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九讲(下)

「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九讲(下)



「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九讲(下)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行到底(下)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中央在部署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论是制定方案,还是部署推动、督促落实,都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指向。在制定方案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做到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在部署推动上,强调要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上,强调要在解决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所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近年来,一大批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进和保障了改革。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在推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鼓励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这是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统筹谋划、科学组织试点工作,在土地、科技、生态、司法、扩大开放、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强调要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正是通过既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才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想象着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能见效。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集中力量先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五、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牵头部门和地方是抓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担当,拧紧责任螺丝,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改革落实,一把手的决心最为重要。主要负责同志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越是难度大、见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要完善用人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培养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狮子型”干部,推动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更要取实。要把实干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不能“只见改革的车子左右晃动,不见改革的车子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特别是出台了这么多改革举措,成效到底如何,要刨根问底,掌握实情。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查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落实,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好改革督察工作,认真研究梳理解决改革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更大范围整改。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查其果,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就追究责任。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认可,就要把住方向和源头,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