。

在巴山地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放的,所以被称为“炮师傅”,倒不是因为干这活儿有多危险,而是当地有很多人会一种奇怪的秘术,就是能叫你的三眼炮放不响,你点燃引信后,火药“嗤嗤”地燃烧,从引信孔里射出来,火花四溅,就是不响。对于炮师傅来说,放不响就是很丢人的事,很没面子,会被人笑话。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会这些秘术的人能随心所欲地叫你的三眼炮响一炮、响两炮或三炮都不响。记得最恐怖的两个秘术就是“撬海水”和“五雷火”,撬海水能让三眼炮不但不会响,而且还会流出水来,以后这个三眼炮都不能再使用了。五雷火就更恐怖,炮不但不响,反而会燃烧起来甚至爆炸,碰上这种情况,放炮人基本都会受伤,据说只有真正仇家才会这样做。

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笔者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心想要是真有这本事,那么火枪、大炮都应该都是可以让它不响的了。但又确实亲眼见过和亲身经历过,完全不能用巧合来解释。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那是笔者在参加一个堂姐的婚礼上,有一个长辈是位老师,他就绝不相信有这种事。他拿着别人放响得好好的三眼炮,高声说道,“谁有本事能让我这个炮放不响!”连说了几遍后,兴奋地提着三眼炮就来到门外点燃,结果三炮都没响。他认为是巧合,转身又装了一轮,还是放不响,一连放了五次都没响一炮。后来炮师傅拿过三眼炮,说了一些客气的场面话,意在请使秘术的人高抬贵手,然后自己又念念有词捥了几个诀,再填上火药后,就能正常响了。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笔者当然不会这些秘术,甚至都不相信,但当年给别人放炮都是用一位擅长这类秘术的长辈家的炮。每次拿出门他都会对炮进行一番打扫(使秘术),而且他的三眼炮手柄里装有金银铜铁锡等东西,拿在手上一摇叮叮当当响。每次给别人家放炮,从没有不响过。但有一次春节,村里一位同学订婚,请我去给他放炮,碰巧这位长辈去远方女儿家了,拿不到炮,同学家就借了他们一位亲戚的三眼炮,我拿过来填上火药在家里放了几轮,响声都不错的。可是到了路上放了一轮后就再放不响了,到女方家里也没响过,回来的路上我干脆不放了,当时成为了一个笑话。据说是路途中要经过一个会使秘术的人家,我年轻不懂事在经过这家门口时放了一轮炮把别人惊到了,故意整我一下。后来我这位长辈回家后听说了这件事,把炮拿过去看了一下,就又正常了。

三眼炮不响——随着农村婚丧习俗消失而失传的巴山秘术

现在大巴山地区早已听不见三眼炮声了,随着这个习俗的消失,再也听不到有关这类秘术的传闻了,一些擅使这类秘术的老人也逐一归天,还有几位在世的年纪已老,也从不开口谈这方面的事,更没传于后人,真假永远难辩了。

不管真也罢,假也罢,放三眼炮这个习俗是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了,就算是真也派不上用场了。多少年以后,再说起这事儿,就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或一个笑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