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发改局、平桥乡“一把手”谈如何凝心聚力专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研究分析了金堂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记者特通过专访全县各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展示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专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专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心强大干劲。

金堂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俊:切实把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金堂县发改局、平桥乡“一把手”谈如何凝心聚力专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金堂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俊

“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淮州为核、三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新任务。”王俊表示,这是县委在新时代背景下,乘势而进,谋划新篇,开创新局,对金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格局的重新标定,系统指明了新时代金堂发展的新航向,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俊表示,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重在实干、重在落实。作为全县经济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的县发改局,将从当好参谋助手、狠抓项目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着力,切实推动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当好参谋助手。围绕县委全会确定的定位目标、任务重点、路径措施,开展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产业生态圈、公园城市建设、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管理营运模式等重大课题研究;消化吸收世界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适时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真正做到“参”到点子上、谋到最深处。

狠抓项目建设。继续以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大重大项目督查力度,按周梳理汇总项目进度和问题协调处理情况,健全和动态更新重点项目问题台账,实行“挂账销号”管理,促进淮口镇瑞光小学等112个政府性投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五横道北延线等116个项目竣工投用、港中旅温泉度假区等4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

深化体制改革。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为抓手,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办法,创新招标投标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可研批复、概算审批、预决算审查和重大项目后评价,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流程到位、工作到位、成本可控、品质一流、廉洁高效”。扎实推进价格纠纷调解改革,力争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金堂经验;认真开展价格运行监测、分析,监控物价总水平,指导价格调控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真正做到“管”到位、“理”得顺。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城市战略定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以重大装备、航空、“清洁能源+”等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服务业向园区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培育以文体康养、特色旅游等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创意农业、电子商务、农村服务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优化“4+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平桥乡党委书记张中华:主动作为 加快建设“空港桥头堡、新城后花园”

金堂县发改局、平桥乡“一把手”谈如何凝心聚力专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平桥乡党委书记张中华

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淮州为核、三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平桥乡党委书记张中华表示:平桥乡被纳入“中部崛起”组群,是平桥乡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是平桥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桥乡将始终做到真做真为、奋发有为,突出“产业夯基、文化筑魂、生态立本、人才蓄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空港桥头堡、新城后花园”。

突出“舍与得”,加快三次产业高质量均衡发展

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做好“舍与得”,完善“金简仁”驱动、“金简黄”协同和平竹联动的“三带”产业规划,在紧邻淮州新城片区,突出“舍”,严控“非工业”产业发展,留足淮州新城用地空间,争取重大装备制造基地落户平桥。在“金简仁”“金简黄”等重大项目区,突出“留白”,严加管控,留足项目和景观生态带用地。在紧邻五凤、竹篙等区域,突出“得”,建设草莓示范区、柑橘主导区、优质桃核心区、黑山羊养殖标准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金简路特色农业文创旅游走廊和平竹快速通道休闲旅游体验走廊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文创休闲示范区。

强化“加与减”,加快产居环境高质量优质建设

在基础设施、人居条件方面注重做加法,加快推进以“金简仁”“金简黄”和金简路为主的纵向交通走廊,以金堂大道、金乐路和平竹、平青云快速路为主的横向交通走廊建设,完善村组支路建设,推进鸿大路、乡域小环线等内部道路建设,打造“三纵三横多支”道路交通体系。抓好新居工程建设,现有小区注重文化植入、环境美化和管理提升,新修小区注重文化、环境的整体规划,打造“小组微生”综合体。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做减法,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和高污染养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平桥。

做好“进与退”,加快人才队伍高质量全面储备

一方面采取“外引内培”“两级管理”“素能提升”三项举措,加快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提升;另一方面健全党员干部能进能出管理机制,大力整治党员干部中“能力低、文化低、作风差、思想差”的“两低两差”问题,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部崛起”储备一批优秀人才和干部。

成都新金堂记者 张林 赖晗 通讯员 黄建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